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打击?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名为《香港不香了,让全球的加密数字交易所退避三尺 撤离!》(以下称“《香》文”)。《香》文提到:香港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无法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服务,正迫使全球⼤部分加密货币交易所撤出香港。
应该说这个结果是早就注定了的。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阐明香港发展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系统的政策立场,向外界展示探索金融创新的决心,后续又有一系列具体措施,如2023年6月1日开始实施《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正式将交易平台纳入发牌监管的范畴,走上合规和牌照之路。一时间,香港要打造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报道铺天盖地,让人感觉香港已然遥遥领先于世界。
我当时是极端不看好结果的。
2019年修例运动之后,香港的法治基础遭到颠覆性的破坏,这等同于抽掉了香港经济的基石,由此引发的持续性的资本和人员流出之下,香港经济的惨烈现状无需多说,昔日的世界金融中心也变成了金融遗迹。香港政府可以不承认,但切肤之痛是一定能感觉到的。实际上,所谓的打造世界虚拟资产中心,也可以看作香港政府的一场自救,期望在店里瓷器被砸得粉碎的情况下,仅靠新粉刷店面就重新开张。
但是,随着香港的逐渐大陆化,香港政府在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方面,也染上了大陆政府的毛病,即:相信大力出奇迹,以为只要政府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2011年宁波市政府号称要在5年内“打造”1000名乔布斯,如今的香港在2022年想“打造”世界虚拟资产中心,可谓薪尽火传,一脉相承。
但香港政府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当年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后来的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靠政府做规划、订规矩给“打造”出来的吗?港英政府给香港投了多少钱?建了多少楼?设了几家银行?对外宣布了几个建立××中心的宣言?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港英政府给香港带来了现代政治文明理念基础上的政府体系、英美法系基础上的法治环境。
市场上的资本,人的身体,都是最诚实的。资本有利润,人生有前途,那么资本和人员自然就会汇集;社会有预期,所得有保障,那么资本和人员自然就长期留存,经济自然就会好。政府里面那一帮肉食者,难道还会比市场里的资本和人员更关注自身利益、更希望经济保持繁荣吗?
我们再来看看,香港政府采用了什么具体措施来进行“打造”呢?一言以蔽之:管制,或曰:牌照。换言之,香港政府拿着2000多年前汉朝的盐铁专卖措施,来打造基于互联网Web 3.0、完全匿名、去中心化的虚拟资产中心!难怪《香》文说道:“如果⽬前⾹港加密政策严格执⾏的话,⾹港可能是除了中国⼤陆之外,全世界最排斥加密资产的地⽅了。”好歹还有个“除了大陆之外”。想想也是,给民众四周建墙的中国大陆政府,每年还要在乌镇开一场“世界互联网大会”,所以要论搞笑程度,香港略逊一筹,但要论“打造”就完全谈不上了,唯有“打击”而已。
几年前“区块链”概念刚兴起的时候,我有一个在国内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非常兴奋,半年时间内把当时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区块链、加密货币的书籍几乎看了个遍,而且对于区块链、加密货币的前景非常看好。我当时就给她泼冷水,说区块链、加密货币都是以匿名、去中心化为基本特征的,在中国政府看来,这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既然这样,那么区块链、加密货币在中国能有什么前途?你瞎兴奋个什么劲呢?没过多久,中国政府就开始禁止挖坑、关停国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切如我预料。
香港政府也是没看清楚形势。以香港目前完全大陆化的现状,大陆不让搞的东西,凭什么会让香港搞?香港又何德何能、能够搞起来?你隔绝大陆投资者,就以为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国政府的要求,一方面又不耽误自己生意开张了吗?实际上,这种强力的、无端的行政干预和控制,阻断互联互通,恰恰是加密货币最为厌恶的风险。世界上对于虚拟资产管制宽松的地方有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到香港来交易呢?
管制经济的老祖宗苏联花了70多年,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历史笑话;香港哪怕按照最宽泛的计算,也只花了20多年就一脚迈入了一场历史笑剧当中。一如大陆经济,香港经济也已进入了垃圾时间。任何的自救、不甘,最终只能归于沉沦,所谓的打造世界虚拟资产中心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希望最终否极泰来,也希望这个过程不会那么痛苦、那么漫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