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以及飘忽不定的自由

Island
·
·
IPFS

今天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而我也想在这最后时刻说些什么,表达我对每一篇真实报道、每一位有胆有识的记者、以及那飘忽不定的自由的敬意。


我初识新闻是在高中三年级,漫长无聊的复习生活中,每周四不可多得的四十分钟《新闻周刊》成了我唯一的娱乐消遣,和连通外部世界的通道。还记得那时候周周期盼着多媒体屏幕上白岩松的脸,有时候某一期没见到他,同学们还会互相猜测他去哪儿了,下一期还会不会来。

但我知道,除了放松之外,《新闻周刊》成为了我关注社会的一扇窗口,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用书生状态。

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我观看了家庭暴力专题,目睹了终日活在恐惧中的妇女绝望地举起酒瓶,而等待她的又是法律审判的暗无天日。我了解到四川凉山孩子们的困境,了解到支教团体与乡村教师面临的难题。而种种的这些议题,是我日后持续关注的开端,也是我正义感的萌芽。

有人说,文学培养人的共情能力,那我也想根据自己的经验说,新闻也可以培养人的共情能力。目睹了那么多新闻事件背后的人性灾难,我更能感同身受弱势群体的处境,更加想要帮助他们,追求公平和正义。


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里,我读了柴静的《看见》,我很喜欢的一位女记者。全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柴静的上司训斥她的一句话,“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你找到了几个层面?”

之后我狂追了她的《新闻调查》,开始对新闻有了不同的看法,即上述所说的“深度”。

药家鑫案发生后,在民众的一片指责和辱骂声中,柴静和她的团队冷静下来,试图去寻找这一惨案的根源,试图去发掘药家鑫压抑的童年。杨永信电疗事件曝光后,《新闻调查》第一时间奔赴临沂市,调查电疗的审核资格和电疗仪使用的合法性。这一切,都颠覆了我之前对新闻的认知:新闻不只是夺人眼球而已,新闻是对真相的追讨,是对各个层面的问责。原来新闻就像挖一口井,越挖越深,涌出来的泉水就越多,所收获的价值就越多。

也是由此,我开始喜欢上阅读深度报道,喜欢针对一些议题从不同层面、角度和立场思考,可以算是一种“新闻思维”吧。


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订阅新闻客户端,第一个订阅的是《南方周末》,因为我爸推荐,我一下就订了年费会员。我最喜欢的是文化板块,喜欢看记者与一些作家的访谈,看到精彩之处,常常会大段大段地摘抄在笔记本上。也喜欢每到新年《南方周末》推出的“新年十大猜”,在上面猜想是否会废死、是否会降低刑责年龄这些议题。

随着对《南方周末》的更多接触,我知道了它的前身,那个赫赫有名的南方都市报。在网上花费了一番功夫,才逐渐了解到他们的“战绩”——著名的孙志刚案。两个记者对真相的不懈追查,加上一家媒体顶着风险为正义的撑腰,才得以使存在几十年的腐败制度垮台。这漂亮的一战,堪称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典范。记得当时在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想让大家了解这个事件,了解到新闻的力量,也致敬南方都市报这样一家有正义感的媒体。可惜,文章发出去不到五个小时就被删除了。

不过这一事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南方都市报也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标杆。记得他们1999年那篇动人的新年祝词,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至此,新闻在我心中又上升了一个维度:监督政府。新闻可以帮扶弱者,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深受触动,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这句话在一本书里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就是那本集齐了23篇著名报道的书——《别对我撒谎》。

在这本书里,我得以看到了历史的原貌,看到美来村那群手无寸铁的无辜的村民、看到恐怖政权下深受其害的人民。同时,我也看到了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记者们,勇敢顶风冒险,记录真实历史的记者们。我看到一篇真实的新闻足以让当权者恐惧,也看到他们掩盖历史的丑陋嘴脸。

我也知道我的国家残破不堪,历史被剪得破碎。当年站出来报道、站出来谴责和影射的报刊,早已牺牲就义。在这个年代留下来的,不过是人们小心透露出的一言半语。再也没有媒体敢去提起那两个数字,当初被枪指着的胸膛,再也没有人为他们纪念。

但正是如此,更凸显出新闻和记者的可贵。如果不奋起反抗、坚持记录的话,一件事过去就过去了,受难者被埋葬在历史的灰烬里,既得利益者却端坐高堂,掩饰和假笑。

突然想起徕卡前几天的那则广告,一个人端着镜头站在窗前,默默地记录下坦克人的身姿......端着镜头的人,和坦克人一样,也是英雄。


现在,新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打开端传媒,在what's new里速览今天发生的事情;睡觉之前,再看几篇深度报道,结束一天的思考。也有订阅新闻实验室的会员,了解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获取优质资源。

虽然现在大陆的媒体环境真的很差很差,新闻审查收紧,良心记者被“找茬”,等等等等不利因素在干扰着这个行业。但我仍然放不下内心那个新闻理想,依旧想要当一名记者。因为我知道,想要突破自由的边界,追寻真正的自由,就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做些什么。

我现在是大一理工在读,但已经在为学期结束的转专业考试做准备。如果有幸能进入新闻系,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会写出色的报道,拍出色的新闻图片。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忘记的是最初的那个理想,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和对自由的追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Island上海211大一在读。 喜欢阅读,写作。 业余关注人权、女权、哲学、政治、历史、法律。 知之甚浅的冒牌理科生,现阶段致力于成功转专业。 希望互相学习和讨论,很珍惜这里的言论环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香港加油

青年的歪诗

一些观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