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我喜欢的推理小说

11月要过半了,今年截止当前,推理看了41本,其他37本,维持一贯比例。2020年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先立个🚩:一百本冲冲冲!
接下来循例推荐一些2020年喜欢的推理作家和作品。
01. 今村昌宏【日】
经过此前大热的《尸人庄谜案》,今村昌宏早已炙手可热。1985年生于长崎,29岁时辞去放射线技师的工作专心写作。32岁凭借出道作《尸人庄谜案》一举成名,达成继《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推理界“二度三榜”的成就。

《魔眼之匣谜案》称得上是《尸人庄谜案》故事的延续,主角依然是美少女侦探比留子。这一次,她和叶村让从杂志报道中发现上一回事件的幕后集团“班目”的踪迹。两人由此来到人迹稀少的神秘村庄,和由于各种原因被困的十一个人,度过了生死四十八小时。
个人感受,这本比尸人庄进阶了,每个人物都更加鲜明,不会再有一堆年轻学生分不清谁是谁的混乱;浮线也基本埋够;浓厚的民俗氛围上有些类似我钟爱的三津田信三。第一层迷信诅咒连续杀人手法无奇,第二层身份反转开始精彩,最后的顿悟式彩蛋竟然还带有一丝感情线的牵挂,让人物关系更加有爱。
经此一战,作者和笔下的侦探都成长了,期待下一回。
02. 叶真中显 【日】
叶真中显是作者的笔名之一。他曾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今是新锐社会派推理作家,2012年完成的《死亡护理师》在评委的全员盛赞下,一举摘得第16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由此正式作为推理作家出道。此后在2015年出版的《绝叫》更是令人叫绝,与前者一齐,堪称闪耀的社会推理双子星。

《死亡护理师》通过几十位老人的接连死亡,讲述了叫人揪心的养老体系之弊:被物质与精神双重压垮的家庭;政策的左支右绌与朝令夕改;商业性质的养老机构的求生与求变之难;一线护工的恶劣工作条件;针对老人的诈骗集团……“老人不像孩子,现状只会越来越坏,没有希望的世界,死亡就是最后的救赎”。还记得我看完后的感受,“头一次,看完一连串杀人事件后读者不想活了。”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几处统计学分析展现出了推理作品中少有的科学高光。
《绝叫》则展现出了更加深沉与宏大的创作意图,以一位“孤独死”的女子被嫌弃的一生,平庸懦弱的阳子历经命运的跌宕和悲怆,以她从童年至中年的一连串不幸遭遇,连缀起了日本社会四十年来变迁的黑暗缩影。最大的诡计穿插在叙述中,不到最后一刻很难料及。

这两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都不在于技巧,但作者的讲述方式也绝不丢分。语言非常流畅,熟稔地运用多线叙事,巧妙地切换人称,让读者随着进程不断拼凑和猜测,最终抖出反转的身份诡计时更是让人欣喜不已。总之,就是并不炫技,能够将之平稳地与主题结合。
作者真正叫人欣赏的地方是敏锐的生活观察、身为男性却有细致温柔的女性视角以及对诸多社会难题展现出克制的悲悯。毫无疑问,叶真中显是今年最叫我惊喜的发现之一。
03. 辻村深月 【日】
辻村深月不是新人,甚至称得上当红女作家和编剧,只是我今年才接触她的作品。1980年生人,2004年就摘取第31届梅奖,2011年凭《使者》获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2012年以《没有钥匙的梦想》收获直木奖。2018年的《镜之孤城》获选日本“书店大奖”第一名。

故事属于推理作品里很少有的关注青春期成长的奇幻题材,讲述了一群因校园霸凌等原因而拒绝上学的七位少年少女,在偶然间闯入镜子城堡后的奇遇故事。
作者不仅细腻地把握了“拒学”少年们敏感细腻的幽微心情,在对他们一步步的治愈中,也是在向在都市生活中感到疲惫、或是仍未抚平成长期创伤的成年人释放着共情与温暖。
推理方面,她暗含了两个意想不到的时间与身份诡计(有读者都猜到了,牛逼)。正是这两个诡计让结尾几乎炸裂,是那种服务于主题的炸裂,因此有直击灵魂的泪目。强推。
04. 陈研一【中】
真正横空而出的本土新人,虽然是雁北堂(一个悬疑小说原创网站)签约作家,但《完美嫌疑人》是他绝对意义上的推理小说处女作。这点从他的责编手记中也可以看出(听说作者还很帅?)。

书名有些烂俗,但本书不是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原版。
开头就坦白凶手,但结尾仍埋伏了很大的惊喜。这种类型很难驾驭,加之对于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的探讨,虽然仍显稚嫩的处女作,但总体观感也不逊于高度成熟的紫金陈。节奏非常适合影视化。强烈推荐爱奇艺买版权,我太期待找哪个演员来诠释男主了。
不足之处在于逻辑上有些小硬伤,具体不展开。但瑕不掩瑜,最后的真解答实在是震惊又耀眼,而揭开真相的隐秘触发点又在于常人容易忽略的心理状态,设计得非常有巧思。综上,这位作者前途可期。
05. 思婷 【中国台湾】
这位笔名“思婷”的作者曾经连续三届获得台湾林佛儿推理小说奖,但他/她究竟是谁,你绝对意想不到。
他就是现年七十二岁的金牌编剧陈文贵。(为什么叫思婷?纯粹是当年《推理杂志》排版上的失误。)过去三十年间,他堪称华语古装戏历史的见证人,创作了《铁齿铜牙纪晓岚》《小李飞刀》《包青天》等经典作品,堪称华语古装金牌编剧。还凭《赵氏孤儿案》夺得过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

他可不是一位没有故事的人。
1948年生于厦门,1969年,一场文化浩劫中,21岁的他跟着“知青下乡”的口号去往福建山区。日后,他在台湾出版了以厦门为主要背景的短篇小说集《贩母案》。2013年,他写出了这部在大陆永不可能出版的推理小说集《死刑今夜执行》,同样以1960-70年代的大陆和二十年后的两岸遗风为背景。两本不同类型的集作展现出了内在的共通,作者毫不吝啬,反复而直接地向我们传达着:在狂暴而诡谲的年代里,荒谬与贪婪是人性最显眼的注脚。
从推理性来说,有几个短篇的完成度非常高,书名同名作《死刑今夜执行》的梗甚至让我嗅到了一丝博尔赫斯的影子。《客从台湾来》、《好好拍照》、《最后一课》几篇也都在浓厚的讽刺意味中保持了逻辑缜密。
可惜的是,后来随着林佛儿推理小说奖的停办,思婷最终还是搁下了食不饱、衣不暖的推理小说创作,回到他早享盛名的编剧领域。因此,本书可能是唯一一部以此时代为背景的推理小说集了,且读且珍惜。
06. 保罗·霍尔特 【法】
我很少写黄金时代的古典作品,不是不喜欢,而是反之。除了少部分的奎因作品,其他几乎都在少年时期刷完了全套,好处是以古典和本格奠定了终身的审美基调,坏处则是最甜的果子吃完了人生就只剩下苦涩(不是),坏处是那时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对于有些作品的判断过于主观。因而,近些年来我不得不调低对于阿婆大部分作品的评分,重估卡尔那些诡计本身的价值,以及克服枯燥的语言后,重新认识奎因的缜密与优美。
说远了,回到霍尔特,他是一位在世的古典天王。一位真正能让人感受到阿婆和卡尔遗风的欧美大家。他也绝不乏个人特质:怪诞、奇想、哥特、阴冷小巷、诅咒传说、家族旧事,诸多元素的合理叠加让他无愧于“黄金时代最后的捍卫者”之称。

今年青岛出版社终于集齐了五本,还直接在微信读书上放出了资源,对于我等近年来苦于没有新作资源的读者来说,一口气刷完实在非常过瘾。五个故事的类型有些相似,谜面都是看似天花乱坠的不可能犯罪,破题思路则不尽相同,但在氛围和诡计上都颇有致敬卡尔的意思。
《假面游戏》: 谍战题材,层层逆转,有叙述性诡计。
《幻影小巷》: 哥特氛围十足,谜面天上,谜底不具操作性,但也算兜住了。
《天使小巷之谜》: 短小精悍,有伪解答和真解答,真相有些崩坏。
《狂人之屋》: 非常古典,非常卡尔,解答利用了心理上的盲点,很扎实。
《最后的139步》: 双重密室,鞋子梗非常奇想,总体平平。
最后,他的一系列经典旧作也可以补齐,《第四扇门》、《达特穆尔的恶魔》、《第七重解答》、《红胡子的诅咒》、《饿狼之夜》、《血色迷雾》、《佩内洛普的网》等。都在水准之上,放心入坑。
07. 没入选但也不枉一读:
・《沉眠的牢狱》【日】浦贺和宏
・《作者不详》【日】三津田信三
・《抱住我崩溃的大脑》【日】知念实希人
・《紧闭的门扉》【日】石持浅海
・《消失的十三级台阶》【日】高野和明
・《共感觉》【日】天祢凉
・《写字楼的奇想日记》鸡丁
・《骑士的献祭》那多
・《逆时侦查组》Ⅰ、Ⅱ 张小猫
・《神探福迩,字摩斯》【中国香港】莫理斯
・《气球人》【中国香港】陈浩基
参考资料:
1.《贩母案》:惊奇,与惊爆中国民间的丑态 港知堂社区
2.《以畸形与映像,凝成一个世界的荒谬》单色书社区
3.《重读思婷,台湾推理小说的特异拼图》吕仁
by 提子.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