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獲利模式與人才流動(下)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並不是表示舊有員工就該被淘汰掉了,全部採用新人。舊員工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有其必要存在之處。而強調引進新員工的意義在於,藉由新人與舊人的思維相激盪,可以產生出新的想法,甚至是新的解決問題方式。新人沒有那麼多包袱,就算做錯了,也通常會被寬容對待。真的不行,大不了再換一家公司待,這沒什麼,年輕就是本錢。
嘗試新的做法雖然可能遭受失敗的結果,但只要能突破目前困境,壞的都會被好的結果所掩蓋掉了。因為嘗試去摸索,所以也就連帶的要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後可以獨立的解決所有遇到的問題,不管是團隊或個人也好,這都是有競爭力的表現。
雖說最高層可以決定一切事情,但如果一名員工或是一個團隊只會聽從上面指示去做,那就很難有自己的想法產生。這件事看起來有點矛盾,領導人要底下的人聽話,卻又要能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提出有建設性的做法,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從領導人的角度來說,能夠像一言堂似的把命令傳達下去,然後下面的人就照辦,如此員工們都是老闆手足的延伸,把事情分工合作的完成,不用老闆親力親為。但是,在這樣做的同時,如果老闆的決策是錯的呢?沒錯,錯的決議可能會導致虧損,而減少的是老闆的錢,而不是員工的錢,所以沒有人要當出頭鳥來質疑老闆的決定。而如果讓各大部門主管各自為政,看來反而是雜亂起來,沒有一個定調,好像什麼都有可能。因此要如何拿捏,自然是領導人要傷腦筋的問題。
回到新人才的引進這個話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公司能有不同的做法,可能是跟之前完全不同或是部分改良的做法。這些新做法必須能夠讓公司重新站上有競爭力的舞台。因為舊有的方法經過反覆實踐,能起的效用已有限,同一個招式不能對聖鬥士用上兩次,如果用上十次那更像是在搔癢,不能起作用。雖然,我們都想要追求一種可以用上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經營模式,但一來即使有這樣的模式存在,也必須持續的被改進;二來則是如果舊有的方法已不再管用,當然要換另一種方法來試試看。
月光覺得,公司的獲利模式並非只能一成不變,而且還需要引進新人才的方式來持續創新。縱然事後有可能證明這些努力都是白費,根本就沒有比較好,但至少曾經嘗試過,而不是只能坐以待斃,等待天上有好運掉下來。若有的話,那也該是在嘗試的過程中所觸發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