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政治?史上唯一奥运比赛前三名都被骂成狗的政治风波 | 体育行动
以下为视频文稿。可在文章底部所列平台关注。
3月底在南京举办的女子重剑世界杯上,乌克兰运动员希望借助比赛契机表达政治主张,被工作人员阻拦,网友一片热议。有一些人说体育比赛无关乎政治,在体育赛事里发表政治言论不适合。
暂且不对此事做分析,先让我们回到1968年,介绍一个在体育赛场上的行动。
1968年,在人类当代历史上,算得上是重要的年份。越战,美苏冷战,布拉格之春,阿波罗登月,世界各国爆发的反独裁、环保、反核、女权、种族、反殖民、反战运动等等。也在同一年,美国的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罗伯特肯尼相继被暗杀,尼克松被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让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平权运动的风向调转。
看上去1968是被国际政治局势左右的一年。但当年还有一个可以让人忘记政治的机会,那就是墨西哥城奥运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彩色电视转播、第一次使用电子计时器的奥运会,却因为一次有着政治倾向的行动,被人铭记。是什么让奥运会这个不该涉及政治的体育活动,被政治事件所影响?奥运会所谓的政治中立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乌鸦。
今天介绍的行动由美国六十年代的两位田径巨星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发起。也许今天的你没有听说过他们,但在美国甚至是世界田径史的地位可以类比为刘翔这个级别的。John曾两次打破或追平世界纪录,Tommie则有7次打破个人世界纪录,其中一项记录曾保持了44年之久。
在参与68年奥运会的前一年,他们加入了一个叫Olympic Project for Human Rights奥运人权计划的组织,由同为黑人的美国社会学者Harry Edwards发起,主要关注在体育领域的种族主义,抗议种族隔离行为。大部分该组织成员都是非裔美国人,但也有哈佛大学赛艇队这样的白人运动员支持。
简单说一下种族隔离是什么。从1800年代到1960年代间,美国有一系列支持种族隔离的地方和国家法律,包括公共场所设置白人和有色人种区域、黑人没有投票权、禁止不同肤色人结婚和性行为、找工作限制等等。实施类似法律的国家还包括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和南非等。在美国,这些法律虽然在1964和65年被推翻,但有色人种依旧受到系统性压迫,人们对种族问题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而在体育界,黑人因出色的身体条件,在很多项目表现强势。这非但没有带给他们平等的权利,反而被媒体利用来佐证自己的国家在平权方面做得不错。
当时的奥运人权计划抵制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他们的诉求有四个,一,奥运会应拒绝让罗德西亚和南非参赛,因为这两个国家依旧采用种族隔离法律,这条诉求后来确实发生了。二,恢复拳王阿里的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头衔,他因反越战被剥夺职业比赛资格、剥夺奖牌。三,国际奥委会主席Avery Brundage下台,Avery Brundage是个种族主义者,曾支持纳粹德国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支持德国禁止犹太人参赛等。四,聘用更多的非裔美国助理教练。
显然四项条件不可能都达到。在深思熟虑后,Tommie和John决定继续参赛。他们认为作为运动员,他们有机会利用奥运这个平台发声。John Carlos后来说道,他们去参与奥运会,不是为了去参加比赛获奖的,而是为了去发表自己的言论,比赛只是一种表演,只有发挥好了这个表演,他们才有获得发表声明的机会。
我们中国球迷比较熟悉的篮球巨星天勾贾巴尔,就因为在美国的种族平权问题拒绝参与奥运会,他的理由是“这种代表国家在外面拿金牌,但回家就受到压迫的生活毫无意义。”美国队的其他人或多或少都猜测Tommie和John会采取行动,只是不知道他们会做什么。但也有怕事儿的,美国田径队传奇人物Jesse Owens,作为黑人运动员,他曾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眼皮底下拿了4块金牌,粉碎了希特勒想借用奥运会宣传纳粹种族理论,却告诫美国奥运代表队黑人运动员,别节外生枝。
除了全球的种族问题,1968年10月2日,在奥运会开幕前的十天,墨西哥城还发生了一起屠杀。当时墨西哥国内因执政党数十年压迫人民,关于土地、劳工、腐败、民主等问题的抗议游行不断,为了不阻碍奥运会体面展开,政府采取武力镇压,造成300-400人死亡。这也构成了运动员们抵制此届奥运会的另一个理由。
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参与的男子200米短跑比赛一共两天四轮。轻松突围预赛、1/4决赛和半决赛后,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站到了决赛赛道上。1968年10月16日下午5点50,决赛发令枪响。Tommie很快就占据了领先地位,John Carlos紧随其后。进入直道后,John Carlos有些左顾右盼。他后来回忆道,他在查看队友们的位置,希望可以一起登上领奖台发表声明。也许是分心,也许是过于自信,一个本在自己身后的白人运动员突然超车完成比赛。最终Tommie Smith以19.83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获得金牌,这也是奥运会改为电子计时器后的第一块200米短跑金牌,John Carlos的20.10获得铜牌。后来居上,获得银牌的白人运动员名叫Peter Norman,来自澳大利亚代表队,他的成绩为20.06,至今仍然是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男子200米短跑记录。
取得前三的Tommie和John展开了自己的行动。由于奥运颁奖典礼是不需要运动员发表感言的,他们盘算了一圈他们已有的身边物件,决定以一种具有视觉效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在登台过程中,两人胸前佩戴者奥运人权计划标志。手拿跑鞋、卷起裤脚、穿着黑色袜子,代表着非裔美国人的贫穷。John Carlos脖子上戴着一串珠子,代表曾在美国南部受到私刑迫害的黑人同胞,同时他敞开美国队运动外套,代表着被遗忘的蓝领工人,里面的黑色体恤遮住了美国队服,代表对无法自由表达的耻辱。Tommie Smith脖子上戴着黑色围巾,代表历史上被遗忘的声音和黑人荣耀。此外,Tommie Smith还准备了一幅黑色手套,本来打算如果获奖要和奥组委主席Avery Brundage握手,可以不用直接触碰到他,以示抗议。后来Avery Brundage没有出席颁奖典礼,所以他们决定一人一只手套,奏国歌时,两人握拳举手,代表黑人权力和团结。面向着国旗低头致意,代表对未来的愿景和信念。
这个抗议形象,被看作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经典瞬间。后来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曾多次复刻这个动作表达自己的态度。
此次行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银牌获得者Peter Norman并没有置身事外。当他在运动员通道得知两人的行动计划时,Peter表示支持并愿意加入。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其他配饰,Peter向一美国赛艇队的白人运动员借了他佩戴的奥运人权计划标志,戴在胸前。在那个年代,澳大利亚也有人种隔离政策,不仅针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有歧视政策,也禁止非白人血统者移民,甚至白人可以强制领养原住民的孩子。所以此次行动实际执行人为三人,为人的平等权利在体育届的最高舞台而发声。
说到这里,看上去一切都向着英雄凯旋的故事发展,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下台后,他们在观众被狂嘘,几乎是被当作过街老鼠。由于奥运会被认为是无关政治的国际体育赛事,他们竟然在直播中做如此出格的行为,引起轩然大波。奥组委主席Avery Brundage威胁要对整个美国田径队禁赛,很快,Tommie和John就被美国代表队除名,立即离开了奥运村。后来,两人再也没有参与过田径比赛,要知道当时他们的年纪分别只有24和23岁。时代周刊写到,“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会的座右铭,更愤怒、更肮脏、更丑陋却更能描述在墨西哥城发生的事情。”回到美国后,他们因为此次行动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找不到工作,商业资助受损,孩子们被嘲笑,甚至还受到了死亡威胁。John Carlos当时的妻子也因此事带来的影响几年后来自杀。而当年26岁的Peter Norman虽然没有被立即开除出澳大利亚队,之后200米和100米成绩即便达标数次,也没有被澳大利亚代表队征兆参与四年后的慕尼黑奥运会,后来一度兼职做一些屠夫、健身房教练、工会负责人的工作勉强糊口。
虽然世界别的国家并没有觉得这个行动有多大问题,可随后的几十年间,三人都在自己国家承受着社会和经济压力,也只是在近些年才稍有好转。尤其是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近些年已经被认为是民权运动的代表人物,经常出现在媒体、课堂、书籍中。时隔48年,2016年美国奥委会才公开向他们道歉,2019年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同年美国奥林匹克和残奥委员会宣布他们不会惩罚在未来奥运会赛场上抗议的运动员。
但Peter Norman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以他的运动成就本该在澳大利亚体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身处在非平权运动中心的国家,他始终都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就连2000年本土举办的悉尼奥运会都没有邀请他作为工作人员参与。John Carlos曾说,如果我们的遭遇像是被打了,那Peter要面对的是整个国家并独自受苦。
他本人也异常低调,2005年艺术家Rigo 23在圣何塞州立大学为他们三人塑像,Peter Norman要求把自己的位置空缺,这样拜访者就可以在银牌的位置和另两人合影。2006年,年仅64岁的Peter因心脏病去世,John Carlos和Tommie Smith为他护送灵柩。2012年,澳大利亚众议院通过动议,表彰他在体育和人权领域的特殊贡献,并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没征兆他而表示道歉。2019年,澳大利亚田协与政府合作竖立Peter Norman铜像,在田径组织内部将10月9日定为Peter Norman日。
我们时常说,体育不关乎政治,体育精神属于全人类。奥运会从成立起也的确在章程里明确提到奥运会不参与政治事务。其他的国际赛事包括国际足联、国际篮联、国际泳联等都有相应条款,但这不意味着赛事可以完全与政治因素摆脱干系。1933年,奥组委赋予德国柏林举办1936年奥运会,正值纳粹德国掌权,希特勒把该赛事看成是宣传纳粹的最好途径。1940年,因为日本几年前对中国满洲里的侵略,日本东京奥运会被英国等国抵制。如果奥运会真的完全不能介入任何有关政治的事项,那奥组委支持纳粹德国和日本举办奥运会是否也合情合理了呢?
2020年国际奥委会修改了章程,在第50条运动员心声里重新划定运动员抗议的范畴,表明会考虑每个个案的背景决定制裁范围。体育运动是否可以关于政治,不是一个是或否的二元问题,而是一个综合评判。人类普世价值、当下的政治局势、参赛国、参赛运动员在多大程度上因政治事务干扰竞技本身都是评判标准。
我想,国际赛事关于不涉足政治的章程也可以理解。今天的职业体育其实已经不仅是运动员对荣耀和体育精神的追求,也是满足着全世界体育迷的娱乐产业,它的职责是提供尽可能公平、中立、好看的比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运动修改规则是为了提倡进攻而不是提倡防守,这不是为了体育精神,而是娱乐精神。附带商业的加持,这么一个高度依赖市场的产业,势必要摒除人们的价值观纷争。
Tommie和John在采访里都表示,今天的运动员有着更大的影响力,但商业赞助成了他们更大的力量源泉,而曾经荣耀和尊严才是驱使老一辈运动员的动力,缺乏商业支持的他们对社会责任抱有更多理想。
但如John Carlos所说的,“如果我赢了,他们说我是美国人,如果我做错了,他们说我是个黑鬼,但我首先是一个人,渴望获得平等自由的人,其次才是美国公民。”要求体育比赛这种人为建构的游戏完全超越政治,那只有可能在真空里发生。我们看世界杯时津津乐道国家之间的世仇,期待奥运会里窥见主义之间的抗衡,也就不复存在了。
好,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乌鸦,有机会我们再以体育作为切入口更详细地分析其和政治、社会之间的联系。如果你也有体育相关的行动想了解或推荐,欢迎留言。我们下期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