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放下即自由

林安
·
·
IPFS
我就这样顶着「自由职业」的标签,渐渐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标签。我知道很多人羡慕我,赶上了好时候,有一个这么棒的起点,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了今天。出书、创业、做品牌、组团队、当博主。这些年,不断有人想重走我走过的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享受这种状态,一度沉溺其中。直到今年,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崩溃提醒我:也许,你该停下了。

“大家好,我是林安,一个不上班六年,采访了100+自由职业者的内容创作者。”

这是我今年大部分时候介绍自己的方式。

辞职以来,一直用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和事情定义自己,就像上班时用平台定义自己一样。

当有一天,我厌倦了贴在自己身上的这些标签,想要撕下它们时,却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个“身份认同危机”。

撕下这些标签后,我是谁?对别人还有价值吗?

这些问题,总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出现。

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彻底离开职场前。

-

2018年,我开始辞职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由于开始得早,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很快,我就在全网获得了超出意外的关注度。

于是,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我就这样顶着「自由职业」的标签,渐渐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标签。

我知道很多人羡慕我,赶上了好时候,有一个这么棒的起点,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了今天。

出书、创业、做品牌、组团队、当博主。这些年,不断有人想重走我走过的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享受这种状态,一度沉溺其中。

直到今年,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崩溃提醒我:也许,你该停下了。

1.

第一次发现自己状态不对,在今年4月初。那时我刚刚从香港旅行回来,经历了一个情绪的高峰后,又瞬间跌入了低谷。

我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每一个长假结束后不想开学的状态。

也像工作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周一早晨,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去上班的那种丧气心情。

今年进入这种状态时,我知道我在逃避些什么,但我选择了忽略它们。因为,5月,我有一场“硬仗”要打。

2023年春节,整个团队整装待发,决定大干一场。

没想到,曾经让我决定大干一场的事业,在2023年的春天,遭受到了来自个人情绪的极力抵抗。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遍给自己洗脑:

“我只是太懒了”

“我只是最近状态不好”

“都走到这里了,不要半途而废”

“那么多人看着呢,快点好起来”

一边是大脑在PUA自己积极努力;另一边是诚实的身体和情绪:起不来床,没法行动,心情持续低落,食欲不振……

负面能量就这样,一点点从自己身上,慢慢蔓延到了身边人身上。

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人在做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时,会变得扭曲丑陋,做什么都不顺,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夏天,当我察觉到团队里有人也在负重前行,独自挣扎时,一切已经晚了。

懊悔、愤怒、无力、委屈、恐惧、绝望…..

之后的整个秋天,我被这些看不见的情绪折磨着。

2023年,是我把爱好变成事业的第六年,也是我创业的第三年。

这一年,“自由职业”4个字,成为了我最大的不自由。

2.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找不到答案,于是把问题归因在了外界,制造了更多心理问题和人际矛盾。

直到今年夏天,我在一次线下共居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我看到了一句话,大意是:兴趣、生意和事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好像看到自己一直以来痛苦的根源——我把这三者混为一谈了。

自由职业初期,我把兴趣变成了职业;创业初期,我把职业变成了事业;去年到今年,我甚至想把事业变成生意——痴心于把“商业与情怀”完美融合。

结局就是——既不商业,也不情怀。还在来回撕扯中差点把自己搞成精神分裂。

9月,我陷入了有史以来的人生最低谷,每天都想发疯,却无处诉说。

某天晚上,我找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倾诉,对方告诉我:所有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使是愤怒,也要接受它。

我开始练习感恩。感恩所有曾经给我带来负面情绪的人和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它们。

我也开始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我知道你现在的感受很不好,没关系,就让它跟你静静呆一会。”

当我决定接纳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有负面情绪,我的心好像开了一个洞,过去所有那些不好的情绪,如黑色的浆液般,缓缓流了出来。

我再次拥有了一颗鲜活跳动的,红色心脏。

10月,“我想,我已经准备好去面对那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我告诉自己,“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

3.

2023年,我允许一部份人从生命中流失了。

但这并非坏事,告别旧的关系才能让新的关系生长出来。

今年最让我庆幸的改变是主动走出去,建立了非常多来自线下的真实关系。

其实过了30岁,对于自己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已经越来越清晰。在人际关系中,也丝毫不愿意委屈自己了。

相比朋友的数量,我更在乎朋友的质量。

春天,我去香港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疫情几年在线上培养的友谊,在线下因为一起经历了更多时刻而变得特殊。

夏天,我去福建和广州旅行办公了20多天,一路上见了很多人,也开始恢复了视频采访,时隔多年,我再次找回了创作热情。
秋天,我和认识七年的朋友决定一起搬到郊区合租。这对独居6年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却也是无比正确的改变——我变得更懂享受生活了,也有了健康的情绪出口。

秋天的尾巴,我一个人去欧洲旅居。有时人真的只有走出去,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才能激发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那种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兴奋感,终于再次回归到了我身上。

春夏秋冬的四次出行,带给了我无限能量,每一次生活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时,都是旅行帮我重拾了生命力。

4.

带着这股力量,我终于有勇气面对那个我内心深处一直知道,却不敢直面的问题:

“你真的热爱你的工作吗?”

“未来社会,希望每个人都能热爱自己的工作,让工作不再是一件充满抱怨的事。“

这是我在2019年出版的书《只工作,不上班》里写的一句话。

如今,我自己却成为了那个不热爱工作的人。

这一年,我越来越难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成长、热情和价值。相反,它在消耗我的能量,让我变得越来越讨厌自己。

回想当初从职场离开时,我不也是这种状态吗?

那时,我的选择是跳出舒适区,一头扎进陌生领域探索新方向。

这一次,我隐隐约约觉得,可能要再一次跳出舒适圈,进入一个全新领域书写人生脚本了。

过去,我获得了非常多“勋章”,它们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好像可以一直戴着这些勋章走下去。

今年经历的一切,却让我很想清零一切,重新开始。

-

10月,我给自己放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假期。

辞职6年来,我不敢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万事以工作为先,渐渐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自律又厉害的“内卷机器”。

这一次,我只想让自己停下来,休息。

我当初做自由职业,是希望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但是自由职业这几年,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平衡过工作与生活。

在去欧洲之前,我告诉自己:我的人生值得一个心无旁骛的悠长假期。

十一月,坐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湖边,面对绵延不绝的雪山和湖泊,我听见一个微不可闻的声音,在我的心里轻轻说:其实,你想要的生活,从来都不是那一种。

在雪山下,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几年后,你想成为那些成功的榜样吗?”

答案是:“我不羡慕他们,也不想成为他们。”


“你的理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什么?”

答案是:“亲密健康的关系,自己认可的作品和平静的内心。”

“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是:“花光积蓄,回去上班。”


就像六年前离开职场时我问自己的问题一样,这一次,我再次得到了答案。

决定放下的那一刻,我像一个溺水很久的人,终于浮出水面,重获了大口呼吸的快感。

直面恐惧,才能忘却恐惧。

当我决定撕下自由的标签,自由又再次,降临到了我身上。

这是我起起又落落、自由又不自由的2023年。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今年的最大收获吧——敢于放下,才会收获新的开始。

如果你此刻也正在经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不要慌张,也不要着急,请相信漫长的黑夜之后,是黎明。

2024 年,希望我们都能从心出发,离想要的生活更近一点。

-end-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由职业的不同阶段,他们过得怎么样?

他靠几十款奇葩包走红网络,被称“箱包界爱迪生”|100个不上班的人

5月复盘|反内卷,从做一些不用坚持的小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