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設計接案是什麼樣的生意

Soking
·
·
IPFS
·

農曆新年的前後,找了時間坐下來,強迫自己制定年度目標,我的收穫是重新思考設計接案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

受到商業思維學院對於「年度目標」課程的啟發,昨天我們團隊在討論年度目標,為了讓每個決定是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喊口號,我們先討論為何而作。

我們是UX設計工作室,所以對客戶來說主要的產品是銷售「產品設計」的專案服務,只看表面上的工作記錄,這件事情我們做得很專業,這三年來也持續有 30~40% 的業績增長,但我一直覺得什麼事情做錯了。

我們試圖先定義接設計專案這件事,我們付出什麼,想要賺回什麼這件事情。我們是提供設計師的專業服務,所以對我們有成本的付出是:時間、人力。

討論到這邊總覺得有點不對。

如果回頭看記錄,忙到炸鍋跟清閒悠哉的週期有重複性的規律,例如年頭年末都是炸鍋,像最近同時有七八個新舊客戶正在洽談,但年中的時期案子可以清空排開到整個工作室放暑假一個月。

除了剛好沒案子以外,是什麼因素決定我們有時候可以同時服務多個專案,什麼時候只能承接一個工作呢?

我們發現是「認知資源」的消耗,白話一點就是「心力」。

如果眼前的工作是駕輕就熟的領域,例如一個我已經執行過七八次相同主題的工作坊,我的事前準備以及執行過程,不太消耗心力,甚至還可以在工作坊的空檔回覆其他工作。

如果客戶的案子對我們是陌生的行業或產品類別,事前的調查研究以及溝通過程的認知消耗,會急速提高。當然這個過程隨著大量的投入,當領域知識追上來之後會減緩。

在這個討論中,我們了解「心力」的成本是一個過去我們很少評估的事項,應該要開始想辦法評估,並且跟「時間」列為性質相似的資源。

那我們透過設計專案賺到什麼?其實不是只有「錢」。

首先,像工程師會累積自己常用的開發工具、函式庫等等技術資產,以作為未來開發加速的方法。

UX設計師在設計專案中可以賺到「知識」,這是我們很在意的一點。

舉例來說,接觸不同業種的客戶例如健身、美食、金融、區塊鏈,在產品研究的過程會了解領域知識。

產業也有分上下游之間的協作關係,例如廣告、行銷、媒體代理、通路,服務過產業上下游不同的客戶,會對於整個行業的脈絡理解更深入。

另外 UX 的方法太多太多了,總是要找適合的機會運用,在不同的專案中,就可以有機會挑選適當方法論工具,累積專業知識。

迅速累積知識的學習技能,我們覺得是 UX 設計職涯的重要競爭力。

另外還有兩個我們想要在設計專案中賺到的是「人脈」、「名聲」。

人脈是指有意義的連結。

這點對希望保持小團隊的我們格外重要,因為我們沒有投入人力去進行業務開發。案源來自認識我們的客戶、合作夥伴、業界朋友,透過人脈介紹的案子無形風險會大幅降低,畢竟經過了篩選,同時也比較容易在正式接觸之前,先進行客戶背景調查。

名聲是指業界的人是不是能認得我們,累積對於我們的正面評價。

名聲的部份,我大概看成三種方向的累積。一個是差異化,我能不能成為更特定領域的最好選擇,這點很難,我還在嘗試怎麼樣做。

第二是主流的需求標籤,簡單來說就是當業界想到 UX 就想到我們。

第三是定位客戶市場的認知,即使對設計師社群來說,UX 是什麼的解釋文已經滿天飛,許多客戶還是會需要問我們能做什麼。

例如我們不幫客戶做品牌資產的設計規劃、不幫客戶做行銷活動的內容執行等等,其實大多數的企業需要的不是產品設計,而是需要一個可以把資訊放在網路上的佈告欄,我們會直接告訴客戶他們可以用簡單便宜的方案解決,不需要找 UX 設計的服務。

例如我們遇過電商客戶,認為他需要的折扣規則太特殊了,所以希望客製一個自己的電商網站,但談過之後,其實跟他們說明可以怎麼用開店平台的折扣工具來規劃就能使用了,不需要花大錢蓋網站。

最好的情況其實是累積了一兩年實際營運經驗後,建立起團隊,有能力評估自己需求的狀況下再討論客製電商網站會比較好,錢才能花在刀口上。

因此,錢、人脈、知識、名聲,是我們希望從設計專案的合作中賺到的,而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時間、心力以及人力。

想完這些,才有辦法繼續寫下我們工作室的 OKR ,啊,作目標設定真的好難。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oking產品設計師,多年新創公司、社群以及媒體經驗,提供數位產品設計的顧問服務以及 UX 教育工作坊。
  • Author
  • More

購買別人的學習筆記、演講筆記真的有幫助嗎?

一次失敗的遠距協作經驗

讀書筆記《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關於學習的認知心理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