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試射火箭:從失敗中學習,決策思考背後的人生價值"
作者:陳瀚森 Marcus
最近,社群最夯的議題莫過於特斯拉暨SPACEX創辦人馬斯克的團隊試射火箭的新聞。火箭在離開基地台後四分鐘就墜毀,團隊成員卻大聲歡慶任務成功。但也有一派網民認為這是不折不扣的失敗。
關於成功和失敗的論述競合,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考。在歷史舞台上,只以結果論英雄很簡單粗暴,我卻覺得決策背後的思考歷程更有價值。
我想到了一個朋友他升學的故事。
當時,他是一個對社會科學很感興趣的高職生,生平無大志,但長久以來對於政治相關科系有憧憬。
因為是高職生,所以升學的選擇上,明顯較普通高中受限許多。當初他精心自己花了五千元做了備審,投了東吳、東海、世新、文化、台南、中興、中正、義守大學,總共八間學校。
結果,一間學校都沒錄取。
他覺得他的人生怎麼那麼失敗,只能透過教育部的「技優甄審」計劃,靠著文書處理大賽第35名的成績,勉強擠進「屏東大學休閒事業經營學系」。
進去的第一天,第一次離鄉背井,本來滿懷興奮,上了第一堂課,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因為他是一個高敏感特質的人,不擅長社交,卻又在一個需要極具外向特質的休閒事業經營學系,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
於是,他的生命牌桌上出現了兩個選擇:「留下來」或者「離開」。
他給自己的兩個選項:
1.「直接放棄入學,準備重考」。
2.「一邊上學,一邊重考」。
為了分析這兩種選擇的優劣,他在筆記本分別寫下決策的考量點:
「直接放棄入學,準備重考」的優點
1. 專心補習不受外界干擾,不用花大學學費,專注資金在補習。
2. 不用適應屏東的新生活,在家就好。
「一邊上學,一邊重考」的優點
1. 有基本的保底,即便重考不如預期。
2. 不需因考量未來新學校不可抗力因素而焦慮,專注當下即可。
3. 如果不放棄入學,家裡會提供補習費金援。
最後決定前掙扎糾結的過程
當時他的心態非常的游移,擔心會不會是自己的觀念導致對這個系的誤解,進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也怕一邊念大學、一邊重考,會被校園生活的美好誘惑,反而會沒有讀書動力。
另外,對於要重新適應新環境並建立新社交圈,尤其是和陌生人說話,因為高敏感的心理特質感到極度忐忑。「會不會有機會可以錄取」的懷疑念頭在他腦中徘徊了數千次不曾停歇,造成身心內耗。
最終決策背後的情感念頭
1. 從小認為不要屈就於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覺得讀書要快樂才能獲得人生競爭力,覺得學費要花的有意義,因為是父母的辛苦錢。
2. 為了在屏東騎車,拖著從小肢體不協調的身軀,花了3個月、遠赴離家10公里的練習場,每天苦練機車才考到駕照,卻也因練習機車燙傷小腿,留下無法抹去的傷疤。
所以他特別重視交通意外的風險。
3. 如果讀的不是自己真心鍾愛的學問,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最後的決定:一邊上學,一邊重考
歷經三個月的舉棋不定,他決定不顧一切的往夢想邁進,但理性衡量自己的籌碼與風險後,他覺得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就是「一邊上學,一邊重考」。
即便最後結果不如預期頂多回到原點屏東,不會因為放手梭哈從此賠了人生。
世事如棋,人生如局。人生每一個決策就是一場博弈。唯有在牌桌上看清自己的籌碼,認清各種風險的樣態,衡量自己的資產和成本,才能讓自己的勇敢不是有勇無謀。
人生的牌桌暗藏機關冷箭,上牌桌前請詳閱成熟人生研究所。
我是瀚森,希望你有個自由人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