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结束了,年轻人还是要去工作

CounterI
·
·
IPFS
·

“像大岛小姐一样,我也在度过这样的闲暇。有这样的闲暇之前,我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但是论文盲审没过,于是复审,原先找到的工作丢了。去了之前备选的公司B实习……(然而)复审没过,那一刻的我,泪如雨下,崩溃,麻木,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这是一位观众在日剧《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豆瓣页面下的分享。这部描写女主人公辞职后搬到东京郊区给自己放假的漫改作品,成了今年夏天国内最受好评的日剧,全剧完结后仍然保持着豆瓣8.9的高分。中国年轻观众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对这个设定太亲切了,一方面对主人公凪在职场上的察言观色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又羡慕她可以放下一切给自己放个假。

电视剧描写的这群日本青年,被日本作家稻泉连在《工作漂流》中称作“冰河期世代”:他们在2009年前后踏入职场,他们也曾努力拼搏,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中找到工作,却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同程度陷入迷惘焦躁,不得不考虑在30岁上下时选择“更换跑道”。

理想还是现实,安稳还是冒险,工作还是生活?这些无法调和的对立词汇,始终萦绕在全世界的年轻人心中。早就有人指出过,十年前这些日本中青一代所面临的选择和问题,又何尝不是今天身处中国职场中的“80后”“90后”的某种镜像?

然而《凪的新生活》并非是一个关于在工作中如何“漂流”迷失自我的故事,而是一个寻找自我,走出工作和家庭束缚的故事。但它又不同于2010年播出的《打工仔的梦想房》(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二宫和也饰演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最终是从“搬砖”的体力劳动中寻找到工作和人生的意义,《凪的新生活》中黑木华饰演的28岁职场女性选择的是离开职场,给自己放一个小假,从而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日本的年轻人不同于他们的前辈,对工作和自己不再那么严苛,不再认同“一生悬命”(拼死奋斗)的价值观。

同样的变化似乎也正发生在中国年轻人身上,初入职场的新人们明白当今已经不是努力工作就能赚大钱的时代了,却也大多没有家庭负担不敢轻易离职,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裸辞,而且并不着急找下一份工作。在这个夏天刚结束的时候,我们找到五个年轻人聊了聊,最小的是96后,最大的也才30岁出头。他们有的人刚刚辞职不久,正在享受给自己的“假期”;还有人已经结束了休息,重新进入了职场。我们想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开始自己的“假期”,不工作的时候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假期”结束之后的打算。

离开职场

大家讲述的离开职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伴随着最后一根稻草的落下,或是公司投资出了问题,或是身体突然出了问题,又或者是很简单地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新一线城市买房。到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早就已经陷入了深渊,身处其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心无力,因为按照目前的工作状态继续下去,自己的未来似乎完全看不到希望。

阿布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商业培训机构。两年里工作强度和收入都大幅增长,她需要赶着火车,飞机,出租车甚至“黑车”去全国各地上课。经常一天九个小时的教学下来,还需要花时间答疑,备课,接受公司培训。直到她在成为地区教研室主任后,工作强度更大了,身体开始出现问题,每天情绪也越发负面。所以作为一名32岁的大龄单身女硕士,她决定停下来,接受自己想要裸辞的冲动念头,不理会周围人的非议。

这些决然逃离工作的年轻人最初其实也是很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上文里32岁选择辞职的阿布,事实上在讲述自己第一份工作入职时,甚至带着理想主义的色彩,那时她在当地人社局工作,每天都会提早半小时到单位,帮忙打扫卫生,打满热水,等其他同事来开工。她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单纯地希望工作环境可以更加干净整洁,这样自己身处其中工作也会更加顺心。

96年出生的周洲,今年上半年选择了辞职,这是她的第一份也是唯一的工作经验。但是她仍然认为前司是特别好的公司。她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毕业,读书时也没有实习,毕业后能够进前东家,是自己的幸运,入职时也非常开心。

工作并非一开始就如洪水猛兽般可怕,但它像一个沼泽,压力慢慢累积,人似乎就慢慢下沉。当日复一日的996烙印进身体成为规训,当下班后身体的酸痛累积成病痛,工作就已经变成了深渊,单纯地跳槽无非是从一个深渊跳向另一个深渊,唯有彻底打破和周围环境的联系才有逃脱被体制化的结局。

也有刚踏入社会就意识到工作如同深渊的人,工作刚满一年的周洲就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虽然公司很好,但自己到手的收入实在不可能在成都买房,而这份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又和自己追求个人生活的目标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辞职回到了老家。

总之,在面对这些无能为力的困境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辞职,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给自己放一个小假,不着急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好好享受属于自己闲暇。

并不风平浪静的闲暇

“辞职后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轻松了。”

五个人中有四个都这么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很好奇,离开职场后,他们都做了什么呢?几乎所有人的假期都是从旅游开始的,或是去另一座城市旅游散心,或是参加志愿活动去乡村看望孩子们。然而,假期的意义并不在于从深渊中逃出来之后的庆祝和休憩,而是意识到自己离开工作后重新拥有了生活的感觉。

我们很喜欢阿布讲述里的一个片段,辞职一个月后,她有一天路过广场,一抬头,突然看到天好蓝好蓝,被风筝高高低低地点缀着,天空下广场上的孩子们跑来跑去。她突然脱口而出,“这才是生活啊!”

阿布在今年三月离职后,住院治疗颈椎病和轻微腰椎突出,硬生生调理了一个月。四月份出院后,又参加了一个云南的公益走访活动,期间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的朋友。六月准备去北京工作,结果考试结果并不理想。七月份她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她已经不再担心一个人怎么生活下去了。到此为止,无论阿布的未来如何,她已经通过这段假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其他人更喜欢把这段假期看作是一个“思考生活的多种可能性”的机会,可以捡起很多工作之后丢掉的爱好,可以挑战一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周洲辞职后,用她的话来说,是真的给自己放了一个假,去尝试了很多新东西:她学会了滑板,空闲的时候就练书法,可以自己写书签做礼物送给朋友了,甚至还学会了看紫薇星盘。对她而言,工作和生活是冲突的,她现在想明白了,自己不想因为高薪的工作牺牲自己的生活。周洲目前打算留在老家的小城市发展,参加当地年底的公务员考试,相比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她更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种悠闲的时光,往往不能维持太久。另一位朋友Nancy就在自己的豆瓣广播里写道:“每次裸辞的前30天,都是心情大好,睡到自然醒,去旅游,放空情绪…… 然后进入了找工作的焦虑期, 最终又进入上班的绝望期。不把上班当成乐趣,那就是消耗生命的死循环啊。”

不是所有人都因为找工作而焦虑,但都会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产生的对自己能力某种程度的怀疑,以及慢慢减少的存款,而在假期的末尾渐渐焦躁不安起来。曾经辞职后可以花一个多月去旅行的Nancy,现在说自己已经不敢裸辞了,生活的压力几乎在肉眼可见地变大,而年纪比她小的男友也不能给她可以完全依赖的感觉,生活已经到了一口气也不能松懈的地步了。而即使有着八年工作经验的阿布,也不免怀疑自己花了一年四季中的两季来“睡懒觉,晒太阳,认识新朋友”,会不会导致自己没法再适应职场。

于是到最后,夏天结束了,年轻人还是要去工作。

下一个工作洞,或者开放的可能性

和我们讲述自己故事的所有人,现在要么已经重新找到了工作;要么早已收心,正在积极准备年底的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就像随着九月的来临,他们各自的暑假也结束了。当我们最后提问,他们以后会不会再给自己放这样的假了。几乎所有人都给了明确的否定答案,或者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大了,或者是觉得毫无准备的裸辞并不是好选择。

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却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放假的机会,这似乎印证了社会学家项飚曾在访谈中阐述过的“工作洞”概念,他认为很多中国中产阶层去工作,就像跳到一个洞里面。他们会拼命工作,努力有所积蓄。这样过几年后可以从洞里爬出来,歇一口气,相对清闲地晃荡几年。然后,再跳进工作洞。项飚甚至把这种主动跳进工作洞的行为,称作带有“一点英雄气概”,是用自己的生命、时间、精力、金钱进行投资,期待一个未来。

用“工作洞”的视角来看待上文的年轻人,他们逃离工作,最终又回到工作,无非是从一个洞跳进另一个洞。但是,项飚关心的只是工作与下一份工作,而没有在意“相对清闲地晃荡几年”对个人可能蕴含的意义。

我们没法完全同意项飚作为社会学家冷冰冰的观察,相反,我们在和这些年轻人的交谈中,尤其在意他们在自己的假期中做了什么,这段短暂的假期可能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群年轻人并不是单纯为了逃离工作,也不是离开职场后就毫无目的地追求享乐。通过给自己的放假,的确有人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工作五年之后,Luna选择了辞职,她坚决不愿意再跳回那个洞里。她反问我们,为什么最后假期结束了就需要回到职场呢。在给自己的长假结束之后,她和自己的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在她看来工作对于她的意义除了养家糊口,还有实现价值。所以她也会尊重员工的理想,来去自由。这是她反思自己的职场经验获得的认识。

相较而言,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概念可能更适合这群年轻人:当存在与周遭环境的直接联系被打破时,这种中断的状态就产生了一种开放性,就有了通过建构一个世界来认识存在本身的可能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暂时离开职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中断的状态,使自己和996,绩效,加班等等工作事务的直接联系被打破,这种打破才可能为个人提供一种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视角。

我们认为项飚的“工作洞”和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并不矛盾。在访谈的后面,项飚给当今年轻人的建议是“认命不认输”:所谓的要认命,不要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的工作看作是要逃避、要超越的东西,而是牢牢把握住它,改善它。所谓的不认输,就是永远不要放弃努力。我们认同“认命不认输”,但是,当年轻人身陷工作洞,每天匆匆忙忙早出晚归,工作以外没有任何个人生活;如果不先打破僵局,跳出洞来,看一看接下来的方向,又谈何继续努力呢?

我们相信,无论这群年轻人最后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他们都曾拥有过开放的可能性。夏天结束了,年轻人还是要去工作,但有一些改变已经发生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ounterI总有一天会开始写小说的人
  • 来自作者

被家暴后,马金瑜们如何在青海省贵德县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