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岛屿精神,另类人生 · 第一天

七日书之岛屿|第一天:在大洋彼岸,看退化的中文

简宁
·
·
IPFS
这真的很像1984里头描述的新话Newspeak。简化的语言表达削弱了人的思考能力,也消灭了思维的多样性。

说到岛屿的话,我就正住在岛上呢。

初来澳洲的时候,我和先生走的是留学签证,我读书,他打工。先是读西点,结果学校倒闭了,于是转去读翻译。

要做个好翻译,就得懂澳洲的方方面面。可能是为了让课程循序渐进,第一个单元学的是旅游。意大利老师说澳洲的海边很危险,每年都有人遇到鲨鱼而丧命。我傻乎乎地说,啊那为什么不搞防鲨网。老师顿了一下,大概没想到有我这种二愣子,“你知道澳大利亚是个非常非常大的岛屿…”

对哦,澳洲是个岛屿。

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是个岛,之前总觉得我所在的小城是个海滨城市,就像是宁波,大连,或是深圳。

学了口译之后,又学笔译,考验又上一层,得中文足够精通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精髓和意趣。啊,大言不惭一句,那会儿得到了曾在中国当作家的老师的一句赞扬:文气贯通。

那时候我都三十岁了,回顾整个读书生涯,这还是我第一次被表扬,给我感动得不行。回想以前,我就是个很普通很中不溜的安全人类,即使是学得不错的语文和英语,似乎也没有得到过多少赞扬。仔细想想,大概因为我不是“第一”。

第一名才会被看见,第一名才值得赞扬,其他人等,顶多获得一句“还可以”。

在过了三十年“还可以”的人生之后,我在这个与家国远隔重洋的大岛屿上,第一次得到如此具体的一句“文气贯通”。

还是这个老师,在课上谈起过岛屿和语言。

语言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动,不管进化或者退化(我觉得现在的简体中文就在不断的退化),然而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人,因为远离了语言生长发育的土壤,会讲语言保留在他们离开故国的那个时候。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们,又带来一些进化,只是远不够故国发展的速度。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不知道现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理论还能不能成立。

微信群似乎成为了巨大的桥梁,常常看见许多意义不明的缩写,还有些莫名其妙的言论。

我是个喜欢阅读的人,看见字就会下意识看一下,结果常常被这些缩写和刻意的错别字搞得很痛苦。如果说是为了避开审查,说个zf(政府),或是TD(台独)也还勉强能够理解,因为至少声音能够被传达出来。但是到后来,弄出什么yyds(永远的神),srds(虽然但是),u1s1(有一说一)似乎就大可不必吧?

更难受的,是看见文字越来越幼稚,越来越浅显。好多东西都要给起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像是小黑瓶,小金瓶,小白管,小白罐…又或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同样的形容来表达,”我在xx很想你“,”xx天花板“,”家人们谁懂啊…“

写到这里我真是”小脑萎缩了“…

究其原因,除了严格的审查制度造成每个人的自我审查之外,会不会还有看不见的手的刻意引导呢?

我不知道。

至少,这真的很像1984里头描述的新话Newspeak。简化的语言表达削弱了人的思考能力,也消灭了思维的多样性。

于是我竟然也开始写点儿什么东西了。

很难说是为什么,就是想写点儿什么,想往中文世界里放点儿什么。

或许,我不想把我所热爱的中文让给那些铺天盖地的“糯唧唧”,“水灵灵”,“好用到哭”吧。

注:此前@达力达 曾在《情绪稳定的冰山之下》谈到简体中文的退化和污染,带给我很多思考。感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简宁一个旅居海外的行为干预师,三个孩子的妈妈,爱织毛衣爱读书爱看树看云看大海的中年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