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后生价值」共同发起人之一杨子曦:把性别作为方法 | 围炉·CUHK

围炉weiluflame
·
·
IPFS
打开性别的结,与所有阻力周旋。

三位不同学科、成长背景的年轻人因为反性骚扰的共情体验坊聚在一起,又共同创办了一个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的志愿者社群——“后生价值”。三位共同发起人中的两位女生都曾亲身遭遇过性骚扰事件,从这个角度出发,她们如何从个人经验出发看待更广泛的性别议题?身处一个互相支持、互相联结的女权社群是怎样的感受?我们与“后生价值”共同发起人之一杨子曦对话,聊了聊她与后生价值的成长。

杨子曦

后生价值共同发起人、独立设计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品牌形象战略设计与传播。

「SeeForShe共情体验」项目设计师,从0到1搭建产品原型并持续迭代至今。目前在后生价值负责品牌、运营及社群建设方面的内容,对于「如何利用设计思维介入社会议题」方面有着持续的关注,独立设计制作的以情感关怀为主题的实验作品「记忆盒子」曾于武汉万林美术馆展出。

Z=朱雯卿

Y=杨子曦

1

Z | 你的性别意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经历性骚扰事件前后,对于性骚扰或者广泛的性别议题有什么观念上的变化?

Y | 我是一个在传统的性别规训下成长起来的女性,被妈妈教育和引导得很多,直到读研才谈了第一个男朋友。和他一起牵手走在路上,看到老师我会下意识地把他的手甩开。我对这个本能的反应非常畏惧并为此感到困惑。除此之外,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还会认为被称作“女汉子”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会很难接受婚前性行为。

大三经历商场性骚扰事件后,我的内心有一些波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说话做事都比较直快的人,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比较勇敢、有力量的女性,但在面对那次性骚扰事件时,我开始很困惑,觉得有些不认识自己了,不明白面对性骚扰时的恐惧与自我怀疑来自何处。可能由于我本身受到的性别教育比较少,但是性别规训很多,所以我对遇到性骚扰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实感,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并没有觉得它给我带来很深的心理阴影,只是简单认为这是一件倒霉的事情。

但是在之后一两年时间里,我时常会想起这件事,思考为什么那时会觉得羞耻,质疑自己为什么在当时不能立刻给予反击。这种困惑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伴随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关注网络上与性别安全相关的事件和讨论,观察他人对性骚扰的看法。随着对性骚扰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我发现身边很多女孩都经历过此类事件,同时大家对于性骚扰都有着相似的困扰。

有时候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提到我曾经遭遇过性骚扰,就发现身边很多女孩都遇到过,但大家平时都没有说出来,而且每个女孩面对性骚扰的状态也不一样,这让我很惊讶。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她是比我还要心直口快的女孩,她在乘坐地铁时,一个男生把手紧紧放在她穿着超短裤的腿旁边,她在当下无法判断这是不是性骚扰,只是觉得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还有一个姑娘,在乘坐出租车时司机摸了她的大腿,她当时觉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声张,但是在回去跟父母提到这件事时,父母反而训斥她说是因为她穿得太暴露、不够保守。

在参与“SeeForShe共情体验坊”的项目过程中,我跟更多经历过性骚扰的人交流,在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也逐渐去寻找到我对这件事的答案。

在不断探寻中,我发现面对性骚扰事件时,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在过去,当我遇到社交界限被冒犯时,我会先本能地怀疑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畏惧表达“你这个行为冒犯到我了”。我习惯性地选择忽略和压抑自己的感受,为他人让步,最后不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个体层面的问题,在我所接收到的教育中,总是要求我忽略自己的感受要“顾全大局”,要求我们追随大流、自己不要想太多。但我认为,在与性相关的事情上,尤其是像性骚扰这类只有自己能够判断界限在哪的切身体验中,社会的统一标准不应该凌驾于个体的感受之上。每个人对于身体接触的界限是不同的,我期待能够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对方的社交界限,并且当我觉得我的界限被对方触碰到的时候,我能够更勇敢的表达出来,保持合适的距离,对方如果是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当下并不会出现尴尬。但更多的情况是,当我出现了不舒服的感受并压抑了它,一方面会给对方造成没有越界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有心伤害他人的人得逞。

“SeeForShe共情体验坊”现场

探索性别议题对我来说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变得更自由了。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很有观点的人,在学业上的追求等等方面,总是在满足社会和家人对我的期待,但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我是不明确的。在经历了性骚扰事件后,我开始观察“性别”是如何浸入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通过参与后生价值的工作,获得了很多性别知识的成长,对自己的过去和当下有了更多审视,女权主义让我自由。去年我看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书里描写的跟原生家庭、社会环境作斗争,然后拥有自己的思想自由的过程,简直就是我自己。

很幸运的是,我接收性别知识的过程是在有相关专业知识伙伴的引导下完成的。如果是过去的我,遇到了同样的事可能在网络上吐槽一下就结束了,但是对自身现状并没有办法做出改变。情感宣泄带来的好处是短暂的,认识自己当下的状态,学习搭建个人的情感支持系统,或许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个体走出困境。

2

Z | 后生价值(前身为“SeeForShe共情体验坊”)的转变和成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Y | 从“SeeForShe”到后生价值是一个幸运的过程。我和廖敬仪(后生价值共同发起人之一)在清华大学就读于同一个班级,敬仪在入学前的CRI夏令营中做出了“SeeForShe”的前身,主要是通过VR等形式推动人们对性骚扰的当事人共情。那时团队中只有她一位中国人,回国后她期待项目能够持续发展,于是便在清华的实践课堂上对项目进行了分享和招募,我看到就决定加入了。真的从未想过一个从夏令营中生发出的项目能够成为现在的后生价值,我和敬仪也可以一起合作这么久。

“SeeForShe共情体验坊”通过游戏化的协作方式带领参与者共同探讨什么是性骚扰、遇到性骚扰要怎么办,以及作为旁观的第三方能给予当事人怎样的情感支持和帮助,以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来讨论性骚扰这个严肃的话题。游戏形式主要是角色扮演,例如我们在做界限游戏时,让参与者判断是否是性骚扰,最后参与者会发现,如果觉得是的话就往前走一步,觉得不是就保持原地。最后大家一起来观察,在同一个场景的描述下,每个人对于性骚扰界限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或者引导大家通过摆造型的方法来关注和探讨身体与性,先有预热的场景为接下去活动中可能会讲到的暧昧描述做铺垫。游戏完成后,我们会引导参与者去讲述自己发现或感受到了什么,启发大家对于性骚扰和性别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SeeForShe共情体验坊”现场

我们能把反性骚扰项目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都对这个话题的表达欲是写在脸上的。2019年,我们参加了BottleDream举办的一个社会创新比赛,认识了很多在社会创新领域的老师和从业人员,给了我们非常多鼓励,认为我们这个项目和讨论的议题是很有价值的。相比于性骚扰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被大众广泛讨论的2020年,当时在网络上讨论性骚扰问题仍存在一定难度和阻力,大家仍然觉得这件事是讳莫如深的,但在社会创新领域,这个难度会稍微小一点。社会创新其实就是用一种更有新意和创意的方式来做公益,例如引进了设计思维,或是用一些商业框架来推动公益的发展,或是探讨我们是否应该为公益服务付费等问题,用新的思考方式来帮助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三位共同发起人,右一是杨子曦

2020年,原本我们计划将“SeeForShe共情体验坊”推广至全国的各大高校,但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我们不得不终止了项目的推进。与此同时,我们期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性别的议题能够有更多的表达,于是“后生价值”便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Z | 后生价值有一个很明确的团队价值观——“自我肯定、同伴力量、性别意识”,如何解读这三个价值观,分别指代什么含义?

Y | 在建立后生价值初期,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后生价值如何定位。我当时跟敬仪说,我在SeeForShe项目中就已经收获了很多力量,从大一大二那个被困在家庭、学校、男朋友、社会对我如何做一个“好女孩”的期待中,到现在可以主动地努力去寻找自己,我又看到千千万万的女孩也在这样一个性别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希望后生价值可以像陪伴我成长一样,成为陪伴更多人共同成长的地方。

“性别意识”是团队一以贯之的基础共识。性别意识脱胎于性别学术和性别行动互为支撑的历史脉络中。Ta不仅仅强调对性别议题的知觉,更代表了过往三百年间性别意识者们共同持有的处世原则:对固守短见的坚定反对、对批判式思考的灵活应用、对即有边界的不断超越、对个体苦难的同理共情。在2019年底做性骚扰体验坊后,我、敬仪和笑哲在次年组成了三人的创始人团队,计划继续做性骚扰相关的项目。但疫情的突然来到使线下的体验坊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在线上做“后生价值”的内容传播。我们发现除了性骚扰,我们关心的、想要讲的话题实在太多了,希望可以在除了性骚扰的更多性别议题上去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于是逐渐确定我们要做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内容。

“同伴力量”生发于团队和个人的成长。一方面在SeeForShe项目初期,我们在进行项目展示的过程中会收到来自很多伙伴的支持和鼓励,这些鼓励就像回声一样,汇聚到我身上成为了一种正向的力量,让我在推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逐渐发现我所表达的观点和价值观是被更多人认同的,也让我对保护女性权益更加笃定和更有动力。另一方面,在探索性别平等的道路上,我从大一大二那个被困在如何做一个“好女孩”的期待中,蜕变成了一个现在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经历过这样一个性别意识觉醒的过程后,我期待后生价值可以像陪伴我成长一样,成为陪伴更多人共同成长的地方。与同伴彼此支持、相携互助,无畏、公义、坚定的力量才会被指数级地放大。

后生价值业务与社群定位

“自我肯定”并非单方面地“怯除弱点,“变得更好、更自信”,而是认识到对“意义”的裁决权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一直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但我在做SeeForShe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很多肯定,让我变得更有力量起来。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给予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我对某个领域的议题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后,越来越有信心和底气在这个话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我的内心变得笃定,不断叩问自己的过程也让我更懂得如何重视和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的“不好”、“不成功” 并不一定需要功利性的矫正,每一个自我的侧面都值得被关怀。

3

Z | 后生价值曾经发过一篇名为《「围炉」生火:我们如何在女权社群里表达》的文章,里面有关于群规「我们需要非暴力沟通: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就事论事、不由事及人,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讨论。在你看来,什么原则在女性社群中的交流是重要的?后生价值有很好的志愿者社群氛围,大家彼此之间的互助情感是如何培养形成的?

Y | 在志愿者社群之外,我们今年也开通了读者社群。在过程中也会发现,偶尔会出现一位读者在表达观点时被嘲讽的情况。比如有的读者比较幸运,对于性别知识了解比较多;但有的读者可能刚刚入门对性别知识了解不够的情况下,ta的表达更多是个体的经验和感受,或者ta的性别观念被认为不是所谓“先进的”,这时候会受到对于性别知识掌握更多的读者的批驳,这对于表达者可能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所以我们仍然希望给读者社群也建立相对安全和温暖的对话空间,对于一些令人不舒适的表达会进行提醒甚至警告。

社群氛围的形成是需要培育的,顺畅的交流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的读者社群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大家常用很短的句子进行观点的表达,但短句常常带来误解,很多时候群里的矛盾就是因为在短句之间被他人插入了其他发言。因此我们鼓励读者社群中的伙伴在表达观点时把话说完整,尽量用更多的耐心、用更长的文字来表达观点和情绪,规避因为文字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这个规则执行后,后生价值的读者社群氛围就好了很多。

关于志愿社群之间的互助情感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搭建“安全”的社群空间,第二个是看到情感劳动的价值。

安全的社群空间是指让伙伴们相信,在这样一个社群内,所有的情绪和表达都是可以被托起的。在过去,有一部分社群的伙伴会认为自己的性别知识积累比较少,担心观点是不是不够理论或学术。但是随着协调团队的努力,勇于就个体经验和感受来分享观点的伙伴越来越多了。很多小伙伴在没有进入后生价值的志愿者社群时,在互联网上都像一个个孤岛,可能偶尔会遇到另一个孤岛,但很容易又会漂散离开,进入某种漂泊的状态。后生价值也许规模很小,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志愿者社群中其实建立了一个让大家心理状态感到相对安全的环境,可以托起所有的伙伴,让不同的观点被安全地讨论,而不是谩骂或者非此即彼的争论,保持着一个可以理性沟通和表达的状态。

后生价值的志愿者社群里经常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词——“情感劳动”,做志愿服务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做情感劳动,我们鼓励大家要看到情感劳动的价值,要搭建社群内的情感支持体系。很多小伙伴在没有进入后生价值的志愿者社群时,在互联网上都像一个个孤岛,可能偶尔会遇到另一个孤岛,但很容易又会漂散离开,进入某种漂泊的状态。后生价值也许规模很小,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志愿者社群中其实建立了一个让大家心理状态感到相对安全的环境,可以托起所有价值观的伙伴,让不同的观点被安全地讨论,而不是谩骂或者非此即彼的争论,保持着一个可以理性沟通和表达的状态。另外,这种“安全”也是指不管说出多么无知或愚蠢的话,这个社群中都可以被同伴托起,因为相信志愿者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爱,希望每个个体都能在社交网络中拥有这种社群之中的安全感。

“SeeForShe共情体验坊”现场

还记得去年发生的性别相关的恶性新闻非常多,大家因为要找选题或者做内容策划,每天关注这些负面新闻非常痛苦。但是后生的志愿者社群努力给彼此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同伴支撑体系,一起面对和克服这些新闻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状态。基于此我们把社群的目标从追逐效率变为关注人的成长和情感健康,不希望伙伴进入那种焦灼和难过的心态中。

我们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机制,作为建设互助社群的尝试。后生价值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主要是撰稿人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议题来写,为了帮助创作者们进行更好的内容产出,我们设置了“小灶长”这个角色,“小灶长”会为几位文章的作者“开小灶”,帮助创作者在内容创作过程中都能有更多成长。

除此之外,志愿者团队里专门有一个小组叫“文化福利组”,就是给其他所有志愿者小伙伴提供情感关怀,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不管你遇到情感上或是情绪上的问题,都可以找到一些伙伴帮助你度过当下情绪的漩涡。“文化福利组”也会做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和联结,比如把留学的小伙伴拉一起互通留学信息、推荐老师和学校,或是建立地域性的线下社群“华南分生”、“北京分生”等等。

Z | 后生价值未来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社会创新的组织如何做到可持续地发展?

Y | 商业模式我们还在探索之中,在过去,我们曾经期待。最开始我们参加比赛时评委老师会很直接地问“你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们回答不出来。在“SeeForShe”项目的阶段,我们开始尝试探索一条商业化路径,曾经想过尝试付费体验坊、模块化工具包等形式;又考虑到体验坊需要线下实地开展活动,于是考虑把其核心环节提炼出来做成可以快读迭代的赋能工具,通过游戏、卡牌等形式可以赋能给对性骚扰议题有兴趣的小伙伴,希望达到更广泛的传播。

后来,我们发现是否需要商业模式是很矛盾的,于是在早期我们就决定还是把后生价值做成一个非盈利公益项目,现在我们的社群和业务是分开的。在社群部分,培养和陪伴为目标,鼓励和给予加入后生价值的伙伴更多情感支持,提供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空间。在业务部分,团队基本上就是只有三个共同发起人和一个志愿伙伴野山,目前我们尝试过的商业项目除了有企业性别友善咨询还包括人力资源培训等等,现阶段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未来希望可以从影响力投资的角度去做更多的尝试和发展。

采访杨子曦之前,意外发现她是我的本科学姐,某种亲切的联结感又更强了一些。从个人经验出发,寻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用自己的专长介入其中,通过发声和实际行动,以解决社会层面更广泛的性别问题——在这样一个女性社群中,是幸福的。性骚扰之外,性别在社会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日常与身边切入,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值得关注和行动的性别议题。

统稿 | 朱雯卿

审稿|故苏

图 | 来自后生价值

微信编辑 | 李卓颖

Matters编辑 | Marks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围炉weiluflame围炉,大学生思想、经历的交流平台。以对话为载体,发现身边有意思的世界。 香港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JointU综合联校 | 哥伦比亚大学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对话女性民工:在城市里,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围炉•CU

对话美国移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围炉 · CU

围炉小酒馆丨Ep.02 人群、爱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