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台《我們的好聲音演唱會》專訪感想
最近喺面包台睇咗《我們的好聲音演唱會》嘅專訪,心情幾複雜,一方面覺得感動,另一方面又有啲唏噓。呢場演唱會喺屯門大會堂舉行,請咗資深歌手莫鎮賢、鄭瑞芬、劉彩玉,聯同《中年好聲音》出身嘅李泇霖、何博文、張家豪,向八、九十年代經典金曲致敬。訪問入面,幾位歌手都分享咗佢哋對舞台、對音樂嘅熱愛,亦都講咗好多關於「傳承」呢件事。

感動的地方:經典不死,音樂是最好的橋樑
老實講,我自己都算係聽住八、九十年代廣東歌長大,呢一代嘅金曲對我嚟講係有種說不出嘅親切感。睇住鄭瑞芬同劉彩玉喺台上重新演繹舊歌,嗰種聲音一出,好似一下子拉返去細個喺屋企聽收音機、翻錄卡式帶嘅時候。當年啲歌唔單止旋律好記,歌詞仲特別有味道,啲情感鋪排好細膩,唔似而家啲流行歌咁快餐式、幾個月就會被遺忘。
訪問裡面,張家豪講到,能夠同以前偶像同台演出係一種夢想成真。我完全理解嗰種心情,因為如果係我,可能都會覺得興奮到唔識點形容。經典歌曲可以跨越世代,令唔同年齡層嘅人一齊感受音樂,我覺得呢個係好珍貴嘅嘢。
不足的地方:傳承與創新,真係可以並存?
不過,睇住呢類向經典致敬嘅演唱會,有時都會諗:咁香港樂壇嘅未來呢?其實每年都有唔少向舊歌致敬嘅演唱會,但對比起新生代歌手嘅發展空間,似乎仲係有啲失衡。依家香港年輕一輩唱得好嘅人唔少,但市場上畀佢哋發展嘅機會好有限,甚至有時會覺得觀眾只願意消費回憶,未必願意接受新嘢。
再者,我有時會擔心,《中年好聲音》啲選手會唔會變成「專做懷舊show」?其實佢哋好有實力,但如果一直圍繞住翻唱舊歌,咁佢哋自己嘅音樂路向會點樣發展呢?會唔會最終變成只係「時代的回音」,而唔係「屬於自己時代的聲音」?
對未來的想法:希望有更多「新舊結合」的音樂企劃
講真,我好希望見到更多類似《我們的好聲音演唱會》呢種新舊結合嘅舞台,但同時,我都期待下一步嘅變化——如果新一代歌手可以喺呢啲舞台上,唔單止翻唱經典,仲可以創作屬於自己嘅歌,甚至資深歌手同佢哋一齊合作新歌,咁就更加有意思。
香港音樂圈其實仲有好多可能性,重點係,點樣將經典保留下來同時,亦俾新一代有生存空間。我真係唔想幾年後,依然只係見到「向經典致敬」嘅演出,而唔見到「經典與新聲音並存」嘅局面。
總結一下今日的感受
睇完呢個專訪,我對演唱會本身係好期待嘅,因為可以聽返一啲熟悉又動人嘅歌,但同時,我心入面又有一絲絲遺憾——香港樂壇係咪仍然困喺回憶入面?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可以親身去睇一次呢類演唱會,感受吓現場氣氛,然後再睇吓,有冇可能喺懷舊以外,睇到未來。
感興趣嘅朋友可以睇睇▶面包台《我們的好聲音演唱會》專訪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