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香港代表隊巴士巡遊 市民大叫「何詩蓓」、「辛苦啦」、「江旻憓好嘢」

香港紀事
·
·
IPFS
·
巴黎奧運會上周閉幕,香港代表隊於今屆賽事取得兩金兩銅的歷史佳績。港府與港協暨奧委會今(22日)安排代表隊成員乘坐巴士在市區巡遊,今早雖有驟雨,仍有不少市民到場一睹運動員風采。
大圍站 市民高呼:「何詩蓓」、「多謝」、「辛苦啦」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何珮瑚、陳萃屏
攝影|CCW、陳朗熹

兩輛接載運動員、教練及其他代表團成員的開篷巴士,今早約 10 時 15 分出發,由沙田香港體育學院開出,途經大圍港鐵站,會再駛至尖沙咀鐘樓、經海底隧道轉至中環天星碼頭,最後到達添馬公園。奪女子重劍個人金牌的江旻憓、贏得女子自由泳 100 米、 200 米兩邊銅牌的何詩蓓、劍擊隊何瑋桁、泳隊代表歐凱惇、張心悅、乒乓球混雙組合黃鎮廷、杜凱琹、柔道王嘉莉、跆拳道盧蔚豐等人都有出席。

早上約九時半,其中一個巴士途徑的地點、大圍港鐵站A 出口開始有人聚集,至上午 十時有約 40 名市民到場。到 10 時 15 分,街上人流逐漸增多,近百名市民走到街頭馬路旁等候巡遊巴士。巴士大約早上10 時半抵達大圍站,不少人夾道拍手、歡呼,有人與運動員揮手打招呼,有支持者高舉電話拍照留念,亦有市民大叫「何詩蓓」、「多謝」、「辛苦啦」等。

今早 9 時半,居於沙田、15歲的鄭同學與雙胞胎兄弟抵達大圍站。他表示,相比上屆東京奧運後的巴士巡遊,今日現場的支持者較預期少。他笑言,「個個運動員一直都有為奧運付出、個個都想見」,但其中劍擊隊的選手在賽事中「堅持到最後、去到決一劍都好似咩都唔驚」的精神使他動容,因此最想一睹劍擊隊運動員的風采,最想見到的運動員就是港隊首金、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的風采。

江返港後宣布退役,隨即加入馬會出任公司事務部對外事務助理經理 。鄭同學直言,原希望繼續在賽場上見到她比賽,對其退役感「可惜但尊重」。

而居於顯徑的劉先生一家,早前報名今早賣旗後,得悉運動員會有巴士巡遊,決定到大圍站賣旗,順道一睹運動員風采。11歲的可晴表示,最想見到女子 100 米、200米自由泳均奪銅牌的香港女飛魚何詩蓓。可晴說,上屆奧運開始認識何詩蓓,欣賞她努力堅持的精神,盼可以向她學習,希望可以叫何繼續努力。大圍站原有微雨,至巡遊前後天色開始放晴,劉先生形容屬「天公造美」。對於多名運動員,例如衛冕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的「劍神」張家朗,因不在港而未能參與巡遊,劉先生直言「絕對有啲可惜。」

早上10 時 45分,已有近百人在尖沙咀鐘樓及天星碼頭對出行人路等候。退休兩年的侯先生帶同長鏡頭,打算拍下回港運動員的「靚相」放到社交媒體,「讓大家開心一下」。侯先生沒特別支持哪位運動員,認為只要是運動員都值得支持,因為他們為備戰比賽,平日都歷經辛苦訓練:「佢背後訓練準備,成個團隊都付出好多,所以無論咩成績,都值得支持佢哋。」

尖沙咀 普通話大叫「香港加油」 再改稱「中國香港加油」

代表團兩架巴士準時在早上11 時使至,即傳來市民歡呼聲。有內地人以普通話大叫「香港加油」,高呼一輪才改稱「中國香港加油」,再叫「江旻憓永遠微笑」、「不要再哭鼻子了」,引來一陣笑聲;另有內地人大叫「何詩蓓加油」、「再游一屆,洛杉磯見」等。有市民要求江旻憓做心心手勢,江旻憓也有做起手勢讓人拍照。巴士只在鐘樓停留約五分鐘,便駛往中環天星碼頭。

巴士 11 時 24 分駛至中環天星碼頭,天橋及摩天輪附近都有數十名市民等候,有人及時從尖沙咀趕到,繼續為運動員打氣。在中環,有市民高呼「何詩蓓好嘢」、「江旻憓好嘢」。巴士駛至時正下雨,運動員要淋雨向市民揮手。

運動員其後來到立法會外,議員手持道具歡迎,議員們舉起手機,跟運動員自拍打卡,立法會立席梁君彥說:「多謝咁多位運動員,喺奧運會場上奮鬥。立法會同香港市民,一定支持你哋。大家都係為你哋感到自豪,我希望你哋不斷突破自己,為港爭港」。其後,運動員到添馬公園,跟市民揮手。

添馬公園 少年警訊成員 立法會外歡迎運動員

巴士巡遊的最後一站,是位於金鐘的添馬公園,一眾運動員先抵達立法會大樓停車場,再沿公園一帶的小路進入大樓。

在立法會外,有一班小朋友約十時半就抵達現場,當中約 40 人為少年警訊的成員。8歲、升三年級的璦悠,上週經少年警訊報名到場迎接運動員,經抽籤後,昨日得悉成功入選,今早從將軍澳家中出發前往金鐘。她表示,最欣賞江旻憓及何詩蓓的堅毅精神,「好勁,佢哋咁多競爭都攞到獎牌。」帶同筆記本到場的她笑言,希望可以取得運動員簽名,惜最終失望而回。

運動員到達添馬公園時,一眾支持者夾道歡呼,其中十歲的 Alice 高舉以彩色顏色筆寫上「Siobhan」的大標語,終成功與偶像何詩蓓合照並取得簽名。升讀六年級、3歲開始游水的 Alice 現為學校泳隊成員。她說,上屆奧運開始留意何詩蓓,而她從何身上看到的堅持亦提醒自己繼續努力訓練。Alice 媽媽表示,女兒同樣經少年警訊報名參加歡迎運動員活動,昨晚得悉入選,今天清晨開始預備標語,笑言要將經何詩蓓簽名的上衣在家「錶起佢」。Alice憶述,見到何詩蓓一刻感覺興奮,向其道謝後,何則回應「thank you, i am very happy」。

一班運動員抵達添馬公園後,在立法會大樓的餐廳與一眾學生交流,分享參與奧運的經驗,歷時大約20分鐘。其中一名參加分享會、就讀中五的葉泯妡稱,在會場內與江旻憓、男子重劍代表何瑋桁聊天,二人提出在比賽時如何面對挫敗、傷患,以及調整心態。本身為田徑運動員的葉同學形容,對話令她獲益良多,對於有機會見到運動員感到榮幸、開心。

經過巴士巡遊、學生分享會、禮賓府設宴後,健兒今日最後一站,就是位於政總的返港歡迎儀式。不計儀式最後的自由活動及訪問環節,這場歷時約 45 分鐘的儀式,運動員分享環節約 6 分鐘,而頒發獎狀、大合照則共用了 20 分鐘。

今早有 15 名運動員參與巴士巡遊。而返港歡迎儀式約在中午 3 時開始,出席的奧運港隊成員變為 14 人,早上有參與巴士巡遊的五名游泳代表未有現身;而今早未有參加巡遊巴士的滑浪風帆代表馬君正、鄭清然,男子 49 人級帆船代表祥傑,以及乒乓球手李皓晴等有出現。

活動先由樂隊表演,再播放一段向運動員致敬的短片,共佔 8 分鐘;緊接由特首李家超、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先後致辭,歷時 7 分鐘、4 分鐘。此後,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乒乓球混合雙打代表黃鎮廷及杜凱琹、首次登上五環舞台的單車代表李思穎、跆拳道代表盧蔚豐,與主持人進行約 6 分鐘的分享時段。

在這六分鐘內,主持人向五名運動員發問共八條問題,除問及李思穎與盧蔚豐擔任首戰奧運的心情、盧與上屆奧運跆拳道金牌得主對戰經歷、江旻憓決賽時「決一劍」心境以及對香港市民的寄語。更問道作為奧運混雙拍檔已有十年黃鎮廷、杜凱琹,維持關係的方式;杜「除多謝自己,仲有咩人希望多謝」;也有向參加公路賽的李思穎發問,「你比賽嘅時候其實經過好多法國靚景點,嗰刻應該無乜時間可以留意靚景。之後其實有咩目標想做?」

最後,港府用 11 分鐘,向不同項目的運動員頒發獎狀,並花 9 分鐘跟官員、贊助商大合照。合照的官員,包括特首李家超、政務司長陳國基、副司長卓永興、文體旅局長楊潤雄、康文署長劉明光、郵政署長戴淑嬈、建築署長李翹彥等。翻查資料,香港郵政在今年七月曾發行支持中國香港代表隊出戰2024巴黎奧運」特別郵票。
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提到,政府一直致力為運動員可提供「更具支持性的環境」,令其訓練、參賽及退役後,有良好發展路向及生涯規劃,又稱政府與體院、體育總會保持溝通,包括不斷強化資助機制及金額等,並體院正就直接資助制度檢討,料明年初前完成。

李家超另指出,運動員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已是世界前列運動員,而他們在賽場上全力拼搏的態度,展示拼搏進取、遇強越強的香港精神,為香港帶來振奮、支持。他形容,每位運動員都是市民心中英雄。

李思穎建議略增資助至一萬元

奧運公路及場地單車代表李思穎建議,可略增資助,底薪增至一萬元以上,以滿足運動員的衣食住行。她說,運動生涯短暫,「要靠呢份人工,去儲下錢先可以重新轉營。」

被問到應否統一資助額,她就指,該做法較難,「始終大家借著每場比賽成績,望住另一個 grade,係個推動力。」她同意,在現時香港,一萬元或未必足夠,但能為高更水平的資助而努力。李思穎說,因前輩取得好成績,令單車隊得到不錯的資源,車手毋須自費出外比賽,有部分運動項目,可能要運動員自費。她提出,若各運動項目的協會能負擔比賽費用,會比較方便,「因為都係為香港而戰」。

何瑋桁指首四名運動員比賽會有資助

香港男子花劍運動員蔡俊彥,昨(20日)在社交媒體提出,部分隊員需要自費到外地參加比賽,稱若以最低薪的全職精英運動員底薪計算,扣除比賽開支後,該名運動員每年僅剩下三萬多元的「零用錢」。

奧運男子重劍代表何瑋桁受訪時回應指,劍擊隊排名首四名的運動員會有資助比賽,而第 5 至 12 名則要自費比賽。他認為,做法令低排名選手有動力「爭上嚟、爭取好啲嘅資源。」對於體院正檢討運動員直接資助機制,何補充,政府近年提供的幫助越來越多,亦期望政府未來會繼續增加資源,笑言「有得增加當然最好」,因不論任何職業,「越多資源大家就會越放心去做。」

黃鎮廷:體院有明確獎學金計畫

而港隊乒乓球「一哥」、出戰奧運男子單打、混合雙打的黃鎮廷,則表示,相信相關部門商討時有不同考慮,又稱體院一直有明確的獎學金計畫,「(大家)都係跟住成績去攞薪金」,故不便評論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的「零用錢論」。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南韓戒嚴|尹錫悅六小時內由宣佈戒嚴到解除 戒嚴一夜,發生了甚麼?

721 判詞剖析|法官的721 論述 元朗站形成兩颱風互激化 「下集」車廂襲擊非本案重點

新城市廣場 40 年|沙田友憶從音樂噴泉到迷失 20 年 學者:周遭商場滿足生活需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