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共存,「AlphaGo vs 李世石」的7年后

大猪提子
·
·
IPFS
围棋的学习方式在这7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来也巧,GPT-4发布的北京时间3月15日,正好是AlphaGo和李世石那场五番棋大战结束的7周年。当大家因为GPT而真正感受到AI将对自身工作或者生活带来切身影响时,很多人可能忘了其实围棋这个领域已经被改造并和AI共存7年了。

GPT 4在3.5之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升级,其实很像当年从AlphaGo到后来的Master,后者才是真正击垮围棋手的那根稻草,因为它让人类感受到了一种被超越并且绝尘而去无法追赶的绝望。而围棋届更早地适应了这种绝望。

柯洁 vs Master的比赛才宣告人类真正失败

对GPT除了工作外,作为家长我可能关注最多的是其对教育可能的改变。由于教育体系总会慢一拍,也看了不少对未来的预测,但都还是停留在猜想,所以,虽然GPT已经要比AlphaGo更强大更广泛,但围棋领域这几年发生的变化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多少能代表AI时代的早期情况。下面是一些观察,如有不对的请指正。

1,职业棋手。

态度上经历了傲慢-震惊-失落-平静-拥抱的过程,如今都在使用AI训练。

  • 棋手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可以不停地和高手对弈的机会,进步可以更快。
  • 顶尖选手更加年轻化,其实这个趋势从自小习惯网络对弈的中国95后这批已开始,而00后对AI的使用更熟练。
  • 女棋手表现越来越好,AI明显有助于她们免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更高效训练,尤其围棋主要是在东亚社会。NHK把之称为「进入低龄化和无性别差异阶段的围棋界」。
  • 学习AI的效率已经成为棋手成绩的关键因素。韩国投入最大,21年甚至成立了韩国围棋AI研究所。

2,职业比赛。

在对抗和激烈程度上比以往更强。

  • 解说,早已变成了先由AI分析每一步胜率,然后人类解释AI的分析。连古力都说自己「现在对于形势的判断会非常谨慎,而且基本上会尽量避免发表这种判断」。
  • 复盘,围棋赛后复盘至关重要,以前是人类棋手集体研讨,现在是先用AI来回看盘中不同落子的胜率和可能。
  • 防作弊优先级跃升,赛场断网成为了一项标准操作。

3,教学内容和过程。

目前AI在职业选手、高段棋手中应用普遍,但在新手和低段棋手教学中使用还远远不够。

  • 老师权威弱化。以前围棋没有正确答案,老师说了算,现在不同了,AI就接近于赢棋的正确答案,AI更权威。
  • 很多围棋传统的定式或者结论都逐渐被淘汰了,且AI也在不断产生新的下法。老师很多时候跟解说一样,变成了AI的讲解员。
  • 职业教练评估选手的时候下意识地以AI为标准,例如00后首个冠军丁浩此前进步飞快时就被其教练评价为「他的下法招数基本都在AI推荐的范围之内 」。
  • 社会上围棋培训机构的教学目前涉及AI很少,对于新手绝大多数老师仍按以往形成的教学教案展开,一方面是投入收益不高,另一方面是AI目前对棋力有要求。要先打好基础。

4,教学成果。

我们可以暂时把如今职业棋手所展现出来的围棋水平视为教学成果。

  • 以往围棋讲究风格,「中国流」「宇宙流」「秀策流」即便是后来的「暴力流」,但如今不再有了,大家风格更类似了,统称AI流。徐莹认为如今棋手训练时技术性已经远超创造性。
  • 棋手的个性很多时候只能体现在一个地方:当AI提供更优选择的时候,是选择跟着下还是根据自己觉得更容易掌控的方式下。
  • 以前是背传统棋谱,现在变成背AI的棋谱,记忆力好有一定优势。刘宇有一个非常好的分析,认为在布局和定式阶段使用AI效果最好,中盘和收官AI更多只是辅助。他的文章链接在此
  • 刘宇举申真谞为例,传统棋手需要最长时间积累的布局的「棋感」环节,这些在之前需要大量实战才能找到普遍性规律,不同棋手需要根据多年积累加上性格以及对围棋的理解,形成「棋风」。而「申工智能」利用AI大大缩短了这个时间,相当于通过捷径绕过了最困难的路,再将计算力用到后半盘。大家都这么干,导致了当代棋手在风格、布局和棋路上不如之前那么多元。「未来的顶尖棋手,一定是在布局阶段对AI理解及其深刻,且拥有极强计算能力和收官能力的综合性棋士」。
最能代表当下棋手风格的「申工智能」

以上。

可以展开的很多,但简单总结就是:

  1. 在高度规则化的围棋领域,已进入绝对的AI训练人,而非人训练AI。越高水平越是如此。人是早期或者过渡时期的解说员,因为围棋AI目前只给答案不给解题思路。胡耀宇说过,其实AI提供的是「精确的能力」,而老师现在要解决的仍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让孩子接受并明白其问题,是一种「反精确的能力」。更多的老师仍然要负责打基础以及最重要的调动人的主动性。不过随着GPT的到来,以前是只知道答案,接下来很可能会解释过程了。没有向下兼容前,新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2. AI确实带来了一种知识平权,提升了学习效率,缩小了男女差异,也大大削弱前辈和老师的专业权威。作为人类都可以用AI训练,大家还是在同一起跑线。只要不与AI竞争,仍然是看个人努力和天赋。作为竞技,为了赢只会越来越效率至上数据至上,AI就是权威,这在现阶段让大家的风格越来越趋同。但作为休闲,围棋作为「手谈」的乐趣仍在。对于过分趋同或AI化的反思尚未引发下一波思潮。
  3. 最核心的一点,围棋这个项目或领域是一项「休闲教育」而非「生产教育」,所以还不能将其纯粹与学校教育中更多的科目对比。它不关乎世界运装的生产性领域,可以设立一个无AI参与的游戏/休闲/娱乐的自有天地。但又因为它的高度规则化,更接近理科学习,仍然是值得继续关注的领域。我会继续更新关于对于AI的所见所思。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大猪提子大猪提子的打卡处,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我们一起追求「好的意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Kindle 退出中国,却让我越来越少听播客了

陈果,港乐,和一座想象的城市的消失

2020 我喜欢的推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