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愛脫口秀天才少女李雪琴?

Cyanyyy
·
·
IPFS
·

普通觀眾第一次看到李雪琴講脫口秀是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舞台上,她低著頭懶散地走上台,顯得步伐很沉重,一張口是鮮明濃厚的東北口音:「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我是一個網紅,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講脫口秀。」這段開場白百分百真實,在這之前李雪琴是個抖音上的搞笑視頻播主,連開放麥(open mic,脫口秀演員練習、打磨段子的場所)都沒去試講過,這個脫口秀行業的圈外人擊敗了不少從業多年的專業脫口秀演員,最終闖入決賽,成為這個舞台上最大的黑馬。

負責《脫口秀大會》策劃的李誕多次在節目上強調李雪琴是個脫口秀天才:「在絕對的天賦面前,技法不堪一擊。」這也是他多次邀請李雪琴來參加《脫口秀大會》的原因。李雪琴身上帶著一種天生的喜感,她覺得東北人身上都有這種天賦:「很多東北人一張嘴就很幽默。而且我覺得我身邊的朋友都比我有天賦,我聽他們嘮家常就笑得嘎嘎的,只是他們不願意做這件事情。」但這種李雪琴幽默的能力絕不僅僅來源於她的東北口音。和其他演員上台的那份活力、熱情和鬥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雪琴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右手拿著話筒,左手扶著話筒架,彷彿整個人快要支撐不住,說話也蔫蔫地帶著懶音,開場白「我是李雪琴」因此聽上去像「我是略琴」。她不算漂亮,看起來不太自信,講的段子全是自己生活中的倒霉事兒,被網友罵、被母親催婚、被老闆PUA(指職場中上級對下屬精神打壓),抱怨的同時還帶著哭腔,觀眾的快樂彷彿全都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她顯得很喪,又那麼真實。

早在2018年,李雪琴已經火過了一次。那是一個莫名其妙的視頻,一個頂著一頭黃毛、微胖又不起眼的女孩面無表情地站在清華大學校門口,用東北話喊話人氣偶像吳亦凡:「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之後她還有類似兩條分別拍攝於圓明園和三里屯,不是閒話家常問吳亦凡「你吃飯了沒」就是祝他身體健康,話語的平凡無常、表情的冷漠淡然與追星這項「激情事業」之間的矛盾張力呈現出一種錯位的喜感,令李雪琴的抖音賬號粉絲突破百萬。這個故事的走向更是出乎意料,吳亦凡後來親自在抖音以相同的模式拍視頻隔空回應:「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經過頂級流量明星這樣一推廣,李雪琴瞬間擁有了三百多萬粉絲。

後來李雪琴說起這個讓她一炮而紅的視頻,完全是路過清華大學時突如其來的念頭,而她喜歡吳亦凡的理由是覺得他一看就是那種「从小家境优越,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也没啥坏心眼的一个小孩儿」,純粹、可愛。李雪琴羨慕他這種狀態,羨慕他這種幸福的家庭,這個整天做出各種搞笑視頻、在台上講段子的年輕女生,其實身上一度背負著不少壓力和痛苦。

李雪琴上初三時的時候家裡發生了變故,父親離開了家,這之後母親總是情緒不好。她好像一下子成熟了,在她眼裡母親是個小女生,她是母親的唯一精神支撐,李雪琴從心裡意識到自己要撐起這個家了,她時常要安撫母親,又要忍住自己的沮喪,假裝過得很開心。長期以往,讓別人滿意和開心成為她找到存在感和認同感的一種方式。甚至大學時她一度患有抑鬱症,在家用刀割過腕。


當你知道李雪琴這些真實的親身經歷後,重新再看她的幾場表演,感覺突然就不太一樣了。她在舞台上講老闆半夜三點找不到她,結果覺得「完了,李雪琴死了」,結果給她打了二十多個電話,在準備報警前把她打醒了,接起電話來老闆說了句:「這大半夜的你怎麼還睡覺了呢?」這個聽起來有點神經病的梗不是段子,就是個真事兒,蘊含的背景是身邊的人聯繫不上她,真的會擔心她出了意外。

在另一個段子裡她講父母離異之後各自都再結婚了,只有自己還一直單身,彷彿「結婚是大自然給人類大家庭的KPI(業績考核)」,而父母看她不爭氣幫她完成了這個KPI,不然她家可能已經被大自然給淘汰了。最後她在鏡頭前對父母說「結婚這個事你們已經手把手教我三次了,我指定能學會」,曾經的家庭變故帶來的傷痛都已往事隨風,父母早已翻開新的篇章,這個早熟少女將自己並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經歷都加工成了段子,在台上雲淡風輕地逗樂了觀眾。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李雪琴覺得那種从小被保护很好的人,往往无法理解痛苦的人为什么痛苦,首先知道了人为什么痛苦,才会知道痛苦的人怎么样有可能开心,這些真實的經歷令她的段子顯得真誠,她一本正經的戲謔消解了故事裡的悲涼底色。儘管李雪琴覺得自己本質上是個悲觀的人,但這個不太能讓自己快樂的人,很懂得如何將別人逗笑。

李雪琴身上還有一個撕不去的標籤就是「北大學霸」,北京大學畢業生這個頭銜在外界眼裡像是一個光環,也被賦予了籠統的精英式期待。所以當這位北大自主招生遼寧省第一名的學霸在抖音上成為網紅時,招致了不少人質疑:「國之重器,你就來幹這個呀?」而李雪琴偏偏就喜歡反著來:「人說你是北大的你要怎麼怎麼樣,我說北大的為啥就不能做個廢物呢?」從北大畢業後,李雪琴到美國紐約大學讀研,抑鬱症復發,厭學情緒高漲,正好有朋友創業,她就退學回來和朋友一起合夥做綜藝節目,節目裡的人都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而他們的思維模式總是想把生活中的最朴实最平常的事情上升到一个价值上,這讓李雪琴感到不舒服,在她眼裡清華北大沒有什麼了不起,她也不想居高臨下地給人傳輸價值觀:「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你不應該用一個很標準的價值觀去說教別人或引導別人。」

於是在李雪琴的表演內容裡,也在不斷消解和弱化自己身上精英的標籤。2020年初,李雪琴離開北京回到了老家鐵嶺創業,別人問她離開北京不遺憾嗎?李雪琴卻一針見血地回應:「說得像我曾經得到過北京一樣」,「我為它付出青春,我走了還跟它說再見了北京,它也說你誰呀」。也就像她認為北大根本不需要她配上,「北大有太多优秀的人了,它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做我自己就行了」。

李雪琴不像那種名校畢業的精英,總是信心滿滿、神彩奕奕,充滿理想和抱負,她在節目上說的最多的是「沒信心」、「我不行」、「我要淘汰了」;人人擠破頭奔赴北上廣拼搏,她卻結束北漂生活回東北創業。她見過太多優秀的人,因而秉持著普通人的自覺和坦然;她不斷消解著精英主義,毫不掩飾地展現自己的草根和平凡;她沒有什麼遠大理想抱負,只是說:「我现在就想好好活着,把我日子过好,我能力就到这儿了。」李雪琴在台上的那份喪,很多時候恰恰治癒了這個時代忙碌於拼搏努力的觀眾們,告訴大家你可以歇會兒,不是一定要上名校做北漂。而在這個新冠疫情襲擊下,眾生皆難的二零二零年,誰還不是就想好好活著呢?李雪琴的橫空出世,或許恰恰在這個異常艱難的一年,給予了人們一絲喘息的機會,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何不在她的段子裡收穫一點簡單的快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