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流浪的人_WANDERER
·
·
IPFS
·

日期:2021.02.01

地點:美濃

.

這幾天參加了為期八天的WFR高級野外急救員訓練的課程,來的學員大多都是戶外工作者。即便內心對登山,已經有自己期望的價值,但身為初心者,仍然好奇其他前輩如何做這件事。

「上山不應該是作客,上山是回家。」

其中一個原住民的同學B說。

.

想起第一次上山是跟排灣族的比悠瑪部落一起走北大武山,從此奠定自己上山的風格。北大武山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三天兩夜的行程,對他們而言,比起登山,更多的是回家。所以不像一般登山團早起拼日出,也不像一般守則的避免摸晚黑下山,而是睡飽才起登,在山上玩開心了再下來。

「如果把山當成是家、當成是日常,自己會找到答案。」同學B說

.

想做「野營讀書會」的理由是在山裡,藉由討論的方式把失去的家找回來。而選擇在山裡做讀書會,是因為過去在登山的過程中,發現在山的環境,人與人之間更能夠連結。

.

如果「家」的定義是,能夠使家人建立連結,並且產生安全感的空間,似乎某種程度,心裡已經將山認定是「家」。或許心裡已經這樣認為,才會對同學B的這句話有感覺。

.

而自己一直想帶朋友上山,想做野營讀書會,某種程度心裡期待的也許是

「這是我的家,歡迎你來,如果願意,更歡迎留下。」

.

不太確定其他人怎麼看待山,也不太確定自己所謂的「家」在哪裡。以前的「家」是有爸媽,有些可能只有一邊,但始終都是「有一老,才是家。」但隨著時間,本體會逐漸的長大,進而獨立。找到了所謂的伴侶後,會結婚,然後離開原本的家,生了孩子後,建立新的。這是人類好幾個世代繁衍的法則。

.

在人口過多,環境負載超標的時代,也許不應該再增加所謂的「人類」。覺得人很多,活著很累的狀態下,沒什麼意外,自己在未來也不想做所謂的「繁衍」。而沒有小孩,某種程度結婚似乎也不再是必須。

.

但獨立本身仍然發生,而此刻仍然產生有「找到新家」的渴望。或許身而為人,所謂的「存在」,某種程度需要的不只是「一起」,而是離開原本的家,然後找到新的,而找到家,需要的是一起。

.

不曉得「山」是不是自己的家,也不確定做「野營讀書會」最後能不能為自己找到答案,自己目前的結論也許某一天也會被推翻掉,但不管怎樣,希望自己還能喘口氣的一天,願意繼續尋找「存在」的答案。

.

攝於 台東 轆轆野溪溫泉


雖然有帳篷就能紮營,但不曉得流浪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夠停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流浪的人_WANDERER歡迎來信成為筆友,無論你來自哪裡 信箱:traveler7755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ABC營地小記

退伍五週年

台東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