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的典故來源:張僧繇
IPFS
每個人都知道「畫龍點睛」這個成語,也多少都聽過典故的由來。內容是講述古代一位畫家替寺院畫龍,然而畫龍時卻不曾為其點上眼睛,當旁人問起,只說「點睛即飛去」。然而眾人不信,畫家只好為寺壁上的白龍點上眼睛,結果「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
這位畫家名叫張僧繇,南朝梁人。如今我們無以親睹畫龍點睛的奇異之事,前不久結束展覽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展出了張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這幅收藏在大阪市立美術館的長卷名作,描繪古代星宿神怪形象,並記述性格、祭祀方式等,其中五丁目最喜歡的是騎著驢子,外觀是驢首人身、六臂手持不同法寶武器的「熒惑星神」。熒惑即火星,司戰爭血光之事。如此兇殘的神格,與驢子的外型形成有趣的對比。
說起來,《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雖託名張僧繇,但一般認為只是後世他人摹畫,反映張僧繇風格的摹本。如果真是張僧繇所畫,從這些星宿神怪們都「點睛」來看,可能會變成博物館驚魂夜的情況也說不定。驢頭人身六臂的怪物可比飛龍詭異多了。
原文刊載在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粉絲專頁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