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03|随机的,沉淀的

Ceres
·
(修改过)
·
IPFS
·
你知道在那样一个成长和教育环境中,学会一个文明世界的通识,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少的曲折和多大的运气吗?

第三天(7月3日)
記一件在關係中,帶給你深深自覺或自省的經歷。透過這個經歷,你終於明白一件在你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是考研失败,我不会去毕业「打工旅行」;
如果不是复试卡在英语口语,我不会选择去上海(因为上海外国人多有更多练习口语机会);
如果不是喜欢咖啡,我不会看到青旅咖啡馆的招聘而心动;
如果不是刚好在青旅,我不会遇到那位瑞典老人;
如果不是那位老人的推荐,我不会在几个月后找工作时用到那个求职网站;
如果不是那个求职网站,我不会看到那家北京公司的招聘岗位;
如果不是大学那门选修课,我不会尝试应聘一个连想都没想过的职位;
如果不是因为在上海遇到的外国朋友们都喜欢用姓名当微信ID,我不会想到在简历邮件石沉大海后尝试在微信搜索岗位联系人的名字而直接联系上本人;
如果不是在收到拒信后追问能否有机会从实习生试岗开始,我不会得到面试机会;
如果不是上海练习英文口语的经历,面试时我不会超常流利和自信;
如果不是在大学小组作业时请教会PS软件的同学,我不会通过面试后毫无准备的实践测试;
如果不是入职成功,K不会成为我的上司;
如果不是K无私地教我那么多新知识,她不会成为我敬仰的职业导师和榜样;
如果不是K突然离职,她不会和我从同事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
如果不是K的善意和慷慨促使,我们不会有机会约见;
如果不是那天天气晴朗、夏日气氛浓郁、酒馆人生嘈杂、我们决定坐在室外、天南地北聊天、聊到女性权益时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出「其实我不是很理解女权,女权和男权不是一回事吗」,K不会简洁而坚定地说出让我从此铭记于心的几个字:「女权就是平权」。

如果不是这一醍醐灌顶,我不会很快意识到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不平等」、嵌入社会和学校和家庭观念等方方面面的「不平等」、刻进基因源头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里流动的「不平等」。

我意识到,当一个清华女生说她在读博士化学专业时,我内心的第一反应「哇女生读化学博士好厉害」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而这种刻板印象的源头来自我从小受到的规训诸如「女孩子学理科不如男生」、「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级理科成绩就不再有优势」、「女孩子学文科更好找工作」、「这主要是生理原因决定的」;

我意识到,女性在职场中的「自信」,不是靠精致的装扮和外貌仪容加持,而是由优秀的工作能力、从容的谈吐表现和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决定;

我意识到,任何对女性的外貌和装扮有要求的场合、环境,都是不平等对待(除非同时对男性有一模一样的外貌和装扮要求);

我意识到,任何对女性带有性别意识的评价,包括夸赞在内,都是一种带有性别偏见或刻板印象的「凝视」;

我意识到,中国「计划生育」时期某些地区「第一胎是女孩的夫妻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所谓“一孩半”政策是惨绝人寰中的惨绝人寰;

我意识到,我妈口中的「嫁女儿」三个字让我不舒服的原因;

我意识到,一位自身非常优秀的年长女性朋友默认我家的经济支柱是我先生而大加夸赞好似把我当空气时对我的冒犯、而我没有当场指出她不了解情况就随意评价的行为很不尊重我的整个事件让我记忆犹新的根源——「你究竟认清,你,作为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份量吗?」;

我意识到,“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是一句绝对无耻的论述——它既贬低弱化女性、同时又绑架作为「母亲」的女性(而且此句原话出自男性);

我意识到,「成为母亲」只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可选项,任何以「只有成为母亲,才...」开头的话,都是对女性的勒索和性别压迫(不然为什么没有「只有成为父亲,才...」的说法?);

我意识到,所谓“母性”,其实就是「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也可以通过其它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只与爱有关,却被强诸于性别变成又一个铸金的女性枷锁——好似这是女性天生的、无法拒绝的、不得不、必须拥有的特性,否则整个人就不完整似的;

我意识到,女性和女性之间不该有任何竞争,而要通力合作、彼此支持、一起进步、力争权益、互相帮助,携手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平等;

我意识到,即使是美其名曰“取悦自己”的装扮,我都不得不反思这其中的审「美」要素源自何处、是谁规定的什么样的是美?是从我记事起就听大人说的“你小时候像个假小子”、表哥叫我“胖墩”的影响?是小学跳舞的裙摆?是妈妈的高跟鞋、项链和耳环?是披肩的长发?是第一支口红?还是我需要永远自省和永远努力摆脱的性别刻板印象之毒?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eres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