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夢

解璇玫
·
(edited)
·
IPFS
·
旅行總是這樣開始的:剛踏上陌生的土地時總有股惶惶不安的感覺,甚至茫然;要呼吸了一會兒的空氣,踩踏了幾處所在,或是吃了喝了,與當地人講上幾句話後,才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才覺得與這個地方有所連結。

<1>

馬祖,是我第一個島嶼經驗,在十年前。

這樣說未免突兀,台灣明明就是個島嶼,生活在台灣怎麼說沒有島嶼經驗?但正如倡議海洋教育的人們焦慮的一樣,都市中的台灣子民雖然生在島嶼之境,但卻沒有太多島嶼意識,沒有與海洋共生的情感。總之,在踏上馬祖之前,我不曾有太多身在島嶼的感覺。

直到踏上馬祖。

八月末的颱風前夕,我獨自上了小飛機,在陰沈的天氣中飛向馬祖。該算是運氣好,颱風前倒不至於影響航班,前兩週訂的機票總算是不需要更動。

下了機,風大,與大島內的悶熱截然不同。民宿的車已經等在機場外,點清了人頭,寒暄幾句就驅車前往民宿。天是陰的,雲壓得好低,在芹壁的民宿外閒晃也不知到哪去好,看了地圖決定沿著濱海的小公路走到橋仔聚落。望著海那頭隱約的陸地,聽著呼呼的風聲,走在公路上的半點鐘內,沒有一台車、一個人經過。

有種到了遠方的感覺。

在橋仔聚落吃了竹筒淡菜,隨意在聚落走動,小小聚落的房舍圍著玄天上帝廟錯落著,花崗石砌成的方正房子,牆上有著反共標語,一旁晾著哪家的衣褲飄揚。路上漁網散佈,或整齊,或雜亂,有些家門口還有早上補來的漁獲。不遠處的海灣停著幾艘漁船在海裡搖晃。

沒什麼人,有探出身子的人們都靜靜地做事:整理漁網、清洗漁獲、收拾著做生意的鍋碗。

「復興中華民族」、「飲水思源」、「淡菜海帶紫菜」、「捍衛每一分鐘」,我邊唸著標語、石碑、廣告與海報上的文字,一邊順著緩坡慢慢走上階梯,在坡上的房舍更破舊傾圮,兩隻黑色公雞在路上無所事事地跺著步,無視我的出現。

沙沙沙的海浪聲一波一波持續地從不遠處傳來,沒有人聲。除了浪聲外,耳朵裡只有自己的腳步聲,與些許的蟲鳴雞叫,偶爾,海風會展現它的存在。

沿著公路回芹壁,太陽露出臉來,一旁的藍閃耀著金光,益發亮麗了起來。

呼吸著有海味的空氣,我,真的在島嶼上了。

<2>

旅行總是這樣開始的:剛踏上陌生的土地時總有股惶惶不安的感覺,甚至茫然;要呼吸了一會兒的空氣,踩踏了幾處所在,或是吃了喝了,與當地人講上幾句話後,才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才覺得與這個地方有所連結。

初到北竿時也是這樣,從芹壁走往橋仔聚落的途中還在空間轉換的迷惘中。在橋仔吃完淡菜,與店主人聊了兩句後,心才定了下來。陽光下走回芹壁,聚落與初到時的灰暗截然不同,花崗岩石塊砌成的房子在陽光下閃耀。依著山勢層層落落的方正房子,襯著藍色的海天,這美麗的景色果然不負「馬祖地中海」的稱號。

馬祖的建築屬於閩東建築,而芹壁的閩東家屋是馬祖少數完整的閩東建築聚落。在極盛期有約100多戶在此居住,但在捕蝦漁業蕭條後人口外流,聚落人數便大量減少。而此地聚落建築保持相對完整,縣政府在2000年啟動芹壁聚落古厝修復計畫,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修復後以公辦民營的方式交由民間業者經營民宿與餐廳,我住的民宿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在聚落外側漫步瀏覽這花崗石建築群,方正高大的房子,在金黃色的外牆上留著戰爭的痕跡。斑剝的碑牌上寫著「消滅朱毛漢奸」、「光復大陸」、「支援軍事作戰」等字眼,讓芹壁與其他渡假地有著截然不同的氛圍,還好這些字碑已被海風撫平了殺戮之氣,但,總是有那麼一點嚴肅的感覺。八月底的平常日,又是颱風將近的時間點,遊客稀落,整個聚落很安靜。我沿著階梯深入聚落,長著青苔的石階看得出歲月的痕跡,幾處黝黑、幾處崩落。拾階而上,發現聚落深處的房舍不若外圍氣派完整,有些房舍簡陋,也有房舍老舊,周圍的石塊剝落了幾處,這樣卻更能讓人看清楚閩東建築的構造:在石牆內側嵌著木造的建築體,精巧的木門與二樓突出的美人靠,不難想像三、四十年前這裡漁業、商業興盛之時的繁榮景象。無奈人口外移多時,有更多房舍屋頂崩落毀壞,更有些房子只剩前後兩面山牆。走在石階上,石牆邊,兩旁的花草和樹木恣意而生,倒有些像在歐洲的古老城堡中悠遊的感覺。

順著山勢往上走,眼前出現的是在高點的一條馬路,頗寬,想必是島上重要幹道。站上馬路,眼前望去又是另一面開闊的海景,啊,我站在島嶼的中央呢!沿著沒走過的小路轉回芹壁,穿過人家家門前菜園後的通道,眼前黃澄澄的夕陽掛在海平面上,周圍漸漸暗了,只有海波上的金黃閃光持續閃耀,我不禁深吸一口氣,停下腳步怔怔地望著這無法言喻的美景。

回過神,有個女聲問了句話,但我聽不懂,原來是出門澆菜的婦人用福州話問了什麼。看反應知道我是外地人,他轉而用華語問我:「來玩嗎?」,我回過頭去答:「是啊。」,但眼睛仍捨不得地回望大海。婦人微笑地說:「很漂亮噢,我們這裡就是這樣的風景。」,再和他聊聊日常的柴米油鹽水電後便與他道別。


夜,已然來到,金黃色的聚落與海沈睡。


後記

馬祖不是一個城市,我知道,充其量,他是一個「別的地方」。但,去了馬祖後,念念不忘。

似乎打開了一些平常不用的感官,經歷了大島上不曾有的島嶼生活經驗,遇到了許多熱情的人們,一直想做些什麼,但,一直沒有行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開跑,臉書上滿滿是臉友們上島的照片,當然,現今的馬祖與十年前相比,已經大不相同,有個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相似的藝術節,當真令人感動萬分。這幾年有機會接觸認識推廣馬祖話的掐米、以馬祖閩東語書寫的劉宏文老師,以及在桃園推動的「桃園。馬祖。人」計畫,還有更多不知道名字的活動與戲劇,馬祖的活力與韌性,一如當時在當地感受到的。

在一系列的影像與書寫中,獻上十年前的馬祖。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解璇玫解璇玫 不旅行的時候,散步,聽音樂,讀書,發呆,說話。
  • Author
  • More

老倫敦說老倫敦

客語新流行-00-近距離的龔德Kung Ta

懷舊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