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 关于建立中山大学反性骚扰机制的意见(2019年)
- 编者按:
自2018年以来,中国高校的#MeToo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两年后的今天,尽管教育部曾在[公开答复]中称将指导高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机构、健全性骚扰防范工作机制,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尚未在中国大陆的高校中看到反性骚扰机制的出现。
珺戈是广东中山大学的一名学生,作为时常关心着中大校园MeToo的热心同学,她在2019年6月参加了由校学生会承办的“十大提案”比赛,并就彼时的校园性骚扰现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展开了调查。“初衷是希望了解现在中大的性骚扰情况,然后搜集大家对建立这样一个机制的看法和意见……我做的过程中心情起伏很大,在整理留言的时候,一会儿很感动,一会儿又自我怀疑,因为被说是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想到哪怕只有一个人想看,那我也满足了TA的愿望。”
最为重要的是,珺弋同学希望在毕业前,每年能都做一份有关性骚扰的调查,哪怕这样的机制没能在官方渠道建立起来,也能引起大家对#MeToo的重视,慢慢地去推动校园环境的改变。
也因此,『Gender练习声』希望通过转发珺戈同学这份《关于建立中山大学反性骚扰机制的意见》唤起大家关于#MeToo的记忆,希望校园性别平等能真正在我们的高校中生根发芽。
- 前情提要
开篇自省,网络问卷的形式是不够科学的,但由于资金和人脉的有限性,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除此之外,分析数据的时候发现,问卷的问题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到问卷的科学性和数据的有效性。故在此提醒,以下呈现的数据仅供参考。
01. 样本分布情况
问卷发放于2019年6月10日至13日,发放范围尽量涵盖了中山大学各校区中的大部分学院。最终共回收到629份问卷。以下将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Q1:性别
据图1显示,样本性别比例呈现失衡状态。一方面,受条件限制,理工科院系的问卷发放量较少;另一方面,理工科院系为数不多的问卷填答者大多是女性。
>>>> Q15、Q16:年级、学院
样本所在年级如图2所示。各级本科生(从18级到15级)占总人数具体的填答情况依次为50.7%、27.3%、8.9%、5%。
02.校园性骚扰情况
>>>>Q2:请问您是否听说过/关注过中大存在性骚扰事件?
问卷数据显示,87%的中大学生听说过或关注过中大存在性骚扰事件。
通过交叉分析(图3)得知,对中大性骚扰事件“知情” vs “不知情”的男性比例为1:2,同时结合性别比例失衡的样本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男性对性骚扰事件的感知不强,但由于开篇所提到的问卷科学性问题,故此结论仅供参考。
>>>>Q3:请问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是否曾经在中大经历过“性骚扰”?
*注:由于没有区分是受访者本人还是身边的同学,可能会存在一定交叉作答的可能性。
24.3%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在中大经历过“性骚扰”。由于问卷没有区分是受访者本人还是身边的同学,可能会存在一定交叉作答的可能性。此处如果进行了区分,就可以与“性别”进行一个交叉分析。但由于问卷设计时考虑不足,故图4呈现出的情况仅供参考。
>>>> Q4:请问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在中大遭遇到的性骚扰情况是以下哪种?(跳转自Q3-“是”,多选题)
题目设置参考了美国学者LouiseF. Fitzgerald博士对性骚扰的分类,以及韦婷婷的《中国大学在校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情况调查》对其进一步的程度分类。
最多的两项是,“未经同意用情色/猥亵的眼光注视你”、“未经同意故意触碰你的身体或隐私部位,让你感觉到厌恶”(超过了40%),而这两点相比于其他形式也是相对较难判断与提出拒绝的。
>>>>Q5:请选择以下您认为是“性骚扰”的行为(跳转自Q3-“否”,并直接跳转到Q12)
问卷还调查了自己/身边同学没有经历过性骚扰的同学认为什么行为是“性骚扰”(见图6),来检验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图6可以看出,全部选项都超过半数人同意,可见问题设置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5中选择最多的“未经同意用情色/猥亵的眼光注视你”在此处是最少人选的,可能出于难以判断眼光含义的考虑(有受访者在“其他”选项中提到)。而超过90%比例认为是性骚扰行为的有:“未经同意对你进行猥亵性动作或裸露性器官(露阴)”、“你拒绝对方的约会/约炮请求,TA仍然不依不挠、死缠烂打”、“未经同意故意触碰你的身体或隐私部位,让你感觉到厌恶”、“强行亲吻或者强迫你亲吻TA”以及性强迫范畴内的行动。“性骚扰”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思考与讨论,此处仅供参考。
>>>>Q6:请问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在中大经历的性骚扰的实施者是?(跳转自Q4)
受访者或受访者身边的同学在中大遭遇到的性骚扰有61.4%是由陌生人实施的,结合“其他”选项的补充,这些陌生人可能是“校外人员”、“冒充中大学生者”、“临时工人”、“军训教官”、“校车司机”、“中大泳池里谎称教游泳趁机摸身体的陌生人”等。除此之外,性骚扰实施者中还有33.3%为“身边的朋友/同学/校友”,24.8%为“教职工或学校上级人员”。(见图7)
>>>>Q7:请问性骚扰事件给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带来哪些的影响?
在经历性骚扰之后,64.1%的受访者表示本人/身边的同学受到心理伤害(见图8),说明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给予当事人心理咨询支持等帮助是必要的。在“其他”选项中,填答者大部分提到了“害怕”、“恶心”等情绪,甚至有人“担忧被杀死”。还有人写道“虽没有太过严重的心理创伤,但还是有非常强烈的不舒适感,以及对于校园环境的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
>>>>Q8:请问您或您身边的同学是否尝试过举报/反馈经历的性骚扰事件?
在经历性骚扰之后,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受访者身边的同学尝试过举报/反馈经历的性骚扰事件。
>>>>Q9:请问是通过哪些途径?(跳转自Q8-“是”)
有80.3%选择向校方举报,35.5%选择向警方报案,32.9%选择向媒体公开,7.9%选择寻求NGO(非政府组织)/NPO(非营利组织)的帮助(见图9),还有受访者补充“在朋友圈公开”、“向保安反映并寻求帮助”、“在评教系统中反馈”(后两种应该算入校方范畴)等方式。
>>>>Q10:对这些途径的处理满意度?
从图10可以看出,选择了“向校方举报”的人中,有58.06%人是不满意甚至是非常不满意的,即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校方的举报渠道并不能带来性骚扰情况的改善,仅有17.74%的人认为是满意以上的。而选择“向警方报案”与“向媒体公开”的人对渠道的满意度都相对要高于选择“向校方举报”的人对渠道的满意度。
“其他”选项如“在朋友圈公开”、“向保安反映并寻求帮助”、“在评教系统中反馈”(后两种应该算入校方范畴),不满意程度最高,可见这些方式效果不如预期。
>>>>Q11:为什么没有尝试举报/反馈经历的性骚扰事件?(跳转自Q8-“否”)
没有尝试过举报/反馈经历的性骚扰事件的受访者/受访者身边的同学,有高达61.5%是由于“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处理此事”,同时,也有51.3%是由于“没有证据”(见图11)。由于此题是多选题,所以可能有的同学既没有证据也没有渠道,面临着多重困境。而有15.4%的受访者反映“知道举报渠道但不敢”,说明现有的举报渠道(无论是校方的还是非校方的)给同学们(和部分中大教职工)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03. 建立长效反性骚扰机制的意见
>>>>Q12: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在中大建立长效的反性骚扰机制?
高达94.1%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中大建立长效的反性骚扰机制,有大量类似“希望能尽快推动相关政策/希望能落地实施”的留言,说明建立长效的反性骚扰机制符合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而在“其他”选项中,有人提出“可行性不高”、“需考虑学校多方意见,确保多方参与”等对方案可行性的看法。
>>>>Q13:您认为在中大建立长效的反性骚扰机制需要包括哪些措施?
每一个具体的措施都达到了高于70%的认可度(见图12),由于问卷设置的疏忽,没能体现出选项之前明显的区别,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对每个措施都持很高的认可,有人还留言希望都可以得到实行。
虽然没有限制“最多选三个”(之后的问卷可以此作为参考),但通过目前收集回来的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定的优先与迫切度,得到最多票前三个选项为:
- “为全校教职工与学生进行有关如何识别和防止性骚扰和如何支持当事人(利益受损一方)的培训,尽量做到全面覆盖,并将性骚扰教育(最好是性别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
- “尽快设立并公开专门接受性骚扰举报投诉的渠道,包括有关部门/机构的信箱、邮箱、电话等,并将信息渠道公布在每个学院的官网显眼位置”。
- “尽快推出对校园跟踪狂、偷拍狂等不良行为者的处理措施”。
这三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同学们最迫切希望实施的措施,也是可行性相对较高的措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