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旅|越南:跳上駛向另一片夜色的末班車02

cyc3529
·
·
IPFS
·

【Ha Noi河內:都城火光】

繼上次Sapa後,朋友M說,期待我的河內篇,我笑了,即使備感壓力,卻仍舊享受那回憶的過程,沒有鉅細靡遺的推薦行程,沒有太多轟轟烈烈的人事物,即便跟別人說自己最喜愛的城市是一個國家的首都這聽起來頗俗氣、聽起來就很不「背包客」,但不打算理會那麼多了,也不打算用太多誇大的筆法寫這段河內。河內,輕輕地點到為止即可,因為這城市裡頭治癒我的,是得各自領略的全然自得與自在,這是我的河內,治癒我的慢河內。

如今翻看當實在日記本上手繪的河內地圖,在上頭標記我去過的地標,後來回台灣時大姊看到,覺得十分不可思議,驚呼的重點在於手拙如我,怎麼可能會畫畫,我也只是笑笑,在河內的那幾日,彷彿被治癒一般,所有在匆忙社會中以為自己已經不在具備的能力,在那些悠閒的時間縫隙裡得以慢慢、慢慢地被重拾,不用害怕被睇睨,不用害怕被評斷。

在河內的那幾天,我可以在鑽進一個又一個小巷弄之後,撿一間便宜的咖啡店坐下,一個人安靜地看著裡頭外頭的人們,任時間走過,沒有人催趕,沒有人不耐。朋友M說,她在河內這一年,中午過了一兩點要出門去買飯幾乎就買不到了,因為店家幾乎都會午休,人們也會告訴她,睡個午覺,生活沒有汲汲營營到如此,中午的小憩就是這城市的步調,她說這裡的步調治癒了她,我笑了,她不會知道的是,河內的一切,也都治癒了我。

在河內,觀光客大部分是中國人或西方面孔,數量算數一數二多的,尤其聚集還劍湖一帶,還劍湖一帶自己是很喜歡在西南側較少人的一帶走走,東北側那一塊靠近昇龍水上木偶戲院,只有去看水上木偶那次時走過。

本來預計只在河內停留三天左右,但因後來發現本來預定的下一站高平省(也是北邊中越邊界的一個省份)交通較不易到達且較貴,後來便只去了較近的寧平省,但那是後話了。也因為後來行程的更動,反而在河內意外多出好些天,大約待了近六天,卻也因此看到些有趣的事物。

首都河內,一些城隍古蹟免不了,但並沒有刻意停留,實在疲於追趕那些旅遊書上所寫的景點,幾乎都是十分隨性的在街道亂走亂晃,花市、咖啡店、底片店、二手衣服店、小首飾店,甚至大型shopping mall也好奇而進去過一次。

當地朋友、去河內交換的朋友M跟陸陸續續後來一些去過越南的朋友,大部分的人都說相較於南越的胡志明市,北越河內人比較冷漠、比較不近人情,光語言也可以略知一二,南北越語其實在一些用字上有些差異,但北越的語言因為是官方語言,因此學校教材、公部門用語都統一是用北越的語言,也因此形成一有趣的現象,南越人都聽得懂北越的人在說什麼,但北越的人有時則會聽不太懂南越的人的語言。

也有當地人說首都交通比較混亂吵雜,基本上比起南越,也是較少受人偏好的,然而也許因為待得時間最長,反倒對於北越比較有種說不上來的喜愛,那些生活的肌理靜靜躺在小巷弄裡,用最慢最自在的步調,晃著晃著。

/街頭/

在河內,最喜愛的部分毫無疑問是街景,初來此地的第一個早晨就被拋下一震撼彈,去Sapa前,在市區一大早上車,望著窗外,不想放棄這城市任何一幕,經過一些尚未開門營業的店家,鐵門上的塗鴉兀自靜立,經過一些賣早點、農貨的老婦人,扁擔上的食物被買進賣出,忽然一個紅綠燈轉角,我看見有人在人行道上打著羽球,沒有架網,就兩支羽球拍、一顆羽球,早晨六點半。

後來從Sapa再回河內時,可能經歷過了第一天的震撼彈,對於其他人行道街邊會遇上的驚奇事物已經不至於大驚小怪了,這大概是每到異地,觀察到在自己身上最有趣的變化,發現那些差異,發現打破一切自己本來所以為理所當然之物,那自我覺察的過程,在腦袋運作著,覺察那些我本來會視之為怪異的人事物為何使我感到怪異、感到恐懼、感到不舒服,覺察那些我與他們的差異、他們自己與自己的差異。

繼續回來講街頭吧,河內街頭處處驚奇,隨意拍到的每一景,幾乎每一張都可說出篇幅滿滿的一故事。一個人背包客的旅程可以很隨興,河內便在剛剛說的意外之下成了我停留最久的一站,河內市區裡沒有去很多景點,大部分時間是很悠閒地到處走,去嗅聞他們生活的味道,而他們就這麼慢慢走過時間的縫隙。

在越南,人行道像是小時候玩的扭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麼,你永遠不會知道拐過下一個街角,會是賣bún cha(烤肉米線)的路邊攤,還是賣che(一種加了椰奶、粉圓、仙草、粉條、紅豆、綠豆、大豆的甜點,再撒些碎冰,在十五度的河內街頭,當地人堅持),抑或賣著因應年節(越南也慶祝農曆新年,稱Tet)而起的鮮花、水果、禮盒,或擦皮鞋的少年、鎖匠、機車行老闆大叔,或悠閒玩著手機的grabike司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巧克力是什麼口味。

而走到較郊區、較少人煙一帶時,街景從人遞嬗成了牆面上一格格塗鴉或貼紙,途經河內近郊的西湖附近的住宅區時,就是那樣的光景,這裡的街頭安靜許多,牆上貼著許多很像越南版的「包通、搬家、貸款廣告」,喜歡在巷弄裡捕捉巷這樣日常、這樣市井,卻有這樣可以代表我對一地、一城市的印象與氣味的東西。小小的巷子裡,水氣與酸雨鏽蝕過房屋的鐵門與鐵窗花,彷彿可以聞到上一季雨季雨絲敲打靈魂的聲音。那些電話們孤獨地躺在刷白的壁上,或深或淺,昭告他們曾經存在的痕跡。

朋友M說越南人喜歡聚在一起的感覺,人們群聚在人行道,或是警衛、或是在路邊直接做起生意幫人剪髮的理髮師,或是街販阿婆、路邊攤老闆、修皮鞋的鞋匠、等待的客人、餐廳廚師出來透透氣抽菸、躺在機車上聊天的grabike司機,這些人本來也許不怎麼認識,但聚在同個人行道一角,也許借支菸,也許聊聊天氣寒暄一會,或也許只是在路邊因低溫而升起一小團爐火(就地取材,路邊遺落的木板、紙箱、廢紙都丟進火堆裡)。

走在冬天的河內街頭,看到河內街頭起火取暖的一位警衛阿伯,氣溫大約十五度上下,不算太冷,但也許重點是因為越南人喜歡聚在一起的感覺吧,三不五時隔個幾公尺,就可以看到人們群聚在人行道邊、圍著燒起火的一團小小爐火,火光不大,卻彷彿有種力量,吸引人們、安撫人們慌亂雜沓的腳步,有時甚至幾乎只升起少少的灰燼,但暖暖手、暖暖心,總是夠了。

第一次看到時我還不可置信,爐火在我們的生活中相當疏離,常被告誡那屬於危險之物,但在這裡、十五度、些許濕氣的空氣,火是溫暖貼心的小夥伴,是以路邊維生的人們的日常,是拉攏了人們疏離的心的媒介。話家常、關心、問候,或只是就這麼凝視火堆。

/咖啡店/

越南咖啡文化十分盛行,市區幾乎每三五公尺便一家,密度幾乎可以媲美台灣的手搖飲料店,而在鄉下密度有稍低了些,但仍舊為數不少(就是在台灣你覺得幾乎不可能開得成一家咖啡店的那種鄉下,卻實實在在至少有近五家的咖啡店)。

(另外,這裡咖啡文化盛行到什麼地步呢,親眼看見有些背包客棧在自家的小神像前拜的是一杯杯的黑咖啡!)

越南的咖啡店,基本上可以分為幾類,連鎖的、獨立的小店、還有路邊攤性質的咖啡店。

較知名的連鎖咖啡店,如Highland coffee高原咖啡或Cong Caphe共咖啡等,自市區的密度之高大概也可以用台灣的便利商店來比擬,這些咖啡店的價格幾乎都落在25k越南盾到40k越南盾左右,約台幣34到54元左右,而咖啡店的座位部份有分室內跟室外的座位,在台灣的連鎖咖啡店,通常室外座位比起是內座位的比例是十分少,但在越南,有些幾乎可以說一半一半,比起台灣的連鎖咖啡店亦強調內部的裝潢及氛圍,基本上越南的咖啡店,室內也不會特別強調些什麼氛圍,室外更是各夥隨興撿個位置坐下(有些甚至坐小板凳也十分自在),點起菸,就這麼邊抽著菸、邊聊天、邊喝著咖啡,沒有人會來噓你,沒有人會覺得這樣俗氣。

而其實也正因如此,星巴克曾經有想過要進駐越南,但是在這裡的生意都並不是很好,實際走過一遭後,原因顯而易見了,這裡的咖啡店,只屬於越南。

第二種是獨立小店,但這幾乎都只集中在大城市,或觀光客較多的城市,例如這次去的河內、會安、胡志明市,而其他如沙壩、多樂就幾乎不見這樣的咖啡小店。

而越南獨立的咖啡小店的確也令我驚豔,簡單來說,看過那些小店,就會特別不屑於那些覺得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沒什麼「文化」、沒什麼好玩的人,如果在台灣就常跑一些氛圍特別的獨立咖啡店,其實河內跟胡志明的小巷弄裡頭都不太會讓你失望!

本來請朋友M推薦一些,後來由那間店的粉絲專頁連到越來越多其他的咖啡小店,距河內火車站機車車程約十分鐘,拐進小巷弄裡,不起眼的轉角,幾經問路過後才抵達,要先穿越一片停車場才會看見透著些為昏黃燈光的老宅,一間叫X-Lab的咖啡店,有些文青感的小店,底片、底片相機、音樂、古物、老房,一些老舊的菸味(恍惚間,會不自覺誤以為回到高雄的灰咖啡XD),店員說他們有另外一間攝影藝廊也在河內市區裡頭(臨走之前店員還跟我說可以去哪裡買拍立得的底片,還寫地址給我XD),老實說,也喜歡觀察各地所謂的文青們的樣子,即便這樣的風格與風潮把我們帶往越來越相似的地方,但也喜歡觀察著這樣的改變。文化不會靜止不變,有新也有舊,別再富異國情調地一味想像「越式文化」了,新的、舊的,雜揉著些許矛盾與對比,就是這樣的河內。

另一間喜愛的咖啡店叫Tranquil books &coffee,一樣位於一不起眼的小巷裡頭,但我愛到甚至還二訪!有別於X-Lab的人比較多是當地的文青們,這裡的色調明亮許多,聚集著大部分是大學生,或在越南交換的外國學生,室內有一面大書櫃,樓上小閣樓的空間鋪著木質地板,閑散著些柔軟的抱枕。點了杯nau,分成Hanoi style(河內style)跟South Vietnam style(南越style),前者加coconut,後者是milk,甜甜的奶類墊在底下,再倒入越南咖啡的esspresso。一次是坐在小閣樓上的一個角落邊,靠著抱枕,讀著書,在異地的行腳中稍作喘息,另一次則是坐在室外露天座位,一點點的天井瀉下午後的陽光,小巷內安靜窩著的感覺,像小貓一樣躲進巷弄。

第三種是路邊攤性質的咖啡店,這有點難以言喻,簡單來說就是外觀長得既像台灣的檳榔攤,又有點像柑仔店的半室外店面,幾片布篷簡單搭起,就擺起幾張桌椅在外頭,裡頭則是簡單的一個調製咖啡的洗手台,加一個冰櫃裡頭放了些其他的罐裝飲料,在更裡面一點就是他們自家的起居空間,這樣的咖啡店在鄉下跟市郊的公車總站附近十分常見,之後一次在這樣的店有些特別的經驗,這之後會提及。

越南在全球的咖啡豆產業鏈裡,以生產羅布斯塔種為主,且生產的羅布斯塔種的產量幾乎可說是全球數一數二,產地幾乎集中在中部內陸高原地帶,羅布斯塔種相對於阿拉比卡豆來說,因為品質較參差,因此較常拿來製成即溶咖啡等加工製品,或是製成需要加牛奶的義式咖啡系列,而十分有名的越南咖啡正是用冰咖啡加滿滿的煉乳製成。

發現越南人喝咖啡有幾個特別的習慣,其一為特愛冰咖啡,偷偷觀察其他客人點的咖啡,會發現冰咖啡之於熱咖啡的比例真的十分懸殊,甚至後來一次因為語言隔閡老闆娘聽不懂我要什麼咖啡的時候,她預設地就直接出了杯冰咖啡,滿滿的半杯冰塊的那種。

其二為即使已經晚上、甚至深夜,那些連鎖咖啡店的室外空間,仍是座無虛席,越南人並不介意晚上喝咖啡,甚至許多咖啡店其實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後來曾經問過一位當地的朋友,為什麼越南人都喜歡或習慣深夜喝咖啡,不會擔心睡不著嗎,她大笑幾聲說她也不知道,她自己就沒有辦法,但是這在越南真的很常見。

/市場/

河內著名的傳統市場同春市場,當然,也是蜂擁著最多觀光客的,在逛了很多的傳統市場後,其實當地的傳統市場跟台灣的市場差不了太多,當地的一個朋友也這麼笑著問我,但仍是有些小細節,與台灣的氣味不同。一樓多是觀光客,但上了發出吱吱聲的電扶梯,二、三樓人潮明顯稀疏許多,由談話也可推知多半是當地人,生活用品、布匹等等,在我聽不懂的語言間討價還價著。後來還有去過中越會安的另一傳統市場,狹窄的走道堆著高高的生活雜物與零嘴,陰暗的室內市場空間,一個個店鋪卻都點起燈光,老闆們好整以暇地發呆、吃麵或談天,午後人潮稀疏時甚至另一頭唱起了卡啦OK,歌聲在市場裡頭繚繞著,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般奇幻。

/花市/

在河內西湖再過去一帶,有一叫Quán Bá的夜間花市,有趣的是每天晚上十一、十二點,開始一輛一輛的卡車載著一束束鮮花進出,凌晨一、兩點是花市的批發大戲,三、四點天未亮,批發的卡車便已褪去大半,白天便是零星的花攤的零售,因此有一說,這是夜貓失眠,情人半夜約會殺時間之去處,而我去的時候是白天,人潮以稀落大半。另外一次在胡志明時也去逛過夜間花市,人潮洶湧,在晚間八、九點(因農曆新年將近,買花需求增加,花市也跟著「提早」開市),甚至在花市附近發展出另一小夜市呢。

/龍邊橋/

跟朋友M說想看紅河,她推薦去龍邊橋上看看,坐grabike到附近後,想說自己走過去,但後來其實也沒看到紅河,因為目光被鐵橋下的塗鴉及幾攤攤販吸引,時間接近過年時節,不只在這裡的龍邊橋下,不只在花市,在同春市場附近熱鬧的地方等,也都可以看見處處都有一些騎著腳踏車,或負著扁擔的阿婆,在賣著顏色鮮豔的花。

年節將近,異地的人們動身歸鄉,讓我送你花一朵。

--待續--

同步發表於medium→

https://honey20141130.medium.com/%E6%97%85%E8%A1%8C-02%E8%B6%8A%E5%8D%97-%E8%B7%B3%E4%B8%8A%E9%A7%9B%E5%90%91%E5%8F%A6%E4%B8%80%E7%89%87%E5%A4%9C%E8%89%B2%E7%9A%84%E6%9C%AB%E7%8F%AD%E8%BB%8A-710524bb8975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yc3529做枚蒼涼而淒美的枯葉,要倔強而敏銳。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hrowback 2021
8 篇作品

20210612 阿峰今天沒有來

20210604 皇都電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