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五天

【七日書第七期】第五天:紙娃娃

一隻會彈琴的貓
·
·
IPFS
回憶起兒時那顆纖細的少女心。
國小收藏的紙娃娃。

去年二零二三年,電影《芭比》上映時,看了預告片,所有童年的回憶全都湧上腦門。在我那個時代——九零年代,芭比洋娃娃是女孩子之間很紅的玩具,那個擁有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金色長髮、西方樣貌的玩偶,是那時候電視廣告的當紅明星。

芭比的頭髮有各種樣式和顏色,還可以幫她做不同的造型;她還有非常多不同身分職業的服裝,醫生、千金、公主、大學生、懷孕的媽媽、運動員等等;還有專屬她的粉紅色房子、配件配飾等等等。

在當時能擁有一組芭比洋娃娃(包含配飾、服裝、小房子)在同儕之間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因為光一隻洋娃娃(沒有房子,只有一套衣服和小配飾),動不動要價都快超過一千多塊,不是每個家庭的經濟能負擔的奢侈玩具。

我人生的第一個芭比(沒有服裝只有梳子),是住在北部的阿姨買給我的;後來,一直非常想要擁有很多套服裝可以替換的芭比洋娃娃套組,但母親嫌太貴,只買了很便宜兩套娃娃服裝給我過過癮。

但仍舊沒有滿足我喜歡替娃娃好好裝扮的角色扮演遊戲,於是價格便宜的紙娃娃一出現,立刻打動我的心。

紙娃娃是一整本的硬紙本做成的書,比芭比便宜很多,而且樣式豐富精美,各種各樣華麗的紙衣服、紙鞋子、紙頭髮、紙家具和紙人偶,可以滿足我愛角色扮演的心。

記得當時爸媽給我的零用錢,我都拿去買學校福利社的紙娃娃,並買了二組不同人偶的紙娃娃,就算沒吃到零食也無所謂,只要能買到自己心愛的紙娃娃就好了。

於是在國小六年的漫長歲月中,芭比和紙娃娃們,就成為我的心愛寶貝和摯友,有空的日子裡,就會一個人待在房間角落玩起角色扮演和換裝遊戲,自言自語到家人敲房門來關切。

那陣子我常常收集同學各種不想要的紙娃娃,因為當時有很多關於紙娃娃和人型娃娃的都市傳說在班級之間流傳開來;而那時候有一部很紅的日本漫畫叫《靈異教師神眉》,常常會說到小學生日常相關的靈異事件,很貼近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們,因此班上女生都很害怕收藏在櫃子裡的紙娃娃或人型娃娃會突然動起來索命之類的。

記得小學一年級就因為無知而相信這個傳說,被同學騙走了一整套剛買的新紙娃娃,回家後還不敢跟老媽說自己剛買的紙娃娃全沒了;後來我稍微大一點時,發現自己過生日時,都剛好在農曆七月份,俗稱的鬼月,但長年放在我床上的那些陪我一起睡覺娃娃,從來沒有趁我睡著時向我索命啊。我也好好地活著呢,好好地過生日呢。

於是就不在害怕那些傳說了,開始收藏同學不想要的紙娃娃和玩偶,直到升高中後,慢慢地把這些紙娃娃用一個塑膠袋裝起來,放在某個櫃子的底層,和其他兒時收藏品放在同一塊,記得當時十幾歲的我滿足地看著這些收藏品,還想著,如果未來我結婚有了自己的女兒,想要告訴自己的女兒說:「這些東西,都是媽媽少女時代的收藏品,傳給妳做為傳家之寶。」

因為我從來沒有從母親那邊拿到過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老媽總說,她嫁給老爸什麼東西也沒有帶過來,只有妳阿嬤買給她的嫁妝——一個梳妝台,新的棉被和一些傢具。老媽總說嫁給妳老爸時,才知道他們家很窮,三合院裡什麼像樣的東西都沒有,所以阿嬤才會買一些傢具當老媽的嫁妝。

我內心總是對自己的親情有很多遺憾,我從來沒有看過爸爸媽媽求學時代的東西和任何有價值的照片和回憶小物,他們留下的只是兩人交往過程中的信紙,而小時後我又在他們倆人吵架中長大;所以對於收藏這些小東西小玩意,從小就變成我的一種心靈的歸屬感或者想要拼命證明自己曾在地球過生存的痕跡。

但在後來成年的歲月後,已經不是少女的我,現實世界有時候也不容許我那麼粉紅、那麼少女、那麼幼稚、那麼孩子氣時,為了生存,只能裝酷裝堅強躲在自己為自己做的盔甲裡看世界;但骨子有時候卻很少女很粉紅很夢幻,一種很愛耍酷的粉紅酷少女的概念,常常會把這些不切實際的粉紅酷少女夢偷偷隱藏在文字底下,隱藏在音樂、繪畫上面,把這些夢好好收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等我變成老奶奶時,再一個人好好地品味著那些少女時代的粉紅夢。

*寫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日,午後。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一隻會彈琴的貓高敏感、內向、多愁善感的貓。 慢熱慢熟、又愛自言自語的貓。 寫作風格平平淡淡、寫作體裁不限,只要有興趣和靈感都想嘗試看看。 喜歡彈琴、聽古典音樂,和任何好聽的音樂,很隨興但不隨便的貓。 IG:han8.16
  • Author
  • More

萬物都可以優雅地跳圓舞曲

窗邊音樂盒
22 articles
窗邊回憶錄
8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