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自主學習」的新課綱,我竟然「被要求」產出學習歷程報告?

笑開勳
·
·
IPFS
·


我常常在想:究竟是我誤解了學習歷程和新課綱的意涵,還是某些老師們在放大檢視它。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上週的兩件事件以及在《上報》的一篇反對學習歷程的文章,讓我有很深的體悟。第一件事:美術老師要求每個人必須做出一篇完整的「藍染」學習歷程報告;從化學原理的解釋,到客家藍染文化的歷史,以及自身的反思和心得都必須包含。第二:生活科技課老師要求我們利用寫程式讓機器運作,並描述一個情境狀況,「教授喜歡學生自己創作的東西」,老師是這樣說得。這兩件事的共同點:都以做出學習歷程為出發點。作業就是作業,為什麼一定要用學習歷程當作「誘因」?

新課綱強調適性發展,讓學生找尋自己的興趣,紀錄學習的過程,以上我皆不反對。但是我感受到的是,各科老師們都覺得自己影響力變大了,學生的成績、未來都操之在他們手中。尤其是上個時代備受忽略、被認為是「非正課」的科任老師,認為自己科目的價值獲得抬升,開始更加要求學生。

本來的美術作業可能是交一張圖畫、做一件勞作、等實作體驗,乃至文藝批評;生活科技課練習寫程式,對於程式語言有初步認識,並且訓練自己的邏輯。老師們卻以學習歷程為由,硬是把所有東西湊合在一起。但他們是否忘記課綱的初衷及信念?學生不是十項全能的個體,適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些老師要求的學習歷程與課綱信念不是蠻相互矛盾的嗎?

對於課綱的轉變,我是保持樂觀的態度。所有制度的改變,都是因為意識到以前的制度已經不適用於現在這個時代。資本主義下,沒競爭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同理,不適於時代的制度也該被汰除。但問題究竟是出在課綱,亦或是由上到下共同執行及參與這項新制度的人?這個問題應該是所有參與者應該共同思考、共同解決其癥結點,瞭解彼此的認知,化解其中的矛盾。當參與者對於新課綱達到共識,我們或許都是開闢教育界新大陸的拓荒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笑開勳台灣高中生,喜歡玩音樂、運動,分享生活所見所聞 (學測努力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打字

月之石

學習改變了我,還是我學習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