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有諦念 生寄死歸

臨床心語:擱淺在西伯利亞的臨床心理師
·
·
IPFS
·
生寄死歸,指的是明白自己活著時只是寄養在花盆裡,死亡的時候,就回歸到大地。

願有諦念 生寄死歸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生寄死歸,指的是明白自己活著時只是寄養在花盆裡,死亡的時候,就回歸到大地。


當我們看到青山綠水不會特別稀罕是因以為自己仍有無盡的時間,不斷把自我投放到將來的想像,我們自以為永恆的東西總有一天會碰壁,極限必然來到,而生死學就是處理這種生死極限的問題。


花盆的英文是culture,也就是文化。我如果一個東西放在花盆裏,可以活着,但是不能發展,同樣的道理,因如果永遠住在同一個花盆,就發展不了。


生活裏製造我們的感覺平日不會出現,但當生命遭到無上的侵襲,例如身體狀況變差,諦念,某種特別的決意,就有機會出現,人會發現有的情況都是「有時」;快樂有時、舒服有時、痛苦有時、總會碰到某些極限、當這種挫敗感出現的同時,通常會產生另一種遊戲性格,佛教的用語時「遊戲三昧」,梵文三摩地,即是一種沒有嚴肅意涵的專注、沉靜與沉穩,此時,人就更容易照見森羅萬象的本質與反思自身的存在。


聖嚴師父圓寂前許下的「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到底人的經歷有多豐富、悲心有多大才能發下如此大願?


#生死學十四講 #讀余德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臨床心語:擱淺在西伯利亞的臨床心理師痛苦是清醒的人才能擁有的享受🍷 痛楚無可避免,但人能選擇不為苦所困 臨床心理師 Clinical Psychologist 流派取向:榮格 x EFT|沙遊| 遊療 專攻議題: 創傷心理|非物質成癮|專注力培養 讓我們保持安靜,跟隨內心的指引, 神祕的命運知曉每一粒塵埃的一生, 讓我們講述我們的故事, 如一粒微塵。 - by Rūmī 封面攝影:Julissa Helmuth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遺忘與尋覓間探求 夢想與愛情的平衡點

如何療癒山道猴子的情傷? 情緒焦點治療下的情傷療癒之道

當生命的負擔太沉重:重新詮釋「輕生」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