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德國求學辛酸
[水巷葦編]去德國留學艱難。以難民身份融入,再憑一己志願出人頭地,難上加難。而之前介紹過的流亡作家基德(Abbas Khider)總算做到了。在其小書《人人德語:終極德語課本》(Deutsch für Alle: Das endgültige Lehrbuch),他就簡述過自己奮鬥異邦的辛酸經歷,相信是不少移民的生涯寫照。
他的故鄉在巴格達,曾因參與反政府示威而啷噹入獄,後來索性流亡。而在他蹌踉出走前,已在巴格達讀過大學。當時志願是主修文學,並安於畢業後擔任教師。可惜身不由己,按當時制度,準大學生無法自行選科,只能交由教育部全權派位。結果,他遭派至金融科,與一己志願背道而馳。中學時,數學、物理及化學卻是他成績最差的幾科。兩個學期過去,講課令他昏昏欲睡,詩詞及小說唯有留待在家獨自享受。而兩個學期後,他也因政治打壓而遭踢出校了。
輾轉流亡,終定居德國。他未曾放棄自己的文學夢,決定申請入學,填補舊憾。但起初即遭拜仁當局拒諸門外,原因是他的伊拉克學歷不獲認可。稍經斡旋後,當局終於願意認可他的學歷,並要求他與所有其他外國人一樣,先入讀學前預備班。但礙於他金融科的背景,當局只容許他選修理工科。他忿忿不平,找當局理論。
「文學啊,我要文學啊。」
「那可不行。」
「也許我可以選修哲學、美術史或考古學嗎?」
「那請閣下出示一張人文科學的學位證書!」
「從何覓得?」
「天知道!」
經此一役,他消沉了好一段日子,只能繼續打工維生,靜待時變。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雖阻滯重重,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等到轉機。薩達姆政權倒臺後,巴格達也更新了制度。他從親人處得知,如今他可回家投考人文科學的中學畢業試。基德人生就掀開半工讀的下一頁。他在慕尼克的清潔公司打工,早上打掃女性雜誌的辦公室,中午就洗滌空空如也的私家醫院,利用餘暇來備考。一年後,他終於取得第二張中學畢業證書,遂重戰拜仁當局。
過了一關,尚有下一關。雖然他已取得主修人文科學的入場券,但他尚須至歌德學院考試,證明德文水平,再通過入學試,才可獲編進學前預備班。他又考了幾場,並通過波茨坦及哈勒兩城的入學試。因為波茨坦毗鄰柏林,他就選了波茨坦做重生之地。又過兩學期後,他取得人生中的第三張中學畢業證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