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徵文

左右言她
·
·
IPFS
·
童年生活不止有現實中的瑣碎,也有文藝作品滋養我們萌芽中的精神世界。那些作品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定留下了痕跡,或深刻或隱秘,它們形塑了我們對世界最初的的理解和想像,乃至逐漸成長的我們自身。

這是@赳赳蓝袜@Simone Fang“左右言她”discord中閑聊碰撞出來的有趣話題,歡迎大家參與~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雖然馬特市的大家大概已不是兒童,卻都從兒童長成,還可能正在培育兒童。或許有人已經把童年遠遠拋在身後,也有人仍會不時記起童年的快樂和傷痛。童年生活不止有現實中的瑣碎,也有文藝作品滋養我們萌芽中的精神世界。那些作品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定留下了痕跡,或深刻或隱秘,它們形塑了我們對世界最初的的理解和想像,乃至逐漸成長的我們自身。

節日不止可以慶祝,很多國際節日都來自歷史的警示,除了祝福大家快樂和保持赤子之心,也不妨值此機會做一些反思。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文藝作品嗎?長大後妳對它們是否有另外的想法?又或許成年後反而接觸了更多的兒童文藝作品?兒童文藝涉及的從來不止是兒童,為孩子選擇啟蒙資源的家長,自己或許過了第二個童年;創作者們則在「兩個世界」裡擔任信使,他們的作品又如何折射出多重的面嚮,是激發兒童的天賦或暗含成人世界的規訓⋯⋯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想要發起一次徵文,邀請馬特市的朋友們一起來聊聊妳瞭解的各種面嚮兒童的文藝作品,不論是來自親切的童年記憶或成人後的「補課」與反思,不論文學、繪本、動畫片、電視節目或你能想到的一切,不論集中於作品介紹或解構「兒童文藝」這一概念,想像力和好奇心永遠童叟無欺。


徵文説明

·截止日期:2023.6.30

·參與方式:關聯本作品、加上「不止兒童」的TAG

·徵文内容:有關「面嚮兒童的文藝作品」即可,發揮妳的創意

每個小動物的尾巴上都應該繫着好看的蝴蝶結,希望我的帽子底下醞釀着還沒被捉住的旋律。 <托芙·扬松:童话一定要继续(https://www.douban.com/note/835991466/?dt_dapp=1&_i=5606323P-SYIOX)>

放一串@赳赳蓝袜@Simone Fang 關於姆明的可愛討論~

@赳赳蓝袜 :我可能是更喜欢它独特的画风和想象力 买了的那本绘本是Who Will Comfort Toffle? 也是一个孤独的角色最后找到朋友的故事 主线剧情结尾感动的部分或许反而是在我这“减分"的 跟你说的这个故事有相似之处 因为我的经历让我希望不是以一个”朋友“(包括异性恋单偶制的暗示)或亲人来作为终极解决方案 但整个世界观的想象、画面、以及文学性都依然很吸引我 而且结尾也可以抽象地理解嘛 世界如此 出发点都还是很relatable的

关于低落时刻被拯救的故事,我有格外印象的,正好这几天回想起来,是海绵宝宝的一集,也是在我自己很低落的时候刚好看到,他找了朋友、熟悉的人,但都没有用,他还是越走越远,跌到谷底,但最后是一个路过的陌生人,随手帮了他一把(甚至都不是有意为之?),他就起来了,这些都是用画面抽象地展现出来的,如果单纯从剧情看,我更喜欢这样的故事(这和喜欢姆明的整个世界不冲突,何况我还没开始了解更多呢


@Simone Fang :说到这个我倒是记得两点,一个是有一集姆明家来了两个小客人,带着一个小箱子里面是漂亮的红宝石,然后一直藏着不让其他人发现。当时有看到解读说也许跟她的lesbian身份有关,那两个行为奇怪的小客人是她的象征之类的。第二个是说姆明妈妈这个角色,大意就是用一个看上去特别刻板印象家庭主妇的形象传达一些观点之类的

这个故事感动到我主要是跟妈妈的关系吧,就是有人真的能无条件地爱你的这种感觉,然后形象化地变成怪物来表现这种无条件的接受。当时能被感动到也是因为在生活中无法从家人身上获得这种无条件的爱。

刚才看鱼鳍说回想起海绵宝宝的情节,我就想到,我们喜欢这种动画片最开始肯定都是被某种程度地治愈到了,比如我第一次接触姆明的动画片版,但是往往对这种治愈感的来源不太明晰,可能就只是单纯地获取些情绪价值。而像妳之前提到的很多解读都挺好的,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且有趣的角度,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吸引了我治愈了我,或许能够从中看到一些不曾意识到的自我。 又或者就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像这种儿童文学一般都有某种教化的目的在背后,去尝试剖析每种动画片或者儿童文学想要传递的价值观然后对比也挺有趣的(比如妳提到的海绵宝宝和姆明处理人生低谷这件事的不同答案)。之前我的老师推荐过一本书但我还没细读,叫《百变小红帽》,就是从小红帽不同时期的版本演变上看背后的价值导向。


@赳赳蓝袜 :是有意思的诶,其实我刚刚已经看完第一个故事了,不剧透简单说就是特别好特别喜欢!托芙扬松那么丰富的创作肯定一本绘本也不能拿出来断章取义,或许还要考虑到不同形式的不同受众并设计相应的故事走向,而整个姆明世界里细节的想象力和开放性是无价的,我举了海绵宝宝的例子也只是刚好看到、又重新想起那一集,并非整体的评价。根据你讲的姆明那一集,再想想,比起情绪低谷,似乎更是一个“非主流”身份被接受的过程,所以或许也是不太一样的。 我也想到了儿童文学这一层,我从小看了很多儿童文学,到很晚才开始看”真正的“文学,小时候看儿童文学的时候,也想过自己长大后要写儿童文学。而姆明似乎也给托芙扬松带去双面的影响,除了姆明漫画和故事,她似乎更想画油画、写面向成人的文学。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另外我不太喜欢部分成年人所谓面向儿童的创作,让我感到他们只是在自我感动、低估和误解儿童。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