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游戏,让我知道为什么放低姿态的腾讯依然被人骂 · Now Playing #3
首先我觉得我可以承认,这个标题还是有点标题党的意思…… 另外还是要感谢腾讯在本专栏快断粮的时候给了一份素材(哈哈哈)。
今日(4 月 11 日),腾讯一款 LBG(Location-Based Game,基于位置的游戏)终于上线。说实话,这一天可能真的值得被中国游戏史,至少是 LBG 游戏史被记做里程碑的一天。因为早在这类游戏的鼻祖之一 Pokémon GO 上线之初起,广电总局就以安全为由,暂时禁止这类游戏获取版号。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不仅是 Ingress 和 Pokémon GO,腾讯旗下一款名为《御灵》的游戏也因此被雪藏许久。直到今天,这款 被更名为《一起来捉妖》的游戏 终于「重见天日」,并在当天登上 App Store 榜首。
作为一些背景知识就说到这里。作为一个骨灰级的 Ingress 玩家(从内测开始一直在玩),LBG 游戏的新动态自然避免不了拿上来被我们这群玩家「批判一番」。虽然我一开始也抱着同样心态(特别是它还在叫《御灵》的时候,我还参与过内测),但毕竟水深不深还是要自己试过才知道,然后我就在 App Store 下载了它。
借鉴?复刻?
初次启动《一起来捉妖》,我真的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地图配色以绿色为主,与 Pokémon GO 差异真的太小了。换句话说,要是光给我看地图,我很有可能以为 Pokémon GO 的国内版。
与 Pokémon GO 一样的地图,一样的新手教程(也是从「御三家」开始选,至于有没有传说中的 第四只 倒是没测试),甚至捕捉系统与 Pokémon GO 完全没有两样 — — 扔球,精准度,以及捕捉道具,几乎可以说是完美复刻。
《一起来捉妖》的游戏系统「杂乱」到可能很难一时间能弄得清楚。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庞杂」和「杂乱」并不是同义词,因为包括 Pokémon 系列游戏在内的许多游戏也有非常庞杂的系统。但界面的无序感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难以适应。
也许简单的捕捉或是「摸 Stop」的行为尚可,但我直到后期,经过一顿乱操作才找到图鉴入口和「精灵管理」的入口。相比较于 Pokémon GO 相对简洁的界面设计风格(Ingress Prime 甚至反过来借鉴 PMGO),杂乱无章的设计,加上「充值」、「活动」和「全服广播」(很有中国特色嘛)…… 这些元素揉在一起的《一起来捉妖》,很难让我觉得是一款「纯粹」的游戏。
游戏?引流?
哦,对了,《一起来捉妖》的画面上,大量充斥着诸如「商城」、「活动」等等按钮(注意上面截屏的右上侧边)。虽然目前为止,不利用 IAP(In-App Purchase,应用内购买)购买虚拟道具,你依然可以玩得很开心,但是画面上充满这方面的元素,依然让我觉得起来几年前 Pokémon GO 的「国服版」梗图成真了。(抱歉,这张梗图我没找到。)
除了显眼到刺眼的商城按钮之外,游戏里也在尽情发挥着腾讯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a.k.a. 引流能力)。在「活动」页面,除了游戏本身的活动之外,你还能看到腾讯电竞的引流广告,大概就是邀请主播来玩游戏。
虽然这类养成游戏我一直觉得做电竞挺…… 迷幻的,不过倒也能说得过去。更厉害的是,你居然还能看到与微信支付的联动活动 — — 对,你没看错,微,信,支,付。
用游戏来做引流(或者反过来),我觉得这事情本身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特别是 Ingress 早就有诸如 AXA 保险、SoftBank、全家等等的合作伙伴,玩家也可以在游戏中与线下这些商家门店交互。
但奇怪的地方在于,《一起来捉妖》这个游戏,是持有「微信支付」产品的腾讯做的。这事情,总给我感觉如鲠在喉。怎么说呢,就像是在一个 Pokémon GO 的地图上直接看到「商城」按钮而不是在二级菜单里一样。
另外,游戏里的许多东西明显考虑极其欠周全 — — 考虑到这是一款雪藏、测试了不少时间的游戏,而且还是相对不缺资源的腾讯的产品。比如,游戏内的 portals(游戏内叫「祈愿鼓」和「道馆」)都是由地图自动生成,实景图是直接用了街景的图片,很多图片甚至已经失效。
活下来?赚名声?
事实上,腾讯在游戏领域一直在「放低姿态」,包括引入《怪物猎人:世界》这类硬核游戏,以及创建 WeGame 平台等等,在部分舆论的眼中,视作「腾讯从良」的证据。对于国外的人而言,腾讯可能就是一个「业务比较广泛的、游戏为主要盈利对象的公司」,还有许多独立开发者愿意与腾讯合作,因为「给钱多、干涉少」,甚至能让他们大喊 腾讯是我爸爸。
但为什么《一起来捉妖》的画风这么奇怪?
如果你关注游戏业界,应该能知道一位名叫「对长」的人。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她发布 一篇文章,直指腾讯游戏内部的的问题:腾讯中的所有游戏产品,都必须以运营收益最大化来「保命」。
腾讯的洗白之所以进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归功于自家的冷血运营。
因为这种冷血运营,所有的产品只是冷冰冰的棋子。你会发现,现实中很难接触到腾讯的所谓“忠实用户”。虽然大家都在用腾讯产品,但是用户的认同度极差。
用这篇文章来反套《一起来捉妖》这款游戏,一切就都能说得通了。
为了尽可能降低研发成本,玩法全面照搬 Pokémon GO(可能还有沿用隔壁《阴阳师》设定的「嫌疑」)。毕竟,为了一款已经被广电总局下了「死刑」的游戏,重新研究玩法的风险是极高的。再说了,Pokémon GO 的玩法已经足够丰富:单机玩家走走停停,刷刷 Stop,捉几只精灵;对于约会玩家还有 Raid 战和线下活动(线下活动还是个天然大广告呢)。要是我是产品经理,我肯定也选复刻玩法,省事的事儿咱为啥不做。
当然,腾讯也有可能会背负「抄袭」的骂名。不过,对于大众而言,Pokémon GO 是一个渴望而不可及的游戏(连用梯子都玩不了),这种背景下的「抄袭」(hummm,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抄袭」是什么意思),自然就会有一种「盗取圣火」的意味,似乎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了。(如果你不太理解的话,也许我后面会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件事情。)
新游戏的「合法性地位」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这一点国产游戏有的是经验,腾讯也基本上把能创造收益的东西都加了进来,还喊来了微信支付。
目前看来,新游戏的势头还挺不错,官方甚至还因为登上 App Store 榜首而为玩家赠送道具,国内 Ingress 玩家的「乱吠」(well… 可能作为 Ingress 玩家的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吧)也并没有影响到这款游戏的名声。
最后,还是希望这款游戏的势头能给国内 LBG 游戏的审核开个好头,至少能够在某些方面「松一个口子」,毕竟有总好过没有。
哦对了,我再给大家一张对比图吧。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