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沒教,但你一定要會的<好好拜託>,讓同事不覺得你煩,更願意幫你?
緣起
早該把這本書拿起來看,不論是不是業務,都會用到這本書的內容;過了25歲以後,漸漸發現,很多的商務聚會場合,那些所謂的 “大人” 都在賣東西,這分成兩種人,一種非常大方的賣東西,另一種拐彎抹角,賣東西就是一種拜託,拜託你買他的東西,他的東西對你有什麼好處,但回過頭來,我們要賣的不是東西,而是自己;很少人真正了解拜託的精髓,犯下許多基本的錯誤,這本書用很簡單的幾個面向,從為什麼害怕拜託,到建立拜託真正的心態,最終到實際可以運用的技巧,以下從這三個面向幫你濃縮,花3分鐘看完,對你一定有所幫助。
◼︎痛點:為什麼我們不敢開口拜託?
因為,我們心中產生5種「社交威脅」:分別是地位、不確定性、自主權、人際關係以及公平威脅,當我們拜託別人的時候,就好比將這幾個「狀態」交到別人手上,在某個瞬間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回到人類群居的天性上,總是害怕人際的未知。歸根結底,就是害怕被拒絕,但換個角度想,原本他就沒有幫忙你的義務,被拒絕一次其實也沒有損失,可能是他沒聽懂你的請求,或是條件不夠誘人,但說不定換個方法再問一次,他就答應了呢?
我們之所以會害怕被拒絕,而產生心理的恐懼,從另一個面相看會是積極度不夠,積極度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量化:
積極度=有多少把握可以成功 X 成功後的收穫
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會害怕被拒絕,或許是我們無法想像,當這個人幫助我們之後,會帶給我們多大的收穫,下次當我們又心裡有疙瘩不敢開口,想像一下達成這件事,能帶給我們多少好處吧!
這邊提供另一個小插曲,這幾年常聽到:「得流量者得天下。」其實,就是數大就是美的概念,也是為什麼業務要勤奮不懈的開發新客戶,當身邊的人多了,反正,你被拒絕,總有對的人會幫你,這樣心理壓力是不是就小多啦?
◼︎心法:「影響力」才是我們選擇想帶來的結果。
我們一直在追求的不是目標,更深層來看是「影響力」;這一生能影響多少人,就能帶來多少成就,幫助別人也是形成這股力量的其中一條管道;當我們想通這一點,提出邀請時就可以緊扣這個心法,在別人幫助你的同時,幫助他建立起他的影響力。
然而,要讓他知道幫助你的價值遠大於他花出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做到三個累積,這也是心法的三個精髓(三個變成):把他(尋求幫助的人)變成自己人、變成他的貴人、變成會說出他的貢獻的人;這三個變成可以總結成,在尋求幫助前,需要經營自己,同時真正關心他人,這會成為我們需要求助時的利器。
◼︎技巧:下次最有機會幫助你的人,或許是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心法幫助我們融入思想中,技巧幫助我們快速實踐,這裡總結成2錦囊、4個要、6個不要,最後分享化敵為友的特效藥。不知道你有沒有拒絕過別人,路上賣愛心筆、喜憨兒賣餅乾、殘疾朋友的口香糖;在拒絕後,心裡是不是多少有點罪惡感?所以,當我們提出第二次要求時,就利用這個罪惡感(這是人性,除非他不是人!?)兩個錦囊分別是:第一、設計一大一小的請求,先詢問大的,被拒絕,再問小的,通常成功機率提升40%;第二、幫協助者分類,通常幫過你一次的最容易再幫你第二次、拒絕過你越多次的越容易在下次幫你。接著分享,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四個「要」:
- 要各別詢問:雖然比較花時間,但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 要說清楚需求
- 要對方做得到:設身處地為他著想,對的人幫對的忙
- 要開放心胸:指得是需要留點彈性,能達成目標就好,不用太強硬
再來是最容易犯的大忌,六個不要:
😣1. 不要過多道歉:一直道歉讓別人感覺這個忙不值得幫
😣2. 不要一直提到「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拜託,沒有人義務幫你
😣3. 不要強調對方有多熱心:別人熱心他知道,不用你來提醒他
😣4. 不要說只是幫個小忙:一句話惹怒幫你的人
😣5. 不要低估別人的付出:別人的時間也是時間
😣6. 不要提別人之前欠你的人情:沒有一種道理是你幫別人,別人就要反過來幫你
最後,找不喜歡你的人幫忙,有時候能化解你們之前的誤會,甚至建立起好的關係。
總結
上了社會大學以後,才發現任何問題的源頭都是人,人真的是非常複雜的動物,也剛好,我們都是人,拜託失敗了又怎樣?反正,nothing to lose;但因為犯了很多低級錯誤而毀了你的人格,那就得不償失了,以上分享這本哥倫比亞大學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課,祝你在未來拜託路上一路順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