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基本生活的缺乏社工能做什麼?:初訪Mafraq非正式難民營
IPFS
這週有機會去到約旦北邊Mafraq省的敘利亞難民營拜訪。
約旦約有130萬名敘利亞難民。難民的居住環境可粗分為三種,一種是由聯合國與政府共同管理的正式難民營,另外有些是混居在一般的約旦住宅區,最後則是居住在空地上非正式的難民營。大部分的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多將資源投注在正式難民營,其他的難民較難取得相關資源。
我們拜訪的難民營屬於非正式難民營,位於農場裡,共有23戶。農場主願意讓他們使用土地,並提供電力及用水,並提供工作機會,男性一日的工資為6JD(240台幣)。
難民營的處境相當艱難。農場位置偏遠,但敘利亞身份在約旦不可以取得駕照。因此營區內的居民不論是要外出採買、上學等都需要花錢請他人協助載送,更不用說出外工作了。農場主提供的農業用水不可直接飲用,但難民在經濟困難的處境下不太可能購買飲用水,因此家扶前兩個月協助裝設了水塔,每月請水車前往補水。另外可見電線未經妥善設置散落在地上,進入雨季後將非常危險,隨時有觸電的風險。而居民反映現在最急迫需要處理的議題是廁所。現有的廁所多已老舊無法使用,基本的生理需求都難以滿足。
這是我第一次進到難民營。在營中的短短一小時左右,我快速思考並詢問學童如何去學校、營區由誰領導、工作機會等議題,但回到辦公室後靜下來反思才意會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不先解決廁所、用水、帳篷修繕等最基本的生存議題,要怎麼考慮到教育及社區發展呢?盤點自己過去所受的訓練裡,並不包含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提供。除了提供經費協助建設基礎設施,還能做什麼呢?不論是敘利亞、巴勒斯坦衝突的起源或是難民身份的公民權,都是結構性的議題,作為外來的非政府組織能做什麼?我沒有答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