衰微有幾衰?
講題:衰微有幾衰?(施洗約翰系列之五)
經文:約三 22-30(和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構思過程:
這一篇跟施洗約翰系列四的〈承認別人能力的能力〉的主題相近,都是談謙卑,為免講論時太多重疊,我儘量挖掘經文的細節,希望在演繹上有點不同。過程中我覺得「作者約翰」(相對於「施洗約翰」)似乎對施洗約翰的弟子頗有微言,但基於對施洗約翰的尊重,都不明說,只留下弦外之音,讓讀者心領神會。這就給了講道者不少發揮的空間。
釋經不能只看作者說了甚麼,還要看他沒說甚麼(指該說卻沒說的內容),多說了甚麼(即使是可有可無的內容,也可以追問:為甚麼是「有」而不是「無」?反之亦然);話題有沒有不知不覺間轉變了——是作者一時短路?欲言又止?還是好戲在後頭,前面只是幌子?諸如此類一直追問下去,經文將會變得愈來愈立體,愈來愈巨大。文學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編織過程,否則就只剩下一堆教條。當經文背景變得立體,即使是相同的主題,都能推陳出新,因為所傳遞的不是一條命題,而是一個故事。
經文中施洗約翰所講的「戥穿石」比喻,我作了現代化的發揮,超出施洗約翰原有的設定,但應該仍在合理的引伸範圍內。
講章先在淡水香港教會宣講,修改後放在這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文:約三 22-30(和修)
22這些事以後,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區,在那裏他和他們同住,並且施洗。23約翰也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施洗,因為那裏水多,眾人都去受洗。24那時約翰還沒有下在監裏。
25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儀,26就來見約翰,對他說:「拉比,從前同你在約旦河的東邊,你所見證的那位,你看,他在施洗,眾人都到他那裏去了。」27約翰回答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到甚麼。28你們自己可以為我作見證,我曾說,我不是基督,只是奉差遣在他前面開路的。29娶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在一旁聽,一聽見新郎的聲音就歡喜快樂。因此,我這喜樂得以滿足了。30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_________________
〈一個超長的前言〉
施洗約翰那句「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相當有名,不過這類金句,我們這些跟著講的人,都是講來開心、講來自high的多,一到實踐,身體最誠實,即刻變成龍爭虎鬥、你死我活。我們不會懷疑原創者施洗約翰能身體力行,這次我們就重溫一下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講這番金石良言。
22節「這些事以後」在和合本譯作「這事以後」,和修版修訂為「這些事以後」,顯示跟著發生的事,與上文尼哥德慕夜訪耶穌沒有直接聯繫,純粹時間上的先後之分,這裡是個新段落。但說與上文無聯,又不完全準確,跟著說「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區,在那裏他和他們同住,並且施洗。」這裡有個要等到下一章才會發覺很奇怪的寫法,就是這裡提到耶穌為人施洗,但去到四章2節卻作出澄清:「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為甚麼後面怕人誤會,這裡就不怕人誤會呢?會不會這裡就是故意要你誤會呢?你說不是,因為以前手寫,沒有「插入」功能,所以就等下一章才作解釋。如果你這樣說,我就真的給你KO啦。KO了就說不下去,所以姑且先用我的解釋。作者為何想你誤會呢?因為一誤會,你就會即時將「施洗耶穌」與「施洗約翰」聯繫起來。(為方便講解,我會以「作者約翰」與「施洗約翰」來區分約翰福音的作者和施洗約翰,以免混淆。)
一般來說,我們將約翰福音的前言,即是「太初有道」那段玄之又玄的話,停在一章18節。但我有個大膽的假設,就是這個前言其實超長,去到第三章結尾。為何要這樣分段呢?因為三章31-36節突然出現一段講者不詳的評述,按上文鋪陳,最自然的解釋是施洗約翰所講,但語氣和內容跟上文完全唔夾,反而跟一章1-18節「太初有道」那段話好夾,前呼後應,即使看中譯本也應該感覺得到。一章1-18節的講論中,唯一出場講話的人物是施洗約翰;施洗約翰講完,那個旁述、畫外音的「作者約翰」就出來搭嘴,跟這裡的情況相同。
「他必興旺;我必衰微」是施洗約翰在約翰福音所講的最後一句話。而四章1節即刻話耶穌的門徒已經比約翰多,應驗了施洗約翰的預言:一個階段已經結束,新的階段正式開始。前面耶穌收門徒的敘事、水變酒的神蹟、潔淨聖殿的行動、尼哥德慕的夜訪談道,都是用來證明施洗約翰判斷的真確性,顯示耶穌的身份與資格。
從這個角度看,作者約翰布了一個很大的局,來回應他寫作時代施洗約翰門派對耶穌身份的質疑。從作者約翰的布局來看,施洗約翰的徒子徒孫不可能不知道他生前對耶穌那些肯定的說話,但有可能他們想以他當時只是講大咗或者因資訊不足,才講那些話。所以約翰福音安排在水變酒、潔淨聖殿等行動後,再讓施洗約翰出場,證明他是在知道耶穌的言行後,才講出「他必興旺;我必衰微」那句話。所以和修版將22節開頭譯做「這些事以後」,的確起了概括上文的效果。
〈一個搶地盤的投訴〉
我也講了一個超長的前言,言歸正傳。經文提到耶穌和施洗約翰分別在猶太地區和哀嫩兩個地方施洗,兩個地方的準確地址,已經無從稽考,但不要緊,它們只是兩塊佈景板;甚至乎在這段經文裡,洗禮也只是個背景,不是重點。你說不是啊,25節說「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儀」,有神學討論,好重要啊!嗯,用阿嬌的講法:個個都講神學,唔通個個都想講神學咩?!講了一大輪,可能只是用來粉飾私怨而已。你看這裡的寫法好好笑:「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儀,就來見約翰,對他說:」先停在這裡。如果你蓋住後面的句子,會以為約翰的門徒問甚麼?我來回答,我會以為他們要問:「師傅,到底你所施的悔改洗禮,跟傳統的潔淨禮儀有何分別?」但你看下去,嘩,原來是向師傅投訴:「以前那個在北投得到你認證的人,宜家在紅樹林自立門戶,同我們搶生意、爭地盤,啲人過晒去佢果處呀!」沒講出口那句是:「師傅你出句聲好噃,你出句聲,我叫晒班師兄弟擸齊『架生』過去掃佢場。」你有看《葉問》,就會知道,你想開間武館,要先「拜碼頭」,得到那群叔父輩同意才可以開。你睇唔睇得出當年那段江湖恩怨呀?
門徒的說話用了一節,施洗約翰的說話用了四節,就是要化解恩怨,寃家宜解不宜結。其實門徒的說話是不是真的呢?「作者約翰」對「施洗約翰」雖然必恭必敬,但他大概有點「頂唔順」那班弟子,所以在他們講話前先「將他們一軍」。23節:「約翰也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施洗,因為那裏水多,眾人都去受洗。」耶穌雖然在紅樹林開了教會,但約翰也搬了去淡水開教會,點解呀?淡水嘛,淡水有條淡水河,水多方便施洗;而且是淡(taam5)水不是鹹水,洗完不會黐立立,洗都洗得爽啲。即是說這時候施洗約翰剛剛擴完堂,人數還在上升,但他的門徒卻投訴說:「眾人都到他那裏去了!」睇唔睇到作者約翰條氣都唔順呀!你間大堂會明明已經坐到爆晒,但你仍然唔抵得別人的新堂人數增長,覺得生意被搶。不過好的作者,只是鋪陳事實,留下線索,等知音人會心一笑;所以好的作者必須沉得住氣,因為你的讀者,不一定夠「眼利」看得出來。等而下之,我們這些作為旁觀者、講道者的人,通常就抵唔住頸,總要將話說破,畫公仔畫出DNA。
〈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告〉
施洗約翰見班學生落入鬥大、鬥多、鬥勁的競爭心態之中,就苦口婆心勸勉一番,提醒他們我們不是經營人間的事業,而且我們只是中介,唔不生產商。總之,「天下萬物,主畀你的,才是你的;主唔畀,你不能夠搶。」你的心態一錯,就會將A貨當作正貨賣,我們就會淪為一班賣「老翻」的人,也只能吸引一班買「老翻」的人。
跟著「作者約翰」透過「施洗約翰」的口再「將他的弟子一軍」,28節開頭:「你們自己可以為我作見證」,即是說「作者約翰」跟著記載的說話,一定是「施洗約翰」在世時真實向弟子說過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施洗約翰表示,我早已講過,我不是基督彌賽亞,我只是先頭部隊,不可以太搶鏡。
〈一種戥人開心的開心〉
跟著他用了一個很生活化的譬喻,就是婚禮的「戥穿石」(姐妹就想自己做姐妹團就可以)。我不太清楚猶太人戥穿石的功能,但我想跟現代的兄弟姊妹團的功能應該差不多。兄弟姊妹團是一班身先士卒、人未到聲先到的人,負責整旺個場。最有趣的是,明明全場都見到他們走來走去、大叫大笑,但稱職的兄弟姊妹,只要新郎、新娘一出現,他們立時可以令賓客的目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對新人身上,他們就即時神隱。是否是很難呢?應該頗難,但縱觀我參加過的不少婚宴,兄弟姊妹又大致使命必達。戥穿石各司其職,又身兼數職,有時上氣唔接下氣,卻又不會真的很難!你可能也當過,也可能當得頗稱職。記著那個感覺,keep住個感覺,你就能成為一個稱職的事奉者。最緊要是搞清楚自己的身分,你是來戥人開心,不是來攞光環。
你做戥穿石但整天掛住搶鏡,全日𥄫住邊個姊妹可以落手,掛住表現自己,希望即日可以得米,就好容易妹仔大過主人婆,玩寸個party,變成「你就興旺,他就衰微」囉,這樣你只是來求自己的開心。
戥穿石和姊妹團雖然只是來戥人開心,但當過的人都知道,戥人開心都可以好開心,總之原則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他必興旺,我必衰微」,這個衰微,其實一啲都唔衰,係好嘢黎架,係支好籌黎架。謙卑好像是一種生命境界,但謙卑同樣可以是一種日常生活智慧、專業倫理。經過施洗約翰一番講解,那個場景就由古惑仔爭地盤,變成喜氣洋洋、招呼唔到飲多兩杯。你能夠轉換為施洗約翰的場景設定,「我必衰微」就一啲都唔衰。
〈一個心口如一的行動〉
為了證明施洗約翰不是口口聲聲和諧謙卑,卻天天去搶羊、日日攻擊同道,我們必須看回一章 35-37節,他是怎樣身體力行他的信念:
35又過了一天,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36他見耶穌走過,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37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施洗約翰的行為,在「教會增長」的前提下是匪夷所思的。今天我們容不容易介紹自己的羊去其他教會呢?容易的——如果我們早就想這隻影響教會發展的羊「過主」的話。我們不會認為施洗約翰在這裡是出古惑,將兩個他早就想逐出師門的徒弟轉介到耶穌門下。何況這兩個門徒之一是安得烈——彼得的弟弟,是他領彼得向耶穌拜師,告訴彼得:「我們遇見彌賽亞了。」
為甚麼施洗約翰有這種「君子成人之美」的胸襟呢?最簡單的答案是:這個就是施洗約翰之所以成為施洗約翰的原因,如果個個都得,他怎會那麼有名?這又是一個即場將我KO的答法。
我們一般人的境界都不是很高,如果動輒要境界高才能事奉,那就真是攞嚟搞,唔使做。所以在心靈境界up grade升級唔切的情況下,我們先改變一下個setting設定。譬如:如果你以發展為硬道理,你怎會不怕耶穌搶生意?如果你覺得每年都要有8%增長,你怎可能願意衰微?如果你教會的目標是成為千人教會、萬人教會,你怎可能樂意轉介弟兄姊妹去更適合他們的教會?說句題外話:你自己用做生意方式經營教會,然後怪轉教會的弟兄姊妹是消費主義,咁就乜都你講晒!
〈一種神聖的想像力〉
耶穌為甚麼喜歡用比喻,因為神學本來就有文學的成分,文學也可以是一種神學,信仰給我們的是一種神聖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具有一種轉化、創造的力量。到底我們在爭地盤、做生意還是擺喜酒?你是古惑仔、CEO還是戥穿石呢?
透過這種神聖的想像力,改變一些設定,就能逐步改善那個病態的牧養和事奉生態環境。你不去改變那個設定,只在追求更高的屬靈境界,那就連你的屬靈境界都是病態的,因為你只在自high,而沒有去關心那些在病態環境中被扭曲的心靈。
約翰那個戥穿石的想像,使到他有胸襟容許其他風流人物同場演出,並且一點也沒有降低到我們對事奉的演出要求。戥穿石在接新娘、敬酒的過程中,經常是賣命演出,為整個婚筵增添大量色彩、氣氛,一點都沒有因自己是配角就虛應故事。要改變、可以改變哪些設定呢?我們可以一起去思考、去想像,當我們擁有共同的想像,那就形成一種共識,而不是從上而下的命令。
如果你接受約翰福音有一個橫跨三章的超長前言,而這則故事隸屬其下,那麼「他必興旺;我必衰微」就不只是一種謙卑、禮讓的心態,而是連結到第一章的神學論述,具有一種積極的見證力量,能將基督引介給世人及世界看。
我相信「我必衰微」正好對應著那種「開了就不能關」的教會文化,覺得結束任何教會或機構就是羞辱主名的想法。有時莫說是結束,單單收縮也覺得是羞恥主名。於是宗教界存在大量僵屍教會、機構,明明已失去活力,但就為自己找各種理由存在下去。為甚麼結業不可以是光榮的?完成了某個使命、服侍了某個世代,做好各種人事、財務、行政安排後,光榮結束,將資源轉給新興的組織,才能生生不息,保持活力。個別的堂會和機構的收縮與結束,不代表大公教會的失敗,大公教會生生不息!
〈一個已在眼前的挑戰〉
今日處身香港的教會,面對權勢,有可能由盛轉衰,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它們的收縮以至結束,就認為這些教會失敗。為了存在以及壯大而向邪惡叩頭,才是真正的失敗。教會的存在是為了迎接新郎的來臨,如果來的是山寨王,我們就要叫賓客作鳥獸散,否則新娘就會變成押塞夫人,這樣我們才是真的對不起新郎。那些散開的人,會自行組成信仰群體,開枝散葉。所以衰微與結束,可以是盡責與專業的表現,帶有積極的見證力量。
我們不知道施洗約翰的學生聽完這番金石良言後,有沒有改變心態;不過現實點說,最重要反而是我們聽了之後,有沒有改變?我相信施洗約翰這番話,不單在信仰上有意義,在我們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上也是有價值的。
上帝絕對不會只供貨給我們一家店鋪,戥穿石一定不只一人,個個身懷的絕技也不一樣,有人擅於吟詩作對,有人擅長做掌上壓,有人專門擋酒。而且百貨應百客,為顧客找到適合他們的貨品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不一定要幫襯我們這一家分店,反正大老闆都是同一人。不要為了整靚我間鋪條數,而迫人要了些不是他真正需要的貨品,甚至開始賣A貨。
一家分店生意不好以至結束,並不重要,還有其他分店。擁有這樣的心態,衰微就一啲都唔衰;你的衰微甚至可以成為興旺的力量之一,你以為你敗了一千銀子好羞家?不是的,條數唔係咁計,你轉介去其他店鋪的成果,你有份的!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結束一間店鋪不代表蝕了錢,可以是見好就收。上主仍然會視你為又忠心又善良的僕人,最重要是你介紹的是正貨而不是A貨,A貨先至唔計數。你仍然可以歡喜快樂,得著滿足。祝願我們都成為身懷絕技的戥穿石、姐妹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