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身中學習的三件事 : 改變生活、維持自律、堅持意念
大家好!我是圈翰,曾經是位瘦弱的男孩,近幾年立志想改善體態因此接觸健身,外表與內在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今天在這裡會分享一些歷程與心得,煩請各位耐心觀看!
● 第一章 【過去】
首先話不多說,給大家看看過去瘦弱的我XDD
國中時期
尚未開發的黑歷史,從小不喜歡吃肉的我看起來很瘦,不過白飯跟青菜倒是吃很多,零食也不忌口,只是都吃不胖。
高中時期
高中開始接觸自重訓練,至於為何有想鍛鍊的念頭,是家中老爸對我說 :「趁年輕把身體練好,以後若無法做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才有體力做粗工」起初不以為意他的話,但思考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跟著他一起練身體。
從最基本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與舉啞鈴開始做起,記得當時10下伏地挺身是極限,還是手沒靠近身體、核心沒出力的不標準動作。不過鍛鍊仰臥起坐就頗有成就的,高二測驗體適能,一分鐘做了六十下,一秒一下的成績直接成為全班最高哈哈~
而啞鈴當時可以舉到8KG,但完全是二頭的偏好者,導致手臂只有前側看起來比較有肉,以下是畢業後所拍攝,也是首次在鏡頭面前秀肌肉 ( 羞
總而言之,高中對於健身的認知與理解都相當淺薄,直到上了大學才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同時成為生活重心的一部分。
● 第二章 【起伏】
努力,值得嗎 ?
2019年9月大學的生活開始,碰巧認識也在健身的室友,他教我從前未嘗試的健腹輪(Ab Wheel)— 是個有效增強核心肌群的神器。當將手向前延伸至極限勉強才拉回來,此時才意識到我的核心是多麼無力,同時看著沒腹肌的肚子下定決心想改善,以下經過一個月後所拍攝 :
基本上有點樣子了,二頭雖然還是比三頭大,但至少有成長,而課表的安排每天就是啞鈴、伏地挺身與健腹輪三樣,至於拿掉仰臥起坐,是後來才得知它可能會造成脊椎損傷,改成捲腹訓練。
隨後每月固定拍一次照片以便檢視,以及錄下每次訓練的過程,結束後檢視動作是否有問題,但經過半年的時間,發現整體而言體態並無太大變化,力量成長的幅度也不高,彷彿已達上限的階段。
看著半年前後都差不多的身材,失落與迷惘之際,不禁覺得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 這並不是我所追求的樣子,也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這邊大家可能會問,為何不上健身房?
沒錯,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因為過去的我認為不需要練太壯,不去健身房的情況下,徒手應該也能練得不錯,但如今的體態又離所謂的「不錯」差甚遠,很矛盾的想法我知道...
而對於腹肌也過度執著,當時看網路上的影片,每天安排至少30分到1小時鍛鍊,認為練一練就能消除腹部的脂肪,讓腹肌更有立體感。
就這樣到大一下的訓練模式還是沒變,不過在飲食上做了些調整,戒掉先前常吃的炒飯與鍋燒意麵,改成以自助餐為主食,營養上較易控制均衡,至於我本來就喜歡喝水,所以沒糖分攝取過多的問題。
一輩子無法健身了 ? !
同年6月,得知了一項震撼的事實,原來我有脊椎側彎、骨盆傾斜,導致左側肩膀看起來比較高,害怕的當下不斷思考,是不是這輩子與健身無緣了。
所幸醫生說明只要掌握好動作,多注意是沒問題的,左側也不需要用比右側更重的方式訓練,反而兩側等重才是正確的選擇。
即便如此,我依舊沒放棄對健身的熱情,反而促使我積極尋找問題的根源與解決辦法,於是決定2020後半年要改變,規劃了暑假仍以自重為主,為開學後跑學校健身房做準備。
● 第三章 【改變】
無知,是過去所犯下過錯的結語,也是繞了許多遠路才得到的結論。
拜現今網路發達所賜,影音平台上充斥著許多健身影片,我開始從健人蓋伊、兆佑、Jeff等人中慢慢學習相關知識,透過導入正確的觀念,矯正過去錯誤的想法,破解既定的迷思。不僅如此,同一個概念每個人講述可能不盡相同,針對這點我會反覆查證,看4、5部不同人的解說與上網爬文,總能得到近完整的答案。
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找出過去的盲點:
1. 只練前半身
2. 相信局部減脂
3. 不想練太壯
4. 蛋白質吃太少
5. 每天凌晨1點睡覺
現在回頭想想非常愚蠢,但我認為正因過去的無知,才得以將正確的知識深深烙印在腦中。
從零開始,重新出發。
不再狂練二頭、伏地挺身與健腹輪,轉向嘗試深蹲、硬舉、划船、肩推等動作,並配合彈力繩做訓練。
起初最煎熬的時期,抓不到感受度及不知如何控制肌肉發力的階段,你無法判斷動作是否標準,尤其身旁又無教練的指導下,更怕受傷的情形發生。
自己的作法是錄下每次的畫面,作為自身檢視之餘傳給體育老師請教,這邊提個外話,原先帶我們大學這個班的體育老師碰巧也是教練,趁一次下課我主動詢問幫忙,因此他也成為我自學期間內重要的指導者。
而有脊椎側彎的我,背肌特別需要加強,於是開始挑戰【每日引體向上】,以6下為一組,共做5組,組間休1分鐘。很多人都會用二頭去拉,但實際上拉時若將肩胛下壓+挺胸,就能有效穩定並啟動到背肌,只是初期感受度不太好抓,需要時間適應。
漸漸地,了解原來健身不能只練局部,全身性的訓練是很重要的,每一項肌群都與周圍有關聯性,若特別偏好哪一方身體遲早會失衡,那就不是原先訓練的目的了。
同時也深入了解如何選對與吃對食物,俗話說「七分靠飲食,三分靠運動」並不是噱頭,今天練得再多,飲食不受控制的話訓練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肌肉生長也會影響。
另外睡眠也占一大要素,研究顯示23:00~2:00為正常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旺盛的三個小時,期間也是促進肌肉生長的「生長激素」分泌活躍的時期,7~9小時則是理想的睡眠長度。
● 第四章 【成果】
以下經過2個月暑假的努力 :
隨後開學一周留三天的時間給健身,除非是生病或重要大事,無論碰到下雨、寒流、節慶及期中末考,一律要求自己無理由與藉口逃避訓練,飲食方面拉高蛋白質比例 ( 窮學生表示盡可能 ),作息方面晚上12點左右睡覺、隔日8點半起床 ( 假日也不例外 ) ,希望達到專心練吃睡的目標。
就這樣抱持著堅定的心撐過了大二上,期末終於迎接成果的時刻,以下數據給大家參考 :
比對表
最終體態
引體向上進步一次能拉到12下
雖然數據並不代表一切,但至少證明過去的努力沒有白費,犧牲時間與精力都值得了。
● 第五章 【想說的話】
不輕視看待比你弱的人,謙卑請教比你強的人。
我一直認為除了健身也要會健心,新手階段是必經歷的過程,沒必要去看輕與嘲笑比你弱的人,不妨鼓勵他們繼續堅持下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會看到成果;反之一定有練得比你好的人,請教他人時的態度也該有禮貌且誠懇,才能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
追求循序漸進、重質不重量。
新手有時會急著想進步或自認做得到,因此選擇不合適的重量來做訓練,但這樣不僅容易增加受傷的風險,最後還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這時該放下你的自尊心,換成適合的並專注在感受度上,標準且認真做好每一下才是應要追求的。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其實一段時間陷入迷惘之中,總覺得與周遭格格不入,舉例來說 : 注意三餐營養是否均衡、一天是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已成習慣,若突如其來的大餐邀約,第一時間會先想到「完蛋 ! 熱量會破表,今天簡直等於白練」最後便選擇拒絕。
對大學生來說夜唱、夜衝或喝酒等正常不過的事情,我仍會先考慮健身方面,而往往為了不影響訓練還是選擇推掉,因此久而久之,他們便不會再找上你了。
記得那天是聖誕節,走在路上看見許多情侶討論要去哪裡、一群人討論要吃什麼美食,彷彿世界都在慶祝今天,唯有自己走向健身房,當下的五味雜陳透露著 : 到底為何要如此堅持?
接觸健身後對我最大的影響,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目標而改變過往的生活型態,當今天面臨矜持與誘惑的抉擇,考驗的是內心上的掙扎,捨不得偷懶一天、捨不得大吃大喝、捨不得放縱一會,一旦出現「踰矩的行為」,就會懷疑自己是否不夠努力、是否缺乏恆心。
不過思考一陣子後,我卻忽略了一件事 — 健身是長遠的目標,若不懂試著給予休息,豈能走遠呢 ? 於是重新調整心態,嘗試取得兩者間的平衡,日子果真比起先前過得更充實與快樂,同時也因喘口氣的機會,面對下一次的訓練有著全然不同的動力。
-
最後感謝看到文章最後的你 / 妳,雖然我自認許多地方需要再努力,但至少踏出改變的第一步,過去肯定不曾想過會有今天的成就,希望未來能持續接觸健身,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