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許鞍華《詩》——把詩歌影像化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許鞍華今年76歲,拍過30套電影,「我問自己還有甚麼題材想拍?就是詩。」許鞍華形容詩是她的守護符,在人生低潮時,是詩句給予她心靈的撫慰。2021年,她開始了拍攝香港詩人的紀錄片,主角是黃燦然及廖偉棠。「大方向是講這兩位詩人和他們的詩,他們對詩的態度,詩對他們來說是甚麼?」許鞍華覺得「詩是甚麼」這條問題必須要由現役詩人來解答才最有說服力,因為他們的詩能印證他們的語言。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黃桂桂

由許鞍華執導的紀錄片《詩》今日正式上映,《詩》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短訪淮遠、飲江、鄧阿藍、馬諾,談詩是甚麼;第二部分篇幅最長,專訪黃燦然及廖偉棠,談他們對詩的態度;第三部分短訪年輕詩人黃潤宇,談詩的功能。自小愛詩的許鞍華即使執導多年,仍深深地覺得:「詩是很難講的。」

兩位現役詩人對詩的態度

許鞍華今年76歲,拍過30套電影,「我問自己還有甚麼題材想拍?就是詩。」許鞍華形容詩是她的守護符,在人生低潮時,是詩句給予她心靈的撫慰。2021年,她開始了拍攝香港詩人的紀錄片,主角是黃燦然及廖偉棠。「大方向是講這兩位詩人和他們的詩,他們對詩的態度,詩對他們來說是甚麼?」許鞍華覺得「詩是甚麼」這條問題必須要由現役詩人來解答才最有說服力,因為他們的詩能印證他們的語言。

《詩》的兩位主要受訪者廖偉棠、黃燦然都剛好不在香港生活——廖偉棠到台灣教書;黃燦然則「經濟流亡」深圳。許鞍華說這是巧合,正確來說不是她「選擇」訪問這兩位詩人,而是「他們肯讓我訪問」,她笑了笑,「因為很多詩人不是很願意說自己。」另一方面,當然是許鞍華對他們的詩有興趣。這個巧合讓他們「代表了離開的人,但原因不同,這反而開放了一個題目:不是所有人離開都基於同一原因。我覺得這是好的,代表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無法預測的拍攝

紀錄片的拍攝往往是無法預測的。2021年5月,為了拍攝廖偉棠,許鞍華及團隊特地飛到台灣去,那時正值台灣Covid-19疫情最厲害的時間,廖偉棠所有活動都取消了,只能與小朋友一起關在家裡,或到無人的課室開視像課,團隊怕病毒傳染小朋友,很多畫面都沒有拍。回到香港,團隊都很沮喪,覺得拍不到東西,許鞍華則覺得「如果我們拍他的生活是甚麼都沒有也很有意思,很特別,好像是一個metaphor of(比喻)他的生活。加上疫情,為電影加添了一種張力,人人都戴口罩。我們不是想誇大這件事,但這令廖偉棠那一段有他的獨特性。」

許鞍華說不但她有做功課,整個團隊的人在拍攝之前都看過黃燦然及廖偉棠的詩作。在訪問兩位詩人時,許鞍華在紙上寫下一些問題,但在開機之後一切都是隨機的,「譬如廖偉棠唸詩,其實我沒有叫他唸。他想說就說,不說就不說,他讓我拍甚麼就拍甚麼,其實沒得按我的(想法)。」

詩歌影像化

在拍攝之前,許鞍華當然有她的想法,私心選出了一堆她喜歡的詩作,「我是很有興趣研究怎樣拍詩才會像詩,因為從一個媒界(詩)過渡到另一個媒界(影像)是很大的挑戰。」在《詩》中,當說到黃燦然的〈在茶餐廳裡〉時,為了更形象地呈現詩中「這是個沒有希望的男人」,團隊找來演員演繹詩中的情節。

原本許鞍華還想拍黃燦然〈戀愛中的女人〉:

如果你也在凌晨走路回家,

在黑暗中看見不遠處一個女人走來,

低着頭,看上去疲乏、困倦、憔悴,

你會以為她是個夜歸的服務業女工,

說不定是個按摩女郎或酒吧侍應,

家裡有一群弟妹靠她賺錢交學費;

你跟她擦身而過時,瞥了她一下,

感到她心灰意冷,臉神沮喪;但你錯了,

我剛看見她從一輛的士下來,

一個男青年跟着下來,擁抱她,吻她,

然後又坐進同一輛的士;她目送他離去,

然後轉身,她家可能就在附近。

她的背景,疲乏、困倦、憔悴,

那是她在戀愛中的緣故,幸福

正大幅消耗她的能量,她體態纖弱,

那是一種隨時倒在戀人懷中的纖弱,

一陣風就會吹走她,夜色再暗些

就會溶掉她。我看見你跟她擦身而過,

向我走來,我們互相瞥了一眼,

你大概會說,瞧這男人精神奕奕,

好像很幸福,而不知道我這熱情

只是她的幸福的餘溫。

許鞍華原本要求黃燦然出鏡拍攝這首詩,黃燦然否決說:「那是另一個人,是第二身,不是我,所以我不用出鏡。」許鞍華堅持:「你要出鏡!」回想起來許鞍華也不禁失笑,「我自己都覺得很離譜,他寫,難道他不知道嗎?他最知道。我還以為我很明白,因為他的詩都很直白,可是爭論完我冷靜下來才想得通那個『我』是nobody,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但那時我很激烈,因為我很想拍那首詩,我連鏡頭都分好了,最後我們因為這首詩觀點太複雜,還是沒有剪進去。」

可是「詩意」是可以影像化的嗎?「我不知道,我想詩歌影像化只是一個開端,」許鞍華說,「我想我拍了一套電影,最好就是大家看完會有討論,不是說我拍了就等於是最好的拍法,但我自己覺得挺Work的,不然也不會展示給別人看。原因可能不是詩怎樣拍本身,而是我將它鑲入他的生活裡,很自然,好像他突然從一首詩中走出來,回到他的生活。」

從討論中抽身出來,許鞍華覺得「現在我說甚麼都沒有用,我覺得既然拍出來了,別人看到甚麼就是甚麼。所以我越來越抗拒導演跑出來解說,你講得再好,作品也不會因為你講得好而好了。」

如果說盼望,許鞍華希望大家可以學懂去欣賞詩,「不應該有一種覺得詩很高級、裝模作樣的成見,藝術應該是人人都可以接觸、吸收、享受的東西。」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完美證供》:我在自己的法庭反覆敲問自身——訪演員蘇玉華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