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口香糖、藍莓與松子 — 蒙古北方的飲食文化
「你現在來是最好的季節,沒有八月熱,也沒有十月冷。」記得這是我出發前連絡信裡的最後一句話。生為亞熱帶國家的我跟蒙古人所感受的天氣果然不一樣。我穿著傳統蒙古袍,把自己包得跟球一樣,Б 穿著輕薄長袖將行李下馬,「這裡晚上會冷喔!」說完就去森林裡蒐集柴火。
松樹燃燒的香氣瞬間在口中炸裂
回來時除了滿手的樹枝木材,Б 伸手將透明參點褐色的固態物體給我,「天然的口香糖。」他將「口香糖」放入口中咀嚼。我環顧四周,雖然我不認得蒙古的樹種,但好歹看的出四周都是松科樹木,爐火裡燃燒的木材明顯油脂豐富,而他所謂的「口香糖」怎麼看都是松脂。看他若無其事地咀嚼,一邊微笑跟察坦人家聊天,難道很好吃嗎?
於是我將松脂放入口中,起初又澀又苦,稍微咀嚼,松樹燃燒的香氣瞬間在口中炸裂,一口氣衝到鼻腔,比麥芽還要黏稠,最後附著在我的齒間。當時我不知道這口香糖將會陪伴我三天的時間,怎麼也洗不掉。正當我皺著眉頭,一邊思索是否要吐掉,猛一抬頭,才發現大家一直都盯著我,等著看我吃了會有什麼反應。

這裡的飲食簡單,除了從小鎮帶來的羊肉、馬鈴薯、紅蘿蔔、小黃瓜、米和自製麵包,就是察坦人招待的馴鹿奶製品,有馴鹿奶茶、奶油,有時候會有馴鹿肉,但比較少見。察坦人(Tssatan),為蒙古語,意思是馴鹿牧民,養馴鹿的遊牧民族。
「這個季節能採集到什麼嗎?」我好奇地問。「你想去採集嗎?」Б 非常雀躍。這邊沒網路也沒有電,是個擺脫文明綁架的所在,能增加生活樂趣的任何事我都想體驗。Б 跟牧馬人交頭接耳,似乎正在商討計劃。牧馬人夏天協助旅人騎馬找察坦人,冬天則是位獵人,這附近直到俄羅斯邊界的森林就像他的後院一樣。「我們走吧!去採藍莓和種子!」Б 和牧馬人轉身牽馬。
連衣服上都充斥松脂的香氣,針葉森林獨有的氣息
在森林中騎馬,每一步上坡的艱辛,連續下坡膝蓋的磨損,全部由馬兒幫忙承擔,我只需要享受比平時高一倍的視野,毫無顧忌地經驗森林中純粹的愜意。我們來到森林深處,蒙古北方的針葉樹林,樹幹上覆蓋各式地衣,地上鋪滿苔蘚,鬆軟的觸感透過馬走路時的律動傳遞上來。遠處灌木叢一片藍與紅點綴其上,那正是野生藍莓與紅莓。
不久後,我們三人已經席地而坐,以自身為圓心,品嘗起以手臂為半徑內的莓果,最後乾脆或趴或躺在苔蘚上,過程中沒有任何話語。樹梢山雀鳴唱飛舞,微風夾帶雨後泥土的芬芳,口中迸發或酸或甜雜帶青草的氣息。「或許可以做藍莓果醬。」Б 率先發言。「配明天早上的手工麵包。」我接著說。


不久後,我們來到結滿毬果的松樹林,他們倆人神祕兮兮地拿出藏在馬鞍下的兩個大麻布袋,一副早就準備好的賊樣。Б 一個衝刺,踏著松樹一根接一根的枝條,如一陣風,眨眼功夫抵達樹頂,接著,一顆接一顆的毬果如雨般落下。他一邊大力晃動各個樹枝,一邊將毬果向下扔。我趕緊拾起滿地毬果,裝入麻布袋。

如果是比較矮的松樹,就會大力踢樹幹,一樣有毬果雨產生。毬果附著濃厚松脂味,這下不只口中,連衣服上都充斥松脂的香氣,針葉森林獨有的氣息。回到烏蘭巴托後,詢問研究松科植物的蒙古友人,才得知這是新疆五葉松 (Pinus sibirica),又稱西伯利亞紅松。兩個裝滿松果的麻布袋,一個牧馬人的,一個Б 的,可以運到城裡賣,賺點小錢。

回程,我們在馬上,撥掉果鱗,將種子殼去掉,吃起松子來了。後來,這也成為我在蒙古旅行時最常吃的零嘴。
本篇文章刊載於上下游副刊《森林的口香糖、藍莓與松子》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