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 |《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幫助決策與行動的工具
一、前言
前些日子執行工作專案過程時,深刻體悟到上級的思考和決策,都大大的影響進度的執行還有方案的有效性。於是在過程中搜尋到這本書-《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整理閱讀的筆記如下圖所示。
二、內文
書中將「思考技巧」分成七大類別,包含了驅動能力/懷疑能力/飛躍能力/全局能力/分解能力/多級思維和區分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下結合一~數個能力進行思考,以此對事情與決策更深入理解。我將其書中的介紹順序做了調整,希望幫助讀者更快的理解其中的知識點。
1.驅動能力
驅動能力就像汽車的引擎,因找到熱愛的目標而有更多動力前行
思考「自己熱愛並且對他人有益的事」,這點是用以提醒人生的目標要包含自己與他人,就像是我們工作的,倘若只是為了賺錢,很容易在過程中感到痛苦和空虛,而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幫助他人的機會,讓這個努力的過程結出更美好的果子。
有時候直面失敗,反而也是幫助自己充電的好時刻。因為經歷失敗的過程,往往能反思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習如何不被外界影響心態與決策。
探詢內心的過程中,也要辨別目標與手段的差別。就像為了賺錢而工作,那工作就是手段,而賺錢則是目標。要追求的未來應該是針對目標來規劃,找到核心的方向才能保有長久的動力。
2.懷疑能力
懷疑能力就像汽車的煞車,在適當時候停下步伐檢查和確認狀況
區分聽到的事實還有意見。特別是這個資訊混雜的時代,當一個人的說法沒有包含足夠的事實,往往會成為主觀意見或是臆測。倘若聽者沒有能力或觀念去辨別事實的成分,容易基於他人的想法推論,而影響判斷的正確性。
對數據保持懷疑的態度。即使對方講述的是基於數據的推論,數據也存在造假或是混淆的可能。作者舉的案例是,曾有一個電燈泡廣告說「LED燈普及率達到70%」。查證實際的來源後,會發現它指的是「在銷售市場裡LED佔據70%」,實際在日本的使用率為27%。代表數據在抽換詞面後,也可能引導聽者至完全不同的結論。
同時對於自己的思考與決策,也應當從否定的角度審思。比如自問「還有什麼遺漏的嗎」、「有沒有可能我想錯了」,能幫助自己從對立面或是不同的角度反思,進而完善思考過程中容易疏漏的細節。
3.全局能力
全局能力就像汽車的導航,完整規劃能到目的地的路線圖
避免全盤相信像新聞標題的引導詞,因為多半帶有特定立場同時和渲染的成分。即使是相對客觀的詞彙,也可能因著陷入某個面向的視角,而忽略了從其他面向瞭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必要性。
建議先掌握明確的目標,再從目標反推回各個階段應該執行和完成的事項,從而讓過程具有方向性,也能增加執行時的信心與動力。
進行決策或思考時,可從問題的明確度更快速地切入。比如問題相對明確時,建議從目標由上而下的安排所需對策;若問題相對模糊時,則應由下至上,先瞭解事情的脈絡,再從事情的核心推演數個方案應對(2~3個)。
4.分解能力
分解能力就像汽車工具箱,拆解眼前的問題並用對應工具維修
當從目標反推對策時,專注太大的目標反而會難以堅持。作者舉例「就算明天能賺100元,但今天賺50元更重要」,正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人的潛意識會傾向快速/簡單/安全的選項,適當拆解內容能增加執行動力。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短的計畫往往會忽略長期的隱憂。作者的經驗會統計要執行的事情(短/長期),並控制短期占比約60-70%,並避免短期占比<50%,來滿足執行力及長期問題的思考。
分解能力事實上就是水平思考的方式,作者建議能將事物都以至少三種面向拆解,就能更完整的詮釋和理解內容。比如思考餐廳的評價,可以分解為環境/餐點/服務面向,再從三面向深入的探討。
5.多級思維
多級思維就像汽車的油門,幫助我們駛離隧道的出口
做事情時只是未經思考的埋首苦幹,有時反而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原本的目標,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反而應該做的第一步,是把事情的問題深入釐清,再從關鍵問題擬定策略並執行,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作者舉「店家提高客源」為例,一般人的方法可能想到的是「大喊歡迎光臨」。但有的人會將平常來的客戶分類規律(資訊型/隨意型/重複型),並對不同類別的客戶進行銷售(網路宣傳/發傳單/折價券)。顯見即使目標一致,在思考的深度不同,所給出的方法與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多級思維也對應垂直思考的方式,作者建議也將事物以至少三種層次反問,來達到因/果關係的串聯與理解。比如思考精神不好的原因→昨天太晚睡→寫作業到太晚→前幾天沒處理等,來推敲核心原因或後續發展。
6.區分能力
區分能力就像汽車方向盤,在每一個分岔路口做出最佳的判斷
水平/垂直思考後可以根據問題的核心擬定不同對策,區分能力的目的是找到方案的最佳解,來幫助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建議第一步,是把所有可能的選項羅列出來(用不遺漏、彼此無重疊的原則對照)。第二步嘗試思考執行不同的對策下,可能會發生的狀況。第三步則是各種盤點選項的利與弊,並以滿足目標為前提。若有選項仍難以定奪,則建議採用善/惡的觀點進行分類。
任何方案沒有所謂的完美,但很喜歡作者所描述的-最好做出能全壘打或安打都能實現的分析。也就是從問題中研擬出一種解決辦法,即使不能完美解決問題,也能改善多數狀況的策略。
7.飛躍能力
飛躍能力就像汽車座椅,在休息中恢復思緒的清晰與靈感
當找不到相關的線索,或是思緒碰到瓶頸時,使用跳耀性思維來轉換觀念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或許應用全然不同的元素/方法/環境,能促使自己「類推」其他的可能性,幫助我們在瓶頸中找到新的突破點。
因為思考而感到大腦疲勞時,轉換去泡澡/沖涼/散步/運動,甚至什麼都不想的方式,讓大腦有一個休息的時刻,創意與靈感往往能在過程中湧現。
作者也推薦能用連詞造句的遊戲來練習。透過將寫有多個詞語的紙片放在同一盒子或紙袋,在隨機抽取詞語的過程,嘗試將各詞的關係連結並形成一句話,能促進大腦在類推和聯想的能力。
四、評價
個人在閱讀後的評價屬於中等。喜歡的部分在於其思考的架構算是實用性蠻高,在生活中實際運用時也能體會在思路上的影響。同時輕薄的頁數(P185)和較少的專有名詞也讓翻閱上相對容易找尋,算是好攜帶的工具書? 缺點的部分,這是一本談論作者經驗的思考技巧,雖然鼓勵我們要保持懷疑的能力,但書中的理論背景還有案例說明都相對薄弱,卻較多以主觀的經驗作為結論與建議,導致閱讀理解和查證較有難度。另一缺點則是,書中介紹思考的七大能力,卻不是依序介紹內容與方法,反而是將其散落在各章節的某區域,需要透過事後的分類與統整才能有系統的掌握。
個人主觀評分: 困難度★★☆☆☆ 啟發性★★★☆☆ 完整性★★★☆☆
五、結語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確實幫助我在日常的思考中多了不同的架構與脈絡來推敲。使用上就像本文的編排順序一樣,我會將懷疑/飛躍能力當作心中的提醒,從驅動能力中反問自己的願景和目標,從全局/分解/多級/區分能力,對於過程中的問題分類、理解和擬定對策,甚至於應用在筆記的撰寫之中(如本文心智圖)。而即便如此,這些方法仍然只是工具,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功能,還需要仰賴使用者在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與學習。鼓勵讀者在生活中試驗此方法的模式與成效,希望能幫助讀到此篇的您們,提升在日常思考與決策的效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