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聲調語言中如何區别聲調的些許見解
概括的說,歐美各國的拼音語言,以及日語(雖然有音位的降階,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日語是一種非聲調、非重音的語言)、韓語均屬於非聲調語言。
而很多東方的語言、例如國語、壯語、泰語、越南語,或某些非洲的語言、比如丁卡語,就屬於聲調語言。
迄今,歐美國家對於如何在拉丁字母里表記音調的高低,一直没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雖然,趙元任從音阶獲得靈感,設計了五度調值標記法,以數字1表示最低音,到數字5表示最高音,已獲國際語音學學會認可,並成為國際音標標準之一,但是卻不能應用于書寫文字中。
以下是筆者自身列出的在文字中區別聲調的一些表記方法總結:
1.使用不同的變音符號(diacritical mark),譬如中文的四聲( ¯ ,陰平聲)、( ´ ,陽平聲)、( ˇ ,上聲)、( ˋ ,去聲);越南語的五個表示聲調的符号( ´ )、 ( ˋ )、( ̉ )、(◌̣)、( ˜ )等等。
當然,母音附注文字(一類以輔音字母為主體、母音以附加符號形式標出的表音文字。該書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輔音字母本身即有母音)也存在固有的注音符號,比如緬甸語的ံ、့、း。
2. 在節奏組末尾用一個輔音字母區別這些音調高低,中國政府、中國國家語委為西南一些少數民族發明的拉丁字母文字正是如此(這種方法可能是由於在一個普通的鍵盤輸入ASCII以外的字母(即不是A-Z的字母)麻煩性比較高,因此設計原則是避免使用讀音符號),比如在壯語中,字尾的z表示陽平聲、j表示陰上聲,等等。
3.用韻母的不同位置區別,這種例子非常罕見,比如貴州的柏格理苗文,它通過小字母在大字母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聲調與清濁。
4.其他的方式,比如,在國語羅馬字中,母音雙寫表示第三聲,現在,為了在英語中區別「陝西」和「山西」,「陝西」會被寫成「Shaanxi」以示區別。
儘管如此,聲調語言對於那些母語中沒有明顯的聲調區別的人而言,仍然不容易掌握。而對於語言中有許多同音異義詞的聲調語言而言,文字的拉丁化可能是短期間內掃除大量文盲的好方法,但是未必是長久之計,比如,有越南人嘗試用漢字寫下“國泰民安”時,卻寫成了同音的“國太民安”。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