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水滴與香煙:自然教育與環境教育的糾纏

深海锰结核
·
(修改过)
·
IPFS
·

雖然在政策推動和實踐中,操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使用“環境教育”還是“自然教育”,但是在學術研究時,我們應當盡量把這兩個概念界定清楚,以便於交流、學習和反思。

第一組概念:環境與自然

環境教育中的環境,並不是狹義的自然環境,而是包括自然環境、人造環境、人類社會環境和個人自我環境。自然教育中自然,是指自然環境。

圖1 環境教育中環境的概念

第二組概念:環境保護與環境探索

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環境問題,最終目標是建立人和環境的積極關係,鼓勵人們能夠做出保護環境與減少環境問題的行為。在這樣的目的和目標下,環境教育的方案,大概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在其話語(discourse)中更強調解決問題,更明顯直接地傾向保護環境。雖然這些方案免不了接觸環境、了解環境、感受環境的環節,但是它們的主軸是解決問題。

第二種在其論述中更強調獲得體驗,更傾向探索環境。雖然這些方案也會希望人們在探索、接觸、暴露於環境的過程中,能夠建立起與環境的積極關係、保護環境,但是探索環境是它們的主軸。

第三組概念:環境教育和自然教育

中國自然教育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標題寫得很清楚:中心語是小孩,不是森林;拯救的是兒童,不是自然;得的病叫兒童的自然缺失症,不是生態的退化。

大概正因如此,從這本書作為開端在中國提出的自然教育,似乎都是在強調獲得體驗,把探索自然環境作為方案的主軸,而不是把保護自然環境、解決自然環境的問題作為主要論述。

不過確實有一部分自然教育,會把解決問題作為主軸。但此時它們關注的也不是自然環境的問題,而是解決社會和自我環境的問題,把獲得自然環境的體驗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工具。

圖2 環境教育和自然教育(詳)

如果把自然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關係畫在一張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圖2的“葉片、水滴與香煙”模型(表1為圖2中各部分的方案舉例)。立足於四個方面的環境概念,環境教育希望能夠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建立人與環境的積極關係。在這個目的下,環境教育方案分成更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更強調獲得體驗的方案,形成了葉片的兩邊。在主軸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中,一些方案會把體驗自然環境作為工具,即水滴部分。最後,香煙部分則是指那些強調獲得體驗、探索環境,但是破壞環境的方案。其中,環境教育的概念包含了葉片和水滴;自然教育的概念為圖中的①、②和③。

表1 方案舉例

在中國,隨著自然教育聲音的不斷擴大,有些主軸是解決自然環境的問題的方案,開始把名稱更改為自然教育。也有一些曾經偏重獲得體驗的自然教育方案,越來越關注自然環境的問題,開始把中心移動到解決問題上。這可能都是實務工作不斷發展的現象,會有讓領域越來越豐富的作用。

不過不管怎樣,研究上分析時要盡量理清概念。除了自然教育中那些破壞環境的方案,環境教育已經涵蓋了自然教育的內容,自然教育實際上是環境教育的一部分(圖3),可以藉鑑環境教育的理論,來指導領域內的實踐和發展。

圖 3 環境教育和自然教育(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