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公民 (談移民系列之三)

DuncanLau
·
(修改过)
·
IPFS
·
世界護照

許冠傑最近的網上演唱會以他的一首歌《同舟共濟》為名,而其中一句歌詞「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特別引起討論,我最感唏噓的,是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不移民,留在香港也要變作二等公民了。

首先看看何謂二等公民,以下是從維基百科網站抄來:

二等公民不是一個正式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社會體系內對一部分人的歧視或對外來人口的政治限制,即使他們作為一個公民或合法居民的地位。 二等公民雖然不一定是奴隸或罪犯,但他們只享有有限的合法權利、公民權利和經濟機會,並經常受到虐待或忽視。 法律無視二等公民,不向他們提供保護,甚至在制訂法律時可能會根本不考慮他們的利益。劃分出二等公民的行為,普遍被視為一種侵犯人權的行為。

我覺得大家可以在生活和法律上兩個層次考慮,因此,我相信,香港人的熱門的移民國家,如英美加澳這些英語系國家等,應該大致一樣,移民只要滿足了條件,居住滿了年期,再在入籍考試合格,便會在法律上正式成為公民,可以享受一切公民福利,申領護照。但當然也要履行公民責任,交税,關心和效忠這個國家。這些國家都對公民一視同仁,沒有級別之分,從沒有聽過甚麼剝奪政治權利的事。倒是移民自己本身有可能自貶身價。

例如自身的英文水平不高,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障礙,局限了生活範圍。見過一些老人家,幾乎平日是足不出戶,只在週末跟後生的岀去走走。這不獨是華人社區的問題,我認識一個阿根庭的朋友,他的母親幾乎不懂一句英文,所以平日是全天侯留在家裏。有時打電話給朋友,如果她接聽,真是雞同鴨講。她其實很友善,但始終不懂英語,我只能從一兩個單字中,Sport,ten等,估計朋友去了打波,要十點才回來。朋友的母親算不算是二等公民呢?

我記得曾經在沈旭暉的FB頁post過,在他探訪溫哥華Richmond數日後,見證香港移民退休生活:

//起身 →刷牙 →早餐 →吹水 →飲茶 →吹水 →晚飯 →TVB →早抖//

不算誇張,事實上,在香港也是差不多,在一些社區公園,經常有人坐滿每個角落。最常見的是有棋局而吸引數人圍觀,他們也隨時待數個小時。另外在賽馬日,在投注站附近,亦有同一場景。在多倫多,我家附近的商場內的麥當勞,我也見過一班講廣東話的老人家,圍坐吹水,一星期五天,每天都吹四五個小時。為甚麼是麥當勞,而不去港式茶餐廳呢?因為在加拿大,這些外國連鎖店都有免費添飲咖啡的服務,特別在麥當勞更是寬鬆,不必要是會員,只要拿著空杯回櫃臺,自會有職員倒給你。就是買一杯咖啡,可以由朝飲到晚。

當然這些是已退休的人仕,在外國,地區比較分散,即使有親戚朋友,見面的機會也不會多,這樣比單獨留在家𥚃,總算是好一點吧。如果年輕的,有工作便不會如此生活。以當年為例,新移民在就業方面,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未必能找回同等級別的工作,特別是那些卅多四十歲的,在香港已有中層管理甚至更高水平的,來到新環境,最經常被指沒有加拿大經驗,這種寄人籬下,被看低一線的感覺,如果沒有心理準備,沒法調整,可以是很大的打擊,甚至有深遠的影響。

其實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面對很多適應的問題,年輕一輩可能較快較易,不少父母正是為子女而移民。但對已經過了四十歲的人,很多改變便須要更大的努力和勇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條例,要做一個例如保險業或房地產業者,便必須要考取資格,隨時要一年半載。如果是醫生律師工程師之類,香港人還算好些,你的學歷和資格大概可以得到認受。但一些如伊朗,巴基斯坦的移民,他們的學歷未必可以被認可,因為他們的學業和專業資格,是在非英語的國度獲取,可能要花時間去找認證,所以大家聽過不少工程師博士去開的士,甚至是遞菜斟茶!

最終大家要問的,是為何移民?相信很大部分人都是為下一代,如果子女在年輕時在外地受教育,融入社會,習慣那種制度,那他們長大後絕不會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受到不合理對待會懂得保護自己和爭取權益,那不就是你當初移民時的願望嗎?移民是個很大的題目,不能只集中看一時一刻的結果,拉長拉濶來看,每個人的際遇也各有不同。

有些人認為,即使是遞菜斟茶也可以活得有尊嚴。最叫人唏噓的,反而是在原居地,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二等公民,而連掙扎反抗也無能為力。

同舟共濟 許冠傑 【香港情懷'90演唱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