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子非魚
·
·
IPFS
·
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閱讀書名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閱讀筆記

PART 1 發現生涯之樂

1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

這個理論中,包含兩種完全不同的因素:一種是保健因素,另一種則是動機因素。

工作中的某些因素如果出了問題,就會讓我們覺得不滿意。這就是所謂的保健因素,如地位、薪水、工作是否穩定、工作環境、公司政策和管理法則等。

有趣的是,赫茲伯格認為薪水屬於保健因素,而非動機因素。

這就是赫茲伯格提出的一個重要洞見:即使不斷改善工作的保健因素,你也不會立刻變得熱愛這份工作,頂多只是不討厭而已。對工作不滿意的反面不是對工作滿意,只是你對這份工作的厭惡感消失了。

請注意,這兩者大不相同。工作的保健因素當然很重要,如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與上司和同事關係良好,有足夠的薪水可以養家,如果缺乏這些,你將對工作很不滿意;然而光靠這些並無法讓你熱愛你的工作,充其量只是讓你不討厭上班。

如果你有足夠的動機因素,而且能得到滿足,即使薪水並不豐厚,你還是會愛上你的工作。

動機理論建議你用另一套問題來問自己:我目前做的工作有意義嗎?這個工作是否能給我成長的機會?我可以學到新東西嗎?我有機會得到認可、獲得成就嗎?我能擔負更多的責任嗎?這些才是真正能激勵你的因素。

一旦你能想通,其他可以具體衡量的層面,如金錢和地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2計畫與變化

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靠著最初的策略直達成功的終點站。

如果你了解應急策略和審慎策略這兩種概念,你就知道人不可能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未來。別浪費時間去找尋透視未來的水晶球。再說,你可能會被未來的假象迷惑,對機會視而不見。你在思量生涯之路要怎麼走時,也該開展視野,容納更多的可能。隨時準備迎向機會的挑戰,必要的時候臨機應變,不斷地調整你的策略,直到你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不但滿足保健因素,也讓你充滿工作動機。這時,你就可採取審慎策略。如果你做對了,你自然會知道。

雖然這似乎很難,但你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改變常讓人心生畏懼,保持現狀則比較容易,然而這卻是危險的想法。你只是把路上的空罐子踢到一邊而已。如果你一直堅持走你的老路,也許多年後,有一天你醒來,看著鏡子,你會不由得問自己:「難道我就這樣過了一生?」


3策略的試金石

從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也可看出哪些事情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你或許可以明白說出你的人生目的和策略,然而,如果你的資源分配和你的策略並不相符,說什麼都沒用。如果不能落實,所有策略都將成為空談。

如何知道你執行的策略是你真正想要做的?那就看你的資源運用的方向,也就是資源分配過程。


PART 2 圓滿的人際關係

4時鐘滴答響

我真的相信,與家人與朋友關係和諧、良好,就是快樂最重要的源頭。雖然聽起來簡單,但這就像任何重要投資,你必須不斷關心、注意。然而,即使你想做這樣的投資,也會經常碰到兩種阻力。

首先,你或許想把資源投入其他地方,例如短期內就可獲得回饋的事情。其次,家人和朋友很少在你耳邊吼叫,要你重視他們。他們愛你,也支持你的工作。最後,你可能不知不覺忽略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人。我們從壞資金的理論可得知,要建立圓滿的家庭與人際關係無法拖延、等待。如果你不在這些關係下功夫,等到年華老去,你將在人生之路踽踽獨行,不知快樂為何物。


PART 3 遠離監獄

9就這麼一次

你只要妥協一次,暫時放下自己的原則,往往會面臨痛苦的後果。如果你意識到第一步就有問題,有違原則,那就不要猶豫,請立刻回頭,轉身離去。


結語 你拿什麼衡量人生

這三個部分——畫像、投入與量尺——就是構成公司目的的三要素。目的不大可能突然顯現。你必須仔細思考、選擇,然後全力朝向目標前進。

人生目的的第三個部分,就是要了解人生是用什麼樣的量尺來衡量。以我而言,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找到這把量尺,也就是我在牛津求學的十五年後。

雖然我們有很多可以衡量人生的量尺,如職位有多高,管理多少人,或是獲得多少獎項、銀行帳戶有多少存款等,對我的人生真正重要的量尺只有一個,也就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幫他們變成更好的人。我在和上帝談心的時候,我們交談的重點,就是我能加強多少人的自尊或信心,我能幫多少人緩解痛苦。我相信上帝給我的使命,就是做好事和幫助別人。這就是我衡量人生的重要量尺。

我向我的學生保證,如果他們能花時間好好思索人生的目的,他們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我要他們把握現在,因為求學階段是思考這個問題最好的時機。畢竟,離開學校之後,工作、家庭責任和追求成功可能會占去他們全部的時間,觀看人生的角度也會失之偏頗。


📝閱讀心得

這本書偏向「熱情法則」,書中提到:

我們從事的工作也許和金錢不是那麼息息相關,但我們仍會發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也很喜歡這樣的工作,這正是赫茲伯格的理論說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動機因素,而且能得到滿足,即使薪水並不豐厚,你還是會愛上你的工作。可見動機就是工作的熱情之火。

就如之前有人批評《重啟人生》一書,在《失控的熱情》中寫道,對於有經濟壓力的人來說,工作追求熱情法則是有風險的,這也形成一個很諷刺的現象,當一個人工作累積到一定存款後,會想轉往追求熱情的方向,但如果存款又漸漸減少時,又會跳回賺錢為主的工作,如同《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作者曾一度又回到職場一般。

然而,如同《重啟人生》提到「一般人的流體智力最高峰,出現在相當早期的成年階段,接著在30至40歲就急速下滑。」很可悲的,一般人也到30歲後才有些餘裕作為追求熱情的後盾,換句話說,他所嚮往的熱情,在他有能力追尋時,已經無法有巔峰的成果了。

以台灣而言,雖然小時候父母還是推崇熱情原則,不過到了大學選系還是會以將來就業環境為考量,現在的大學更接近於職業訓練所,對知識與熱情的追求氛圍已逐漸稀薄,學生變的世故、務實,推崇產業接軌,那不如全部請業界講師來教授學生,不過如此便成為須自費的大學職前訓練所,原本企業所須承擔的職訓教育費用,轉嫁成員工須自行承擔的大學學貸,想想也覺得可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子非魚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