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一切与烧脑无关

迷霧手記
·
·
IPFS



《信条》在豆瓣的评分降到了7.8分,恶评如潮水般涌来。诺兰的电影一直是我的心头好,面对如此的差评,我心里不是滋味,想着与其在网络上与人争执,不如记录下来,分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希望打低分的朋友也可以写一篇,互为镜像。

我是昨天下午看的IMAX版,看之前也收到不如前作的反馈,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看,我的观影感受是:音乐和画面带来了紧张感,我全程没有出现类似无聊发困的状态,因为我根本就跟不上电影的节奏,稀里糊涂地被硬拽到结尾。你问我电影精不精彩,我认为脑洞和画面都很新奇,我也能感受到电影的哲学式的深意。你问我是否推不推荐,我会考虑你的接受程度如何。最后我很私心地给电影打了5星,并在恍惚的正向世界里回到家中。

在接下来的一晚和第二天,我一边看影评和电影分析,同时反复思索电影的情节逻辑,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部电影值不值得,精彩和快乐是一方面,而看完电影后留下的东西或许更珍贵,也更有意思。

其实每部电影上映后的互动是非常有意思的,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在发表看法或情绪。有人评价部分诺兰电影的观众,他们看懂电影是为了有炫耀的资本,为了在朋友圈吹嘘。自然,我很讨厌吹牛的人,讨厌有优越感的人, 为了吹嘘而看诺兰的电影,毫无必要,优越感只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当然,因别人有优越感而感到受伤害同样也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看懂一部电影是智识上的享受,它无关旁人,快乐属于自己。如果你看懂了诺兰的电影,我会觉得你很厉害。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佩服厉害的人,像不少B站up主,N刷《信条》只为带来一集精彩影评,我们会佩服并感谢这样的创作者。但有的人只会说“不会吧,你居然没看懂?”这就太没有价值了,徒增别人的反感。


诺兰粉是怎样一群人?这很复杂,去褒贬一个群体多半是刻板印象。我觉得更可以从诺兰的电影有什么特点说起。

在国内的宣发中,诺兰的电影常被贴上#烧脑#的标签,我和不少影迷并不喜欢,诺兰的电影叙事复杂是事实,但#烧脑#这个标签吸引了不少“装逼范”,引起了不少糟糕的舆论。另外,叙事复杂并不是诺兰电影的最重要的特点,也不是我喜欢诺兰电影的原因,为了复杂而复杂更不是诺兰的风格(不少网友以此批评《信条》)。诺兰电影的制作很精良,无特效的实拍给人的震撼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黑暗骑士》里得到了证明。

迷宫式的叙事,这是我对诺兰电影的评价,我不喜欢复杂,但诺兰的电影非常吸引我会探究更多的细节,半科幻的背景也很重要,从2005年《侠影之谜》以后的电影我都非常喜欢。最重要的是诺兰电影的哲学主题,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装X,我无所谓,诺兰电影一直是作者电影,是导演个人的表达,主题也是一脉相承的,核心的主题就是“时间”,在《信条》里尤为突出。有人会说不care诺兰的“时间”,这是观者的个人自由,可也意味着会失去一些思考的机会。时间是关于个人存在的意义的不可跳过的一部分,在《记忆碎片》里时间是记忆的杀手,在《盗梦空间》里时间是坠入迷失域后的吞噬,在《星际穿越》里时间是一小时等于七年的生离死别,在《信条》里时间是宿命以及向死而生的勇气之源。

写到这里,我的暴躁情绪已经不在了,看来写作是抚平情绪的药方。不少人说《信条》没有《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里的感情线更动人。可我们能隐约觉察到影片结尾的感动,而我们的线性时间观念是这份感动的最大阻碍,也是观影体验的最大阻碍,而新的时间观念是诺兰给观众的礼物。你不要,有人要。诺兰的电影里,人永远是核心,《信条》也不例外,脑洞从来不是主角,更像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的心灵枷锁。不喜欢诺兰的电影也没有关系,世界上的电影千千万,慢慢探索。我的忠告是,不要轻易看一部电影,它是未知的,你大可以做做功课再买票,以及珍惜自己的时间。

花里胡哨时空版杀死比尔,老套的复仇故事旧瓶装新酒。我无法同情一座富到流油还叫嚣着自己就是不行儿子就是全世界的冰山,台词都是废话,用浮夸的外壳包裹懦弱渴望爱与被践踏的内心,boring.人物塑造1星,故事1星,特效技术2星,劳民伤财扣1星,3星不能再多了。




作者:坏机器人

编辑:简温温,phylee,星球冰

搬运:Stephenyeong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迷霧手記我們在迷霧中走走停停,只能用文字留下印記。 曾經是好奇心日報的讀者,現在長成了記錄者。 紙上填滿了文字,但在生活中,留白才是主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书店书人

厌男

书店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