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延遲享樂的迷思:退休後再享受人生?

子非魚
·
·
IPFS
·
「延遲享樂」的陷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某個完美時刻,而忽視了當下的價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傳統「延遲享樂」的迷思:退休後再享受人生?

在當代社會,「延遲享樂」的概念似乎已經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應該在年輕時辛勤工作,為未來做準備,然後等到退休後再來享受生活。然而,這樣的計畫忽略了人生的無常,尤其是疾病與死亡隨時可能來臨的事實,就像懸頂之劍一般隨時可能斬下,但多數人選擇刻意忽視這個風險,堅信退休後便能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

剩餘價值的搾取:只有「延遲」,沒有「享樂」

近來,台灣取消了固定的退休年齡,表面上似乎是給了個人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實際上卻可能導致一種只有「延遲」,卻沒有「享樂」的局面。這背後反映出的是社會對中高年齡群體剩餘價值的剝削。所謂的「開啟第二人生」聽起來很美好,但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這不過是社會對老年人繼續參與生產、創造價值的期許。

及時行樂:「延遲」與「享樂」的交錯

針對這種情況,近些年開始有了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一些人選擇工作與享樂交錯的生活方式,工作一年,然後放鬆一年。這種生活模式有時會被標籤為「及時行樂」,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確保人生在勞動與享受之間取得平衡的方式,避免將所有的美好時光都壓縮到生命的最後階段。這種安排避免了最終「延遲」過頭,導致無法享受人生的結局,像是將最愛的美食留到最後,卻發現已經發酸、變質無法享用。

活在當下:壓縮「延遲」與「享樂」的界限

「延遲」與「享樂」壓縮極致,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作是「活在當下」的體現。它實際上與最初的「延遲享樂」概念相矛盾。傳統的「延遲享樂」要求人們將享樂推遲到未來,而「活在當下」則強調即時的享受與生命的實時體驗。

熱情思維:「延遲」就是「享樂」

熱情思維有時會認為「延遲」本身就是一種「享樂」,這種心態將每一刻的努力與積累看作是通向最終快樂的一部分。然而,這樣的態度也可能導致一種成癮與倦怠。當人們過度依賴「享樂跑步機」來支撐自我時,很容易失去對當下的感知,並逐漸進入一種無法享受當下的惡性循環。

結語:幸福的雙重追求

「延遲享樂」的陷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某個完美時刻,而忽視了當下的價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當人們嘗試重構「延遲」與「享樂」的分配時,正是試圖從這種未來導向的思維中跳脫出來,強調一種更為平衡的生命態度。這個過程反映了人類對於時間和幸福的雙重追求:一方面我們渴望為未來做準備,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下的感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子非魚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