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狼牙山战斗的背景/4.3.水上部队的动向/4.4. 有关日军的作战记录
4.2.狼牙山战斗的背景
晋察冀辺区,南北约300公里,东西约100公里。此处,共产党八路军约4万(日军统计为3.7万-5万)人分散在各隐蔽的抗日根据地内,一边发动群众生产自足,一边实行抗日的游击作战,骚扰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各重要据点。为了封锁抗日根据地,围剿,消灭八路军主力,1941年7月9日,北支那方面军制定了一个新的“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计划。方针是“在摧毁,封锁其根据地同时,破坏其自给自足的生产能力,使该地区共产军势力消耗殆尽”。
作战期间定为8-10月两个月间,共使用兵力如下:
“甲兵团”:第二十一师团步兵约4大队(每1大队定员约千人,扫荡出动时一般为其半数或2/3)组成,盘井虎二郎少将指挥。“乙兵团”:步兵第一三三旅团的两个联队约6大队组成,由津田美武少将指挥。“丙兵团”:第三十三师团主力组成,樱井省三中将指挥。
此外还配有炮兵等各种协同作战部队,指挥部设在北京,作战总兵力逾3万名。计划分两期,第一期从8月13日至9月3日约3周,目的是实施大规模,广范围的机动作战,以运动战形式合击围剿,歼灭太行山地区八路军主力。第二期从9月4日至10月15日约7周,目的是在大规模扫荡成功后,深入各根据地扫荡残敌,彻底破坏抗日设施[1]。
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即发生在第二期作战的结尾,即全体扫荡作战结束之前夕。作战关联部队为乙兵团中的一个联队,即本论主角的步兵第一一〇联队(冈山),联队长水上源藏大佐。下面再看狼牙山战斗所发生的第二期扫荡作战(9月4日-10月15日)的特征。
此时,大规模围剿、歼敌的机动作战已经结束。日军的作战方针从运动歼敌转变为清理战场:
构成严密封锁线,分驻各个要点地区,制造无人地带。构筑道路阵地,克服补给和疫病蔓延的困难分进合击,肃清根据地内的潜伏残敌,并搜寻破坏其各种设施。作战结束后继续强化经济封锁以扩充战果[2]。
此对策方法,日军称“烬灭作战”,中国方面则称“三光作战”,以建立无人区,彻底破坏根据地设施,防止其再建为特征。可见围剿方法已从前期的歼灭作战转变为后期的扫荡清乡,进入了收尾,巩固阶段。此时,与协同作战有关的北支那方面军驻石门(现石家庄)情报所已于9月3日解散,驻北京(日军称呼,国内称北平)的方面军战斗指挥所也于9月4日撤销。狼牙山战斗发生的前一天的9月24日,
方面军判断晋察冀辺区粛清作战已取得预期效果,决定停止本作战,指示今后以経済封锁为主来维持作战成果。并对各作战兵团下达了转移,集结命令[3]。
可看出在包括狼牙山战斗的第二期作战期间,日军并没有过大规模机动作战,形式多为分散于各据点村落的中队以下小部队,在驻地附近进行残敌搜索,和清乡,破坏生产设备。且狼牙山战斗之前夕,第二期的扫荡清乡也进入尾声。从此点判断,八路军文件所称“管头,龙门,界安共出敌3500余并携民夫牲口1000余……围攻狼牙山”[4]的大部队的大规模扫荡,并不是事实。至少在日军的作战史料中不能得到确认。笔者在“敌情自报”原则下,判断为不正确的宣传内容。
从日军各部的部署面看,此时龙门,界安一带没有驻军,在管头的日军,兵力也只有第一一〇联队第三大队,若倾巢出动也不会超过千人[5]。 但为了此时的扫荡,携带大量民夫,马队是一个事实,目的是为了“清乡”,即运出根据地内的生产物资,设备等。
4.3.水上部队的动向和南管头村
下面看看和狼牙山战斗有关的乙兵团水上部队(步兵第一一〇联队)概况。据《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记载:
步兵第一一〇联队,第一期(8月13日~9月4日)作战中协同乙兵团其他部队于23日拂晓从定兴,固城镇付近出发,分三纵队西进,对盘踞在银坊付近的八路军第一军分区杨成武部实行包围攻击,迫使其溃退向北方。之后对盘踞在倒马关付近第三军分区黄永胜部也展开攻势,在敌溃退后进入长城插箭岭、白石口一线。此后水上联队往返于狼牙山、银坊及倒马关、走马驿镇付近,与它部队协同,实行了多次反复的扫荡作战(264页)。
9月2日,方面军决定转入第二期作战。各兵团按上级作战方针以步兵大队、中队为单位解体分散,进驻各自据点,对周围八路军根据地的村庄,设施一一扫荡,清乡,搜索残存之敌,破坏根地据内各种施设并运出生产、生活物资(清乡)。前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总结》中出现的“携民夫牲口千余……围攻狼牙山”的记载并不都是错误,有目的地组织为搬运根据地生产物资的民工运输队一起出动,是此时作战的常景。但不会出现在以清剿残敌为目的的狼牙山战斗。水上联队,在进入第二期作战后,
联队本部、直辖中队及第三大队进驻南管头及口头地区,第二大队配置于岭西地区,第一大队进驻北大悲地区。至9月12日,对残存匪团进行了搜索,剿灭,破坏了根据地各种设施,取得很大成果。(《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266页)
从地图中可见,第二期作战中,步兵第一一〇联队在狼牙山根据地附近东西拉成一条曲线。本部(南管头)与西方的第一大队(北大悲)距离约35公里,与南方的第二大队(满城县岭西)距离约12公里。兄弟部队的第一六三联队,也在西南方向的唐县军城镇一带展开,执行同样任务。注意,此部队并没像萨苏的八卦所称(见后述)那样,有参加狼牙山地区的围剿[6]。
现在的狼牙山镇(南管头),即是日军步兵第一一〇联队第三大队和联队本部驻地。紧张的运动战扫荡业已结束。关于在此地约一个月的整顿式生活,联队史中有不少轻松的记录。
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管头的河边部落。先到达的大队士兵们正在此饮马,小息。在此得到二、三天的休养假日。季节已过深夏,溪水还是有诱惑力的。士兵们在此戏水,洗衣、晒太阳,渡过了几天安详之日。…小管头是休养和粮秣补给地。在此休养恢复了元气的部队,再次进入深山。河床即是山间道路。若下雨,是一条浊流,水量一减少,就成为道路。两侧都是高耸入云的山脊,先锋队沿山脊搜索敌情,大部队则在中央溪底行进 。
4.4. 有关日军的作战记录和新发现
有关9月25日的狼牙山战斗,联队史中有《狼牙山 棋盘坨附近的战斗》一节,全文如下。
在狼牙山方面作战的第三大队,接到棋盘坨附近有少数潜伏之敌情报,遂决定于9月25日拂晓开始行动,将此敌赶上棋盘坨,实施包围歼灭作战。第九中队作为大队的第一线中队,北川小队在右,有冈小队在左,清晨6时开始攻击前进。 0830登上高地顶端,有冈小队发现前方险峻的山顶处有10余名敌影。为了歼灭此敌,有冈少尉带领部下两个分队(班,每分队约10名)出击。接近后发现绝壁〈棋盘坨〉之上有敌约20名,持捷克轻机枪向我处猛射。有冈命一分队掩护,亲率领另一分队利用悬崖绝壁的死角隐蔽行踪,悄悄接近敌阵地。此高地〈棋盘坨〉在狼牙山中最为险峻,四周多有数米高的巨岩挡路,攀登困难。“敌手能征服的山路,为何我不能及”?有冈少尉毫不犹豫,领队沿着峭壁,征服一块接着一块的山岩,步步接近敌阵地。回头观看,跟上来的只有小林上等兵一人,其余还落在山中腹处拼命攀登。小林来到后,有冈趁敌未觉,先发投弹。受惊之敌立刻以手榴弹猛烈回击。有冈几次做声大喊,以假作突击慑敌耗弹。此时后续士兵逐渐到达,双方展开手榴弹战。崖顶无路可退,敌拼死抵抗。刚赶到的长尾一等兵投出的手榴弹名中目标,炸倒敌兵二名,但长尾本人也在敌方手榴弹的爆风中跌下岩头。部队趁此刻一气突击,残敌或倒毙或跌下悬崖无一生存。(《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303页)
从以上记录看到,实际上直接参加征服棋盘坨战斗的日军部队,仅为有冈小队的两个分队(班),一队在后方掩护,突击队仅10人。战斗中没出现死一名亡者。成为联队战史中的最佳战例之一(后得到表彰,见后文)。跌下山岩的长尾孝太郎一等兵并没有死亡,记录为轻伤。另外棋盘坨顶的八路军约10至20名中,未有一人被俘,记录为全部死亡。最后剩下并跳崖者是否是5人,从此文中并不可解。但肯定与狼牙山五壮士战斗为同一事件。
从《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总结》的文面看,在棋盘坨与敌作战的也不仅5人,应该是第七连第六班的一个整班。八路军记录中也有跳崖五人和“我阵亡二”的记录,所以从八路军自身记录分析,六班在战斗中陆续牺牲减员,最后被围困在崖顶的兵士至少应有7-10数名以上(八路军公开记录可确定7名,日军记录10数名)。日军记录中也出现突击前长尾用手榴弹炸倒敌兵两名,攻击时已有“敌倒毙”记录。所以退守山顶的部队,若有机枪,应是一个班以上,日军记录有近20名。国内其他记录,也可证实至少有一个班加一个机枪组,但跳崖前只剩下了5人生存。
以上联队史中的棋盘坨战斗记录来源何处?为了佐证资料的存在并进行必须的史料鉴定,还应追溯到原出史料出处。从《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的记载可得知,原始文件是《勇敢奋斗战例集---第九中队有冈弘佑少尉奋战记》一文(304页)。笔者为了核对此件记录的真伪,对原本记录进行过长时间查找,终于于2020年,在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资料室找出来这个原本[7]。第一页如下:
可知道这个材料,实际上是第一一〇师团功臣报告会的报告内容,会议于1941年10月30日,在师团所在地保定的偕行社(将校俱乐部)内召开,主催者为上级饭沼部队(110D)本部,会议名称《第三回勇战将兵会同(会议)》。出席者有34名第110师团的功臣将兵代表,和师团长以下部队各级指挥官,记者等共百余人。其中选挑了最为优秀的10名代表作了战斗事迹报告。狼牙山战斗中率一分队士兵突入棋盘坨顶峰的指挥官有冈弘佑少尉,即是报告者代表之一,时间被安排在午后最后一场(1455-1525),题名《昭和16年9月25日易县棋盘坨附近攻击》。此件作为狼牙山战斗的事实佐证资料,从战史(战略)研究角度讲并未有什么价值,但对经过宣传刻画,在国内无人不晓的国内军史爱好者,研究者,受教育者及党政宣传机关来说,极为重要,是一个鲜见的,来自日军方面的档案记录。以下将内容全文翻译如下:
《昭和16年9月25日, 河北省易县棋盘坨附近之战斗》
一,战斗经过概要:1.本大队(第三大队,山崎哲郎少佐)接到棋盘坨附近有少量敌部队潜伏之情报,决定于25日拂晓开始行动,从西北方将此敌赶上棋盘坨。我中队担任了从小管头至于(干)河(不包括)间攻击任务。晨6时从西方开始包围攻击前进。2.(第九)中队(枝木武士中尉)位置于大队右侧第一线,北川小队在右,有冈小队在左,以纵队型推进,0830到达要图中(イ)地点。见巍峨山顶上有十数名敌影。遂决定对此敌展开攻击,于(ニ)高地将其包围歼灭。
二,本人指挥战斗经过:有冈少尉率部下两分队(20名)从敌右侧占领(ハ)高地后,遭到来自(ニ)高地20名之敌的捷克轻机枪从绝壁顶上居高临下猛射。有冈少尉立刻命令部下一分队在同地掩护,自己率领另一分队前进歼敌。为了不使敌察觉我方企图,有冈利用岩石死角掩护,悄悄接近敌阵地。敌所在高地为棋盘坨(狼牙山)最险峻的断崖绝壁之顶。到处有数米高的巨岩峭壁,徒手攀登十分困难。可是少尉不馁,称若敌能攀登,我也定能。为此排除万难,率领部下沿着岩石,绝壁间缝隙勇敢前进,逐步征服岩山,接近到山顶附近。(1502页)
回头一看,此时跟上来的只有小林上等兵一名。其余还在山的中腹拼命攀登中。山顶之敌被我于(ハ)高地的掩护射击吸引,并没有察觉已到达崖顶东南岩荫下的少尉。见此少尉沉住气,与小林上等兵两人继续前进,终于攀登上崖顶。听到我脚步声响,崖顶之敌十数名一起对两人开始猛烈射击,并大量投弹。有冈少尉也将预备好的手榴弹先发投出,之后又投出一枚。很快,双方在崖顶展开手榴弹接近战。敌方遭到我奇袭狼狈不堪,前方为断崖峭壁已无路可退,所以负隅拼死顽抗。有冈少尉曾几次伪作声势突击,对敌恐吓,寻找突击良机。正当此时,部下一名(长尾一等兵)也攀登到达崖顶,未定喘息即将携带的手榴弹一枚投入敌阵。榴弹在敌群中炸裂,当场毙敌两名。可同时,敌方投掷的手榴弹也在长尾眼前爆炸,长尾头部中弹片坠下山崖。我方借此机会一起在呐喊声中冲入敌阵,展开白刃搏斗。有冈一刀先劈倒距离最近的一名,剩余残敌数名失声落魄,一起坠下悬崖。如此,走投无路负隅顽抗之敌,在我有冈少尉一行勇猛突击下,或倒毙或坠崖无一生存(1501-1505页[8])。
从内容看,和以上步《兵第百十联队史》的记录内容几乎一致,多少详细一些。可以佐证联队史引用资料的正确。并可再次确认以下几点:
1.包括“五壮士”,在棋盘坨顶出现的八路军共有近20名。还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洪振快氏也用国内八路军史料证实过此事实,称上棋盘坨的部队,是一个班加一个捷克机枪组)。此队八路军在棋盘坨附近战斗中被有冈少尉率领的一分队全歼,即牺牲者全体人数并不仅最后跳崖的五人。
2.八路军一行,并不是边打边退,引诱敌人走入绝路,而是一开始就出现在棋盘坨附近山顶阵地(两处)。日军也不是被骗上棋盘坨,作战目的即是将少数之敌赶上棋盘坨死路聚歼。
3. 此日作战日军虽出动了一个大队,但由于敌方人少,直接用于攻击棋盘坨的,只有有冈少尉带领的第九中队的两分队,20名。其中一分队用作掩护,牵制,一分队隐蔽绕袭。由于日军着用的皮鞋不便登山,分队成员一时出现多数落伍。突入敌群(八路军)时有几名不明,若约全队已到达,约10名。战斗结果,虽八路军勇士十数名居高临下努力奋战,遗憾的是结果并未能歼灭一名日军(仅出现一名负伤)。
此文件,如前所述,属于战功报告,所以并不像战斗详报那样能提供多种详细战斗情报。如命令文,死伤数,消耗统计等都不存在。此为史料的不足点。但基本较完整地记录了狼牙山这一小战斗的全过程。可认为是日中双方唯一存在的,有关此战斗细节的文字记录。笔者认为最贵重的部分,并不在以上对战斗经过的叙述,而是以下这张有关狼牙山作战的附录要图。可以说至今,在日中双方的狼牙山战斗记录中,都没有出现过当时描绘的战斗要图。特别是八路军方面的战斗细节描述,全部是凭口述内容的还原,不仅多有矛盾,内容也随着叙述者,时代的变化,不断在更新。有关跳崖地点也众说纷纭,很难统一。对比之下此图可以说是唯一的现场记录证据。不仅可以了解日军狼牙山作战的部署,还能澄清很多至今有争议的事实。以下是笔者将此图进行的现地还原和解说。
以上出示的是草图原本和现在的卫星图,地形图。三种地图都标志的是同一地点。第三图地形比较易读,所以笔者把第一图的内容在此图也进行了还原。从中可读出不少重要作战情报。以下是笔者对日军作战要图记录内容的解释。(敌,我称呼等,按地图内容进行)
此日日军出动部队,为第一一〇联队(水上大佐)第三大队(山崎少佐)一部(约两中队弱)。作战目的是根据“棋盘坨附近有少数残敌活动”的敌情情报,试图将此敌包围,并赶上棋盘坨绝路聚歼。
出于此作战目的,9月25日晨6时,大队从驻地管头(西南方约7公里处)出发,对棋盘坨高地(970M)布置了四面包围的阵势。具体部署如下:
1.北方迂回队为第十一中队,从棋盘坨北方河床道路迂回到棋盘坨东北(现老庙台附近)附近谷地,欲堵住敌向东(北)方的退路(按八路军资料(纪念馆战斗示意图),此为八路军主力撤退方向)。
2.南方迂回部队,为大队本部,和第九中队右翼的北川小队,从管头出发后向东前进,进入狼牙山南方,东,西水村一带高地,企图封锁阻止敌下棋盘坨(唯一道路)。大队本部设于棋盘坨东南方高地(现东景区一带),在此指挥战斗,并从东南方阻止敌进路。
3.担当攻击作战的是第九中队有冈小队(两分队,约20名),先北进后,沿山脊从西方向棋盘坨西方高地接近。准备从西北方接近棋盘坨,此为大队攻击部署。考虑从西北接近的理由一是从管头出发距离最短,二是沿山脊容易接近,且视野良好。
4.战斗过程:有冈小队两分队20名,0830到达山脊中腹时,首先发现棋盘坨西方高地(标高840M),敌十余名身影。遂沿山脊分两路前进,企图先攻击此敌占领棋盘坨西方高地。但八路军并未应战,攀登峭壁岩石退向棋盘坨顶峰。有冈小队到达、控制占领棋盘坨西方高地后,立即遭到来自东方棋盘坨顶峰(970M)约20名敌的轻机枪猛射(俯射)。有冈少尉命令一分队以轻机枪于此处(840高地)牵制,掩护,自己带领另一分队10名,隐蔽下绕路从南方迂回攀登,利用岩荫隐蔽接近到棋盘坨东南角岩下(因山路陡峭,第一阵仅到达两名),登上岩头,出其不意出现在顶峰八路军阵地前。经手榴弹战后,1040(此时后续者数名陆续到达),突入棋盘坨敌阵地经肉搏后将敌全部歼灭。战斗结果,约20八路军敌或坠崖,或阵亡全灭。日军方面轻伤一名(第三到达者长尾一等兵)。
从以上日军第三大队部署看,棋盘坨战斗,属于一次小规模的残敌搜索行动(如前战略综述,战略面此时整个扫荡(运动战)已进入收尾,参战各部队进入清理附近残敌的最后阶段),企图将敌情报告中出现的“棋盘坨附近少数之敌”包围歼灭。因为在攻击前已确认了棋盘坨一带活动之敌数量不多,战斗开始前也目视到山顶之敌仅为十数名,所以棋盘坨攻击战斗中仅出动了两个分队(20名)。其余各队,都在指定包围地点的棋盘坨东北,东南,南方待机。
此日第三大队出动部队全体,也仅约两中队主力的各一部,推测最大约200余名,没有携带重武器记录。是典型的清扫残敌的小规模行动。所以,此日敌军出动数千名,对八路军主力进行大规模围剿等现在的说法,从日军作战档案记录分析均不是事实。
另外,从行动部署也可看出,日军出动的部队,并不是新手,而是常驻管头的第一一〇联队第三大队,不是不熟地理情况的初次扫荡,相反,早已谙熟狼牙山一带地形和八路军动态,知道棋盘坨是一条死路。同联队第二大队,两周前9月11日,曾在狼牙山同地区有过一次出动重机枪的较大规模战斗,还出现过战死一名的损失。有冈少尉本人,也曾在一个月前8月25日,与所在大队在同地区的“于河”(干河,现甘河),北娄山一带参加过大型剿灭作战(第一期作战)。此战斗中,步兵第一一〇联队倾巢出动。目的是袭击消灭杨成武第一分区司令部之敌800余名(结果称敌溃逃。第三大队无战死者)。有冈在此战斗中同样留下过战功[9](战斗结果,第三大队无战死者)。所以,如上述日军的包围部署一样,有地理知识和数次扫荡作战经验的驻管头(狼牙山镇)日军,在9月25日的狼牙山作战时曾有周密计划,提前布置好包围圈。并不会像五壮士故事中描写的那样不通地理,被八路军少数掩护部队骗引至棋盘坨死路。
其中出现的敌兵数约20名,携带捷克轻机枪的记录,前出八路军的几个原始记录中都没有触及。一方面,五壮士在被逼上悬崖之前,曾有过“一个机枪组”配合6班作战之事,可在1957年葛振林《狼牙山跳崖记》一文中得到确认[10]。来自回忆录,内容虽不可轻信,但至少得到日军方面的资料佐证,所以判断是一个事实。
和迄今为止国内的记录相比,差距最大的有两点,一是参战日军部队的数量和死伤记录。二是日军扫荡的战略阶段性,出动目的和战斗部署。八路军方面并没有留下任何当时有关战斗部署、过程的文字(战斗详报)记录。所以这两个问题若只用八路军方面众说纷纭的回忆录,是永远解释不清的。通过以上对日军战史记录的研究,分析,可以说两个难题基本都得到了澄清。从日方记录(战损自报原则)可知,战斗中日军并没出现死亡者,仅记录有一名负伤。若有战死者,联队史附录的《战没者名簿》中定有死亡者的姓名,死亡日期,地点记录,但实际结果如下图。第九中队,在1941年2月至10月间,并没有记录过一名战死者。
而负伤也有可能在其它不同记录中得到验证。如《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313页《第三大队各中队年表》中,记录9月25日战斗中“长尾一等兵负伤”,即是那位受八路军手榴弹爆风头部轻伤的落岩者。
联队史的文章执笔者川合义夫,是原第十一中队所属士兵。1988年作为《步兵第百十联队史》编集委员之一,专门负责收集编辑有关第三大队的资料。虽没有参战,是同大队的当事者(是否出动不明)。联队史类,多以汇集的战斗详报,日记,照片,统计及个人回忆录等各种军内记录综合编辑而成,作为战史资料的索引价值颇高。但编辑者的综合叙述和细节描写部分并不一定准确。因为编写者虽有军队经历,但不是史学研究者,没有史料批判鉴别的训练。所以利用联队史做文章时,一定要查询原资料来源,判断其引用资料的价值。到底是事后的回忆,还是当时的文献记录(战斗详报,日记等),一般前者内容只能作旁证,参考,并不可轻取。
一方面,联队史中不引人注目的部分,如附录,统计,作战要图资料等,往往比本文的价值要高得多,《步兵第百十联队史》也不例外,从中能读出很多重要情报。比如战略面的行动部署,部队编制和武器装备等情报。最重要的是其还出示了所有战死者的死亡记录(战没者名簿)。以下利用这部分重要情报从侧面分析一下该联队的编成,装备,和作战损失详情。
[1]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著『北支の治安作戦』東京 : 朝雲新聞社, 1968年、542-543頁。
[2] JACAR:C11110445700、支那事変に於ける主要作戦の梗概 昭和16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3] 前出『北支の治安作戦』551頁。
[4] 前出《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总结》。
[5] 岡山歩兵第百十聯隊史編纂委員会『岡山歩兵第百十聯隊史』,1991年、(以下插入文中)参照附图第39,265頁。
[6]『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会, 1983年、1070頁。
[7] 「河北省易県棋盤坨附近の戦闘/陸軍少尉有岡弘祐」「第百十師勇戦奮闘の戦例集3/3」昭和16.10.3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9010241100、1501-1505頁)。
[8] 「河北省易県棋盤坨附近の戦闘/陸軍少尉有岡弘祐」「第百十師勇戦奮闘の戦例集3/3」昭和16.10.30」中央-作戦指導戦訓-188、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9010241100、1501-1505頁)。
[9] 见战功史料前半,「8月25日河北省易县于河附近战斗」和『岡山歩兵第百十聯隊史』302頁以下。
[10] 《红旗飘飘》第二集1957年7月15日,41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