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年少日记》,我那无法与童年和解的人生
近两年来,香港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剧情片,如《落水流花》、《但愿人长久》和《白日之下》。成长于2010年代的年轻电影人们开始专注表现时代浪潮下普通人的故事。
最近上映的《年少日记》也是这次风潮中的一份子。导演卓亦谦在2019年获得香港第五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资金拨款,拍摄了这部聚焦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处女作——陷入离婚风波的中学老师郑Sir在教室的垃圾桶中发现了一封未署名的遗书,寻找遗书主人的过程中,他回忆起自己同样被自杀的阴云笼罩的成长经历。工作的压力、回忆的困扰以及爱情的瓦解使郑Sir陷入情绪的漩涡。
人该如何与悲伤的过去和解呢?暴力的父亲,怯懦的母亲和极少有过感情交流的兄弟——家庭成员的疏离使得成年的郑Sir难以向周围的人表达情绪。他无法劝服班上的问题少年,无法向妻子表达内心的不安,更无法与父亲沟通多年积累的不满情绪。这封无名的遗书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他翻开年少时的日记,逐渐困在由回忆构筑的监牢里。悲剧发生的必然性透过镜头和对白逐渐被揭开,活下来的人一生都受制于过去的阴云。影院里时不时响起低声的抽泣,不知更多是出于悔恨还是共鸣。
编剧出身的卓亦谦巧妙地构建了《年少日记》的剧本结构。故事采用非线性叙事,交替展现了郑Sir作为丈夫与教师的成年生活和他充满暴力与冷漠的童年。这种处理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家庭与性格的捆绑关系。故事行到中段,哥哥与弟弟身份的揭露可谓神来之笔,观众惊觉陷入了导演静心策划的叙事“诡计“,回顾之前的片段,更能深刻体验到故事中人物的遗憾与悔过之情。
从个人观感上,我认为有两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描写的要素过多(特别是成年线的爱情桥段),导致叙事节奏被打乱,看到后面都疲劳得找不到情绪的焦点。其次,父母形象过于单薄,如果能够在人物动机上稍多着墨,故事的主题可以超越家庭,扩展到探讨社会与文化对于人性的异化。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许太挑剔了,《年少日记》用精心的叙事技巧讲书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对于一步处女作来说,已经足够深刻和真诚。
希望每个看了这部电影的人都可以找到人生的解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学会放下,然后继续前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