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08|1970~1973:在國語歌大潮中,只有兩位南洋歌手唱紅了廣東歌
本期歌單
01. 鄭錦昌《唐山大兄》(1971)
02. 尹飛燕《禪院鐘聲》(1970)
03. 鄭錦昌《新禪院鐘聲》(1971)
04. 麗莎《相思淚》(1972)
05. 鄭少秋《愛人結婚了》(1971)
06. 鄭少秋《秋風吹謝了春紅》(1971)
07. 陳浩德《悲秋風》(1972)
08. 甄秀儀&陳浩德《囑咐話兒莫厭煩(分飛燕)》(1973)
09. 譚炳文&李香琴《妳回來吧》(1971)
10. 盧冠廷&黃韻詩《妳回來吧》(1992)
11. 譚炳文《舊歡如夢》(1971)
12. 李克勤《舊歡如夢》(1992)
13. 許冠傑《Time of The Season》(1971)
14. 陳美齡《Circle Game》(1971)
15. 許冠傑《就此模樣(鐵塔淩雲)》(1972)
16. 江鷺《星河》(1972)
17. 鄭少秋《煙雨濛濛》(1973)
《唐山大兄》
1971年,李小龍從美國回到香港,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唐山大兄》,10月上映後,轟動香港,創下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19萬港元,也奠定了李小龍功夫巨星的地位。
在1970年,邵氏兄弟本來想邀請李小龍回港拍片,但李小龍提出很多要求,包括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有權修改劇本,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付等等,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當時的邵氏兄弟首席執行官鄒文懷,對公司吝嗇的薪金制度不滿,離職出走,創立了嘉禾,並派人到美國高薪邀請李小龍,在滿足了李小龍提出的條件後,李小龍回港與嘉禾簽約,合作拍攝5部電影。
李小龍憑借一身好功夫和個人魅力,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就創造了票房紀錄,將觀眾拉回戲院中,讓當時衰退的香港電影重新找到一線生機,也讓嘉禾公司一戰成名。更是讓香港“功夫片”轟動全球,讓人們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
其實,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從1971年2月到1973年9月,香港有兩年零七個月,完全沒有一部新的粵語片上映。所以《唐山大兄》在1971年上映時,原版是國語對白,第二年上映的《精武門》也是一樣,原版也是國語對白,後來1973年李小龍去世後,嘉禾重新發行這些電影時,才配上了粵語。
《唐山大兄》上映後,有一位在香港夜總會唱廣東歌的南洋歌手大受震驚,他執筆在廣東音樂《龍飛鳳舞》曲調上,填了一首粵語歌,歌名就叫做《唐山大兄》,結果引起了李小龍的關註,令他一曲揚名。這位南洋歌手就是立誌要在香港闖出一片天、一心一意唱紅唱響廣東歌、一晚要唱三四個場子的馬來“粵曲王子”鄭錦昌。
《唐山大兄》
詞:鄭錦昌 改编自廣東音樂《龍飛鳳舞》
吔 唐山有個大兄
俠骨丹心最重友情
唐山到泰國去賣命
事關佢雙腳有力勁
你咪見佢又傻又呆自稱
佢隻腳一踢出最心驚
更有一招反手都無得剩
抓親呢就會將性命領
絕招新怪又奇又精
李小龍呢三腳都滿天驚
電影經演出已成名
人皆知李三腳絕勁
場場肉搏連環步法精
哎吔拳拳肉到打得認真醒
實在最刺激緊張搏命
拳頭大戰啲惡爺無掟柄
唏踢到個個一仆一碌
睇到心驚就是大命
若畀腳一踢親會攞命
Huh huh
後來在TVB的《歡樂今宵》節目中,鄭錦昌與李小龍同臺演出,李小龍打功夫,鄭錦昌唱《唐山大兄》,十分威風。後來鄭錦昌接受訪問時說,這是他一生最難忘的經歴,鄭錦昌說:“在節目表演中,李小龍突然轉身,一個神龍擺尾,腳尖就在我的鼻梢掠過,因為節目是直播的,他要踢得很准才不致傷我,至今我仍記得那股腿風之勁。”
鄭錦昌與麗莎
1970年夏天,香港開始盛行到戲院去看歌舞團的真人歌唱表演。各種名頭的歌舞團此起彼伏,比如“海角天涯歌舞團”、“群星歌藝團”、“香港歌藝團”、“凱聲綜合藝術團”、“東方歌舞團”等,歌舞團名頭雖然不一樣,但是來來去去歌手都是那十幾個,包括我們後來熟知的香港本地歌手徐小鳳、張圓圓(即張德蘭)、奚秀蘭、鐘叮當、由羅文和沈殿霞組成的情侶合唱團等等,還有來自南洋的歌手潘秀瓊、方漁、鄭錦昌等,不久,來自臺灣的歌舞團也跨海而來,包括當時最紅的姚蘇蓉、歐陽菲菲、青山、張帝,以及年僅17、18歲的鄧麗君等等,都漂洋過海來撈金,甚至連來自日本大阪的“鬆竹歌舞團”也聞風而來。
1970年代初,風靡香港的各種歌舞團,不管是香港本地的,來自南洋的,還是來自臺灣的,唱的都是臺灣國語時代曲,包括徐小鳳、奚秀蘭、羅文和沈殿霞組成的情侶合唱團,唯一專唱粵語歌的就是鄭錦昌。
那時候,粵語片也沒有了,TVB裏唱的都是國語歌和英文歌,讓鄭錦昌這個南洋“粵曲王子”成了廣東歌的一哥。不過呢,即使世道如此艱辛,這時的粵語歌也並非寸草不生,香港本地也有唱片公司還是在制作粵語歌唱片。
1970年,風行唱片公司推出了粵劇名旦尹飛燕的一張粵語流行曲專輯《賣花女》,其中有一首叫做《禪院鐘聲》,由崔蔚林作曲,填詞人是蘇翁。第二年,這首《禪院鐘聲》被鄭錦昌翻唱,立即瘋魔香港,大受歡迎,成了早期粵語流行曲的經典歌曲之一。1971年,鄭錦昌還憑借這首歌榮獲香港明報“十大歌星獎”。
《禪院鐘聲》
詞︰蘇翁 曲︰崔蔚林
雲寒雨冷
寂寥夜半景色淒清
荒山悄靜
依稀隱約傳來了夜半鐘
鐘聲驚破夢更難成
是誰令我愁難罄 悲莫罄
情緣泡影 鴛鴦夢 三生約
何堪追認 舊愛一朝斷
傷心哀我負愛抱恨決心逃情
禪院宵宵嘆孤影
仿似杜宇哀聲泣血夜半鳴
隱居澗絕嶺
菩提伴我苦敲經
凡塵世俗那堪復聽
情似煙輕 禪心修佛性
夢幻已一朝醒
情根愛根 恨根怨根
春花怕賦詠
唉 情絲愛絲 愁絲怨絲
秋月怕留情
情心早化灰
禪心經潔淨
為愛為情恨似病
對花對月懷前情
徒追憶 花月證
情人負我
變心負約太不應
相思當初枉心傾
怨句妹妹太薄倖
禪院鐘聲 深宵冷靜
1972年,來自新加坡的麗莎灌錄了第一張粵語歌專輯,,憑《相思淚》一曲一炮而紅。麗莎原名黃煥嬋,籍貫廣東南海人,曾受高等英文教育。17歲踏入新加坡歌壇,初期出版好幾張國語和英語唱片。19歲時,她轉投新的唱片公司,老闆要求她嘗試灌錄一張粵語唱片。其中這首《相思淚》,在周璇名曲《四季相思》曲調上,由郭炳堅填詞而成,推出之後,瘋魔東南亞和香港,街頭巷尾無人不曉,銷量所嚮披靡,這一年,麗莎獲得了“新加坡民報”主辦的星馬港臺十大歌星之一。
《相思淚》
詞:郭炳堅 曲:姚敏
情人別去後人消瘦
相思別離惹人愁
難忘往日情深厚
忍心拋棄負情未説緣由
相思孽債情難受
恨他負恩負義痛心疾首
朝思夜念暗淚流
只盼蒼天許可成佳偶
難忘情深厚 心苦透
因乜解救書信都未曾有
痛恨痛恨情慘透 心傷透
相思苦我斷腸消瘦
1970年代,麗莎灌錄了大量粵語歌唱片,翻唱了很多1950-60年代的粵語流行曲,比如《紅豆相思》《漁歌唱晚》《勁草嬌花》《一水隔天涯》等等,
雖然麗莎唱歌的天賦很高,可是她不打算以歌唱為職業。她對美容方面也產生興趣,是一位相當有造詣的美容師,曾招收生徒在其學院訓練。1975年,她退出歌壇從商,1989年更曾經昏睡11年之久,2000年起麗莎逐漸康復,2008年起與老搭檔“粵曲王子”鄭錦昌數度聯袂演出,令經典金曲再掀熱潮。
1970年初,鄭錦昌和麗莎,是當時香港最受歡迎的粵語流行歌星,成了臺灣國語時代曲流行大潮之中,難得的兩位廣東歌舵手,而他們都來自南洋,所以粵語歌研究學者黃志華認為,這是南洋廣東歌第三次吹襲香港浪潮。雖然這兩位南洋廣東歌幾乎沒有原創歌曲,但卻讓很多經典廣東歌唱到街知巷聞,甚至重新風靡起來,成了傳世經典。
鄭少秋、陳浩德、譚炳文
1970年初,香港本地的歌手大多數都在唱國語歌和英文歌,但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人唱廣東歌,其中有一位新晉影視小生,在1971到1973年期間,在香港風行唱片連續出版了5張廣東歌專輯,他就是鄭少秋。
1971年,鄭少秋灌錄的首張個人專輯叫做《愛人結婚了》,同名主打歌《愛人結婚了》翻唱的是臺灣電影《意難忘》同名主題歌,原曲作者佐佐木俊一,粵語版《愛人結婚了》是由蘇翁填詞。
《愛人結婚了》
詞:蘇翁 曲:佐佐木俊一
痛心的典禮 愛人結婚了
輕的羽紗 煙蓋霧繞
花放一樣俏
今天以後 情如逝水
輕倚新歡笑
啊…啊…
一切難料 雖有舊情未忘
人是嫁了 情若煙消
我祝福她一世歡笑
痛心的典禮 愛人結婚了
她的眼睛 幾次望我
隱約珠淚繞
不應有淚 無用自苦
今天應該笑
啊…啊…
不要流淚 應要盡忘從前
忘掉了我 忘掉當初
痛心往事不要想了
鄭少秋的出道故事也很有意思,他原名黃可忠,後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他中學畢業後,報考電影公司的演員訓練班,他立誌要做一名演員。後來加入了話劇團,參加全港話劇比賽,結果獲得“最佳男主角”。在慶功宴上,獲電影公司老闆賞識,邀約試鏡,獲得簽約,由此進入娛樂圈,當時的鄭創世不到20歲。第二年,他擔任男主角,主演了首部電影《黑煞星》,與當時紅極一時的陳寶珠合作。當時鄭創世覺得名字不夠洋氣,就改名為“鄭少秋”。
但是好景不長,粵語片開始衰落,一路衰到貼地,雖然國語片蓬勃,但是由於鄭少秋簽的是粵語片合約,不能拍國語片,後來得到鄰居介紹到歌廳唱歌。鄭少秋在歌廳駐唱期間,認識了TVB節目主持人,受邀到TVB音樂節目《弦韻寄心聲》唱歌,後來獲《歡樂今宵》監制蔡和平賞識,1970年正式簽約無線電視臺,參與《歡樂今宵》演出,除了唱歌、趣劇,現場賣廣告,還模仿不少中外名人。到了1971年,鄭少秋簽約風行唱片,一連灌錄了5張粵語歌專輯。
在鄭少秋首張專輯《愛人結婚了》中,有一首歌叫做《秋風吹謝了春紅》,鄭少秋演唱之後並沒有太大反響。一年之後,被一位19歲少年重新翻唱,改名為《悲秋風》,結果一炮而紅,後來被很多人翻唱,流行一時,反而很少人知道原唱者是鄭少秋。
《秋風吹謝了春紅(悲秋風》
詞:蘇翁 改編自琵琶古曲《塞上曲》
悲秋風 碎春夢
更深驚聽夜半鐘
故鄉夢裏只匆匆
冷雨敲窗透簾櫳
衾寒只影凍
欲進睡鄉已無從
秋愁百般重
夜半秋心恨重重
悲秋風 記春夢
家鄉一切在腦中
百花艷美草青蔥
蝶舞蜂飛戲綠叢
青苗兩溝種
夜半露灑蕊盡紅
秋來雪霜重
謝了春花變殘紅
悲秋風 怯春夢
撫今追昔 淚已湧
那堪夢覺一朝空
更怕滄桑劫後容
心情已冰凍
自顧此生怨命窮
飄萍那堪種
落拓他鄉人似寒蟲
唱紅《悲秋風》的19歲少年叫做陳浩德,他後來人稱“金曲金童子”, 歌迷眾多,有人將他和許冠傑相提並論,認為他也是粵語流行音樂創始人之一。
陳浩德中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麗風唱片當練習生,負責清潔、插線等打雜工作,同時又在公司的員工宿捨組樂隊玩音樂。後來,麗風唱片的錄音室監制,帶陳浩德與他的樂隊到百代公司以新人的身份錄音,錄了幾首國語歌和廣東歌。
1972年,百代唱片為女歌手甄秀儀錄制專輯,其中有一首歌,本來由甄秀儀一個人主唱,卻因錄音時唱不出好音調,改為陳浩德與甄秀儀合唱,這首歌叫做《囑咐話兒莫嫌煩》。後來,這首歌後來被其他歌手翻唱時,改名為《分飛燕》,結果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曲。
《囑咐話兒莫厭煩(分飛燕)》
詞:蘇翁 曲:楊翠喜 撰譜:王粵生
分飛萬裏隔仟山,
離淚似珠,
強忍欲墜凝在眼,
我欲訴別離情無限,
匆匆怎訴情無限。
又怕情心一朝淡,
有浪愛海翻,
空嗟往事成夢幻,
只望誓盟永存在腦間,
音訊休疏懶。
只怨歡情何太暫,
轉眼分離緣有限,
我不會負情害你心灰冷,
知你送君忍淚難,
難難難,
難捨分飛冷落怨恨有幾番,
心聲托付鴻與雁,
囑咐話兒莫厭煩,
你莫教人為你怨孤單。
《秋風吹謝了春紅》《囑咐話兒莫嫌煩》這種歌名實在是太繞口,遠遠不如《悲秋風》《分飛燕》這麽簡單明了。更有意思的是,這兩首改名就改命的歌,填詞人都是蘇翁,他是粵語流行樂界第一代詞人,簡直就是當時廣東歌的金曲制造機,《禪院鐘聲》《悲秋風》《分飛燕》這些傳唱一時的經典廣東歌都是他的傑作。
蘇翁是順德人,自少喜好粵劇,1948年讀廣州大學、嶺南大學。1954年移居香港,活躍於粵劇圈,拜著名粵劇家何非凡學戲,並從事粵劇和電影編劇,同時為粵曲和粵語流行曲擔任填詞工作。因為蘇翁是資深粵劇編劇,所以他填的詞總是有濃濃的粵曲味道,不過他也為鄭少秋寫過《愛人結婚了》《紫色的戀情》等新派詞作,他曾表示自己是很鐘情的,只可惜當時的聽眾並不是很在意。
就像很多粵曲作詞人一樣,蘇翁不僅擅長寫拗口的文言歌詞和口語化的新派歌詞,還會寫搞笑廣東歌歌詞。比如譚炳文與李香琴合唱的《你回來吧》,也是由蘇翁填詞,收錄在1971年譚炳文和李香琴的《苦戀十年》唱片中。
《你回來吧》
詞:蘇翁 曲:市川昭介
男:自悔輕佻講錯話
纍你哭泣聲咽啞
原諒了我諸般錯
原諒了我諸般錯
女:恨你多多假說話
恨你口多心太花
難望我再歸家去
氣難下
男:寂寞深宵癡想你 徘徊花蔭冷雨下
女:舊夢煙消不堪記 怕情話
男:望你將哥寬怨吧 望你速速歸我家
女:緣份已了一刀斷
男:唉!我淚流下(哭白)你翻嚟啦
女白:我唔翻
男白:你唔翻嚟 我做人重有咩樂趣呢
女笑:哈…
男白:人地咁傷心 難為你重笑得落
女白:你喊呀
女:你淚落滔滔我哈哈笑 哈…
男:情長夫妻算了吧
女:斷絕夫妻的恩愛 氣難下
男:任我嬌妻點責罵 任我嬌妻將我打
女:你誠實懺悔我歸家去
男:快來吧
這首歌原曲是一首日本演歌,結果蘇翁將日本少女癡心等郎還的故事,改成了夫婦打情罵俏。1992年電影《92黑玫瑰對黑改瑰》,選了這首歌作為插曲,由盧冠廷、黃韻詩幕后代唱,但音樂編排跟譚炳文版相同。
譚炳文最早是電臺播音員,1959年,他加入了麗的呼聲,擔任中午時段節目《言情小說》的主持,後來進軍配音界,為外國片配粵語旁白,獲得“配音教父”“配音王”之稱。此外,他更是香港首位賽馬評述員。
1964年,譚炳文參演了首部電影不久,辭去麗的映聲的播音員職位,成為職業演員。1968年,譚炳文加入TVB當藝員和配音員,後來兼任節目主持,曾是《歡樂今宵》的臺柱之一。
1960年代後期,譚炳文開始灌錄唱片,試過一年灌錄過30張唱片。譚炳文當時灌錄的廣東歌,除了和李香琴合唱的《你回來吧》之外,還有和鳴茜合唱的《離別的叮嚀》、《牛油蛋撻》等都是相當流行,當然最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是《舊歡如夢》。
《舊歡如夢》
詞:龐秋華 曲:許石
當年相戀意中人 大家性情近
早種愛根極親密 心心相印互信任
月底花間相偎依 共喜有緣分
恩愛百般願比翼 癡心一縷共定盟
喜逢知己倍精神 內心快樂無憾
朝晚眷戀共歡聚 天天相見互慰問
立心栽花花不香 仲反惹愁恨
只怨愛海起風波 一朝生變斷愛盟
恩情於今化煙雲 未許再續情份
空有愛絲萬仟丈 可惜都已盡化恨
枉拋相思枉癡戀 恨卿心太忍
只有歎惜舊歡似夢 早經消散莫再尋
這首《舊歡如夢》的原曲是1959年國語時代曲《臺灣小調》,由葛蘭原唱,許石作曲。粵語版填詞人是龐秋華,而這位龐秋華是著名的粵劇編劇、作曲家和填詞人,曾經為百代唱片撰曲和填詞,還擔任過風行唱片的制作主任。寶珠姐電影《女殺手》的主題歌就是他包辦詞曲的。譚炳文也有份參演電影《女殺手》,這首《舊歡如夢》是電影插曲,電影《女殺手》上映時只是由電影公司發行過細碟,等到風行唱片公司1971年結集出版《陳寶珠之歌》大碟時,可能也是為了湊足歌曲數目,《舊歡如夢》也隨之收錄其中。
1992年,李克勤翻唱了《舊歡如夢》,收錄在專輯《紅日》中。在這一年的電影《92黑玫瑰對黑改瑰》中,盧冠廷、黃韻詩和馮寶寶也翻唱了《舊歡如夢》,因為填詞人龐秋華剛剛在1991年去世,大家應該都是用這種方式,嚮這位廣東歌前輩致敬。
許冠傑與顧嘉輝
進入1970年代,香港本地的的夾band熱潮已經消退,但是讀番書的時髦年輕人熱衷的還是英文歌,對“土味”廣東歌並不感興趣。
1971年,許冠傑簽約寶麗多(也就是後來的寶麗金),灌錄了首張個人專輯,是純英文歌唱片《Time of The Season》,專輯同名歌曲Time of Te Season,翻唱的是英國迷幻搖滾樂隊The Zombies的經典代表作。
《Time of the Season》是The Zombies在1968年發行的歌曲,剛發行時並沒有多大反響,一年多後,這首歌在美國出人意料地成為熱門歌曲,在 Billboard Hot 100中排名第三,當時樂隊已經解散。它已成為Zombies最受歡迎和最知名的歌曲之一,也是1960年代迷幻的標誌性熱門歌曲。
許冠傑這張《Time of The Season》專輯一共只印了2000張黑膠,主要就是賣給讀番書的搖滾青年,應該還是搖滾青年的自娛自樂。但是同一年,卻有一首英文歌真的非常流行,可以說是橫掃香港樂壇。它就是16歲美少女陳美齡翻唱的《The Circle Game》。
“The Circle Game”是加拿大民謠女歌手Joni Mitchell在1970年發表的歌曲,也是她被翻唱最多的作品之一。當時,16歲的陳美齡讀初中,她在慈善活動上用吉他自彈自唱募捐,被星探發掘並灌錄了這首《Circle Game》,收錄她的第一張英文專輯中,結果這首歌在香港非常流行,超出了讀番書的年輕人小圈子。
六年後才出道的“民謠王子”區瑞強,當時也是讀初中,他說;“第一次聽到《Circle Game》這首民歌,不是原作原唱者Joni Mitchell的版本,而是我們香港陳美齡 Agnes Chan的版本。當時這首歌真的是街知巷聞,因為我曾在廟街平民夜總會的翻版唱片攤檔聽過很多次。”
區瑞強還專門分析了這首歌為什麽會紅,他說:“原唱者Joni Mitchell的版本非常民歌化,而Mitchell在香港的知名度並不高,只有小圈子文化樂迷,所以翻唱就不能借助她的名氣了。陳美齡的香港版改動了整首歌的編曲,用輕鬆節奏,融合流暢的曲詞,非常悅耳動聽,迅速流行起來。當然,歌曲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歌手陳美齡的吸引力,她青春漂亮、可愛聰穎,又是名校校花,英語水平極高,是我們一眾宅男的偶像!”
1971年大年初一晚上九時,翡翠臺播出了“雙星報喜”半小時賀歲節目,由許冠文、許冠傑兄弟主持,播出後大受歡迎,TVB在4月份把它編成了26集的喜劇節目。
《雙星報喜》的節目形式,是以對答形式和情景喜劇兩種形式輪流出現。對答形式中,許氏兄弟兩人手握玩具膠錘,以一問一答方式,自誇自擂使對方佩服自己,直至其中一人無言以對,另一個人就用膠錘搞擊對方的頭,就像打地鼠一樣,把他打到桌子下面。
許冠文與許冠傑合作的機關槍式搞笑GAG SHOW,諷刺時弊,加上用膠片拍攝的 MV,由許冠傑演繹英文流行曲,播出之後大受歡迎,奠定了許氏兄弟日後在影壇、樂壇的成功基礎。
節目臺詞“邊個夠我威”、“點到你唔服”成為當年的潮語,改寫了香港喜劇的發展。《雙星報喜》第一季26集播放完畢,觀眾紛紛寫信要求繼續播,到了年底,“雙星報喜”開始在星期日早上11:30重播,同樣大受歡迎。
第一季播完之後,許冠文出國旅遊,並把海外遊歴時的見聞和感想寫成英文詩,《雙星報喜》編劇鄧偉雄翻譯為中文,再經許冠傑修改,並譜上音樂。1972年4月14日,在《雙星報喜》第二季第一集中,許冠傑演唱了這首歌,是這個節目罕見的中文原創歌曲,也是許冠傑錄制的第一首廣東歌,畫面是世界各地的風景片段,在身穿咖啡色外套的許冠傑背後換轉,熒幕字幕打出的歌名《就此模樣》。
《就此模樣(鐵塔淩雲)》
詞:許冠文 曲:許冠傑
鐵塔淩雲 望不見歡欣人面
富士聳峙 聽不見遊人歡笑
自由神像 在遠方迷霧
山長水遠 未入其懷抱
檀島灘岸 點點磷光
豈能及漁燈在彼邦
俯首低問 何時何方何模樣
回音輕傳 此時此處此模樣
何須多見復多求 且唱一曲歸途上
此時此處此模樣 此模樣
此 ~ 模 ~ 樣 ~
這首歌在節目播出後,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甚至沒有人留意到這是許冠傑唱的第一首原創廣東歌。直至兩年後,許冠傑在電影《鬼馬雙星》的附加短片“阿Sam的九分鐘”中再演此曲,並改名為《鐵塔淩雲》之後,人們才重新註意起來,並收錄在許冠傑1974年的專輯《鬼馬雙星》中。
關於《雙星報喜》,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它的音樂負責人是顧嘉輝。
顧嘉輝在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完成進修,回港後就在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擔任電影配樂師,之前我們也說過,1960年代,他為很多電影做過配樂,包括國語電影歌曲的創作,也擔任過李小龍電影配樂。
1968年,顧嘉輝加入啟播不久的TVB,擔任《歡樂今宵》音樂總監,很快就成了TVB禦用音樂人。1972年,他為TVB一三五劇場劇集《星河》創作了同名主題曲,這是TVB第一首的電視劇主題曲,是一首國語歌,《星河》是根據瓊瑤小說改編,所以作詞也是瓊瑤,由詹小屏演唱,但原唱版本並沒有被灌錄成唱片,所以在本期節目中聽到的是另一位歌手江鷺的錄音版本。
TVB劇集《星河》是一部粵語劇集,但主題歌卻是國語歌,這跟11年前商臺廣播劇《薔薇之戀》一模一樣,粵語廣播劇配的是國語主題歌,說明十幾年過去了,在主流媒體眼裏,廣東歌還是不入流。
1973年3月19日,TVB推出了全彩色制作的電視劇欄目“翡翠劇場”,播放的第一部電視劇是《煙雨濛濛》,同樣是改編自瓊瑤小說。同名主題歌,由鄭少秋主唱,顧嘉輝作曲,蘇翁填詞。
《煙雨濛濛》
詞:蘇翁 曲:顧嘉輝
煙雨濛濛 春風輕輕
恍惚凡塵中的仙境
春光來臨 繁花放
楊柳青青 花縱無言
一雙雙青溪無言
水盈盈 今宵良辰
能相對 情意溫馨
誰願看一朝春去太無情
空嘆春歸不復認
風雨劫後 冷落寂寥
飄花飛絮冷靜
應記難常的美夢
珍惜難常的春景
休教良辰平白失去
懷念溫馨
這首歌雖然是TVB乃至香港第一首用粵語主唱的電視歌曲,但是電視播出時,劇集裏只有配樂,沒有播出這首主題歌,歌曲只在鄭少秋唱片裏出現。
下一期節目,「似水流年」的小木船,將會開進1974年,Cantopop的創世之年,顧嘉輝、許冠傑雙星閃耀,開創粵語歌曲新紀元。
關於「愛粵之城CantonLand」
「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邀集每一個愛過/愛著/愛上粵語歌的人,一齊重拾粵語歌的流金歲月。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由跨世代粵語主播Paul與尷尬對談,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Paul與嘉賓親密傾談,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敞開心扉,重拾記憶,傾出他/她的一生所愛。
關於主播與制作人
Paul(主播),粵語DJ教父
1989年創立國內第一個專業介紹歐美音樂的電臺節目《V2 Salon》,1991年創立音樂人訪談節目《都市觸覺》,是內地最早採訪張學友、劉德華、林子祥、林憶蓮等港臺巨星的電臺主持人,節目影響全國廣播人,被譽為“歐西音樂教父”,華語電臺傳媒引領者。
尷尬(主播),新銳粵語主播
2014年創辦粵語原創節目《尷卵尬》,成為粵語圈最受歡迎的網絡電臺節目,曾專訪陳奕迅、譚詠麟、盧冠廷、Aga江海迦、JW王灝兒、Ares鄭建鵬、Supper Moment等多位粵語歌手。
風子thewind(制作人),傳媒人/專欄作家/樂評人
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畫報》資深編輯、貓王音樂臺制作總監; 先後創辦DIYMUSIC音樂分享網站、想去Video旅行視頻等;曾出版音樂文集《克萊因藍》《單向度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