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團隊-在職前五年有感
”護國神山”的最終回面試
記得二十多年參加”護國神山”的徵人面談也是多回征戰, 最後終於進入決選的2人PK階段, 面試官出了一個考題: 如何減少影印機的影印數量? 在10分鐘的背景資料介紹後, 透過問答釐清許多問題, 接著利用10分鐘在投影片”寫”下各自的解決方案(没有錯, 二十年前是手寫透明膠片, 再用投影機打在投影幕上)〪
時間到雙方停筆, 接著擲硬幣決定報告順序, 當對方放上投影片, 我看到內容, 心中一喜”我贏了”, 因為解決方案没有重點及合理的邏輯〪果然, 我笑著進入公司的新單位〪
超前佈署的團隊
當時因應公司快速成長, 避免組織膨脹造成流程及決策時間變長, 所以設立這個課, 負責企業流程整合與改善, 以人員招募流程改善為例: 首先, 用人單位因工作增加提出新增人員需求, 接著, 人力資源部門審核編制是否有餘額、招募應徵者、安排面談…等, 透過收集現況問題和流程分析, 提出改善方案。包括整合多個外部人力資料庫(104,1111...), 於一個內部平台, 方便用人單位主管查詢, 並結合面談流程控管, 除節省人力和行政資源, 即時與目視化的報表更能增加溝通效率。
團隊陸續增加新成員, 我們開始以公司的組織分工, 如人力資源、資財、財務會計、工廠…等, 各有專人負責該領域的企業流程整合並累積專業技能, 加上定期會議交換彼此心得、每隔1~2年交接負責區域…等, 所以每個人都具有跨組織整合的能力, 也建立彼此兄弟般的情感。John 是從友廠離職來到公司, 對半導體十分熟悉, 只是剛開始比較靦腆, 有次開玩笑說: 我們課裏都是君王, 奧古斯都( August)、凱撒(Caesar) 、你是王儲 (William), 我(John)只能去扶塔(約翰·屈伏塔, 美國男演員)。說完, 兩人都大笑起來。

後來我交接資財的流程整合工作予John, 當時我對資財的主管說: 「謝謝各位主管2年來對流程整合專案的支持, 現在我要交接工作給比我更優秀的John, 他已完成2個人力資源流程整合專案並提昇效率30%, 未來會提供更多流程整合及跨組織的經驗, 共同為資財及內部客戶(工廠、研發…)服務」。John在事後謝謝我的無縫交接與經驗傳承, 同時也用相同模式交接人力資源專案給另一位成員。
讓子彈飛
“全員參與改善”一直我們推動的目標, 累積各組織的實施經驗, 我們開始整理有效的流程分析工具、(簡單的)練習案例與實施新流程的變革管理, 方便合作伙伴有落地的實操。在進階版的流程整合專案, 不是一個人面對合作的組織, 而是我們團隊舉辧流程整合工作坊(BPR workshop), 邀請專案成員參與, 透過講解並利用案例練習使用工具, 同時分享變革經驗。每當上過工作坊的學員在各自專案使用曾經教授的手法, 我彷彿看到另一個John剖析現況問題、反覆推敲找到真因、設計解決方案及流程改善…。從他們充滿自信的眼神, 看到工作坊的成效, 也謝謝團隊合作, 這是一個人難以做到的。
數年後, 配合公司推展數位學習(e-Learning), 團隊也退至幕後, 我們把工作坊錄製成線上課程, 公司同仁隨時利用內部網路即可學習, 以擴展企業流程整合的效益。這是一個高效的團隊, 每個人發揮優點成就該組織專案圓滿達標, 再彼此截長補短完成跨組織的工作坊及經驗傳承, 成就另一個圓滿。
這也是我認為個人是60分, 團隊才能達到滿分。
附註: 文中提及企業流程整合主要使用企業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方法, 為使讀者容易了解, 故用接近的名稱。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