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十部珍藏電影--我想再看一次

解璇玫
·
(修改过)
·
IPFS
·
要怎麼定義珍藏電影呢?

要怎麼定義珍藏電影呢? 想了許久。大學畢業後過了一陣子追逐影展的歲月,但腦袋中留下的片名倒是不多,當然不是片子不好,而是個人的問題。這些片子無疑已經分解成小小的分子,當年的我,該是用力吸收著可以吸收的部分,更貪婪的話,會想辦法再看一次,再拆解一次,再吸收一次,自此,影片就變成影片,結束這次的相遇,大概是這樣。當然,過往的手札或許有紀錄些什麼,不過,這次的「珍藏」,私心定義為「想再看一次」的影片,或許比較符合現下的心境。

就從許多人喜愛(也有許多人討厭) 的Before 系列開始吧。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陸續在馬特市討論過這三部片子,再回頭去看,深深覺得,在恰好的時間遇上恰好的電影,是多麼重要和美好的事啊,當然換成書也無違和感。

如果問十年前的自己,無疑會將《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放在第一位,《愛在黎明破曉時》當然是第二,《愛在午夜希臘時》果然敬陪末座,和許多人一樣。

現在看來完全可以理解,那時的我仍在緬懷巴黎偶然重逢的浪漫情懷,或者說,寧願沈浸其中,怎麼會想別開頭去,正視現實醜惡或是痛苦的一面?電影,不都是該帶著夢想/夢幻的色彩?當年該是去完維也納,也算是第一次自助旅行後才看《Before Sunrise》,看的同時除了餵養旅行或愛情的浪漫情壞,更重要的是從背景中的背景再遊一次維也納,前幾週重看了這部,重溫了男女主角年輕的純真樣貌與情感,同時也發現,維也納的景色真是少得可憐,記憶美化了一切。不過在不同年紀重看這三部,有回望過去觀影時的自己那種微妙感受。

《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法國影像大師雷蒙德帕東的紀錄片,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畫。旁白不記得了,但是影像的感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看著大師開著車,到法國的各個角落,停車,打開車廂拿出相機,架設,放底片,等待,按下快門這一連串的儀式,也欣賞了由日常生活中延伸出的創作。

《約翰伯格四季肖像》

蒂妲・絲雲頓幫伯格製作的紀錄片,裡面談到靈魂、創作、大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絲雲頓的一雙兒女也在紀錄片中現身。在紀錄片中可以以影像直接感受伯格對人類的溫潤情感,與創作日常,也可以在他與絲雲頓的對話中思考創作與人性。我好喜歡在片中絲雲頓邊邊削蘋果邊和伯格聊天,伯格一邊在畫畫的景象,下雨的午後,南法帶有涼意,但兩人身處的周圍充滿愛與世界。

《薩爾加多的凝視》

這部片很多人都說過了,不贅述。除了攝影與夫婦倆放眼世界的情懷,更想要請大家感受的是,他們對次子的愛。


《永遠的一天》

雖然劇情模糊,但視覺與聽覺的悸動仍在,這部電影中許多停頓、凝視、遠望,與音樂交錯之際,如同詩篇一般,讓人有著深深的感受。內心深處的絕望,在空無一物的大地中,放開,生出希望的幼芽。生命和大地的連結,這是我感受到的。

《午夜巴黎》

啊,有巴黎就給推啊(不是),喜愛這部片除了熟悉的巴黎街景外,更重要的是,我也是老時光控,完全可以想像那喜愛舊日時光的瘋狂與衝動,而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人,當然,也有不是這樣的人。這就是 Real life.


寫的同時,一邊搜尋可以在哪兒重看一次片子,忽然發現,有這麼多想重溫的舊片,那新片什麼時候看呢?就像總是想去喜歡的地方再次旅遊,那新的城市、新的景點呢?

Well, 想必這是奢侈的煩惱。

在恰當的時間,與剛好的電影相遇/重逢,或許這樣就夠了。


後記:

*原本想順道回一下 @fide 的三部曲,寫著寫著怕是頭重腳輕,就剪下來另成一篇(當然還沒寫完)

*記得的片名真的太少,所以還記得真的是真愛了(?),那陣子有許多歐洲影展片也是很精彩,但片名已消失在風中不復得。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解璇玫解璇玫 不旅行的時候,散步,聽音樂,讀書,發呆,說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老倫敦說老倫敦

島嶼。夢

客語新流行-00-近距離的龔德Kung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