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通了,比起個人網站的流量,更重要的是什麼?
這時間發文,並不是我半夜睡不著覺,所以才起來寫文章。
而是在夜間看了三個影片後,突然有感而發,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比起個人網站的流量,更重要的是什麼?體會這點的我,難掩內心的激動,想要趕快提筆記錄這一切。
其實,我前幾天曾在matters2020年度問卷提到,剛成立個人Blog半年的我,一直有個很難跟身邊的人啟齒的事,那就是我一直過度的為了流量焦慮,而且非常難克制自己。
身邊的人對於我寫的文章,總是給予許多肯定,也期待我能持續寫,卻也是這樣的肯定,使我更不希望讓他們知道我所遇到的瓶頸。
自己也不斷在思考,明明是一件真心想做的事,為什麼卻讓我感受到自己在迷失呢?如果迷失是必經的過程的話,那我也得想點辦法拯救自己吧!
這段時間,我只能禱告請求 神抓住我,因現在的我就是沒有經驗,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同時我也告訴自己,緩一緩再前進吧!如果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走,那就先停下來等待,直到我找到方向時,再繼續走吧!
提一下之前的我有多瘋狂好了,除了寫文章花費許多時間,我更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SEO、如何導流曝光,甚至還寫了一篇「你想開始經營Blog嗎?關於寫Blog的6個中肯建議」,這篇文章也提到,有時我光是想個標題,可以想一兩個小時。
當時我的想法是,如果我真的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筆者,那我一定要複製其他人成功的方式,終極目標就是,努力的讓自己文章進入google排名第一頁。
然而今天在看了好和弦的影片:我要「慢慢」離開 YouTube 了,你也應該跟我一起走~(移民自由國度 LBRY/Odysee!)
影片提到Google營運下的Youtube演算法,對某些提供專業優質內容的創作者並不友善,好和弦鼓勵創作者,可以試著使用一個去中心化的影片平台-LBRY,慢慢把主控權從Youtube奪回來,我才明白,一個中心化的公司所提供的演算法,並不能完全體現出一個人作品的價值,而且一個中心化的公司,它也不一定能永遠地運作下去。
我腦中閃過的想法是,即便有一天,我的文章真的到達google排名第一頁,真的是如想像中那麼美好嗎?它足以代表著,我已經成為一個專業的筆者嗎?
如果今天答案並不是這樣的話,那我為什麼要汲汲營營地將它視為唯一目標?
此時,突然感謝自己能夠來到Matters,因著Matters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寫作平台,讓我可以更專注在寫文和閱讀上,順帶能將內容永遠保存下來。
第二個影片:比新冠肺炎還要可怕..?69萬人氣美食網紅的一個影片導致餐廳倒閉..|DenQ
這個影片提到一個網紅在未當場跟餐廳確認的狀況下,就以著主觀認為,餐廳提供了回收食材給顧客,透過影片散播此一想法,最後導致店家老闆不堪心理壓力,而把店收了。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到自己之前寫文章時,也從未深入的思考這個面向。
如果我今天為了想要忠實地講出自己的看法,而在網路上寫文,卻並未顧慮到對方的立場,這樣很可能會因著誤會,而在無意中帶給他人無法復原的損害。
那我又有什麼立場,去判斷他人的好與壞呢?比起流量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言論,能好好地擔負起十分的誠意、十分的責任。我想這才是我所期盼的事情。
最後一個影片,內容有提到小猴實驗,所以連結我就不放上來了。
影片內容提到當時心理學對育嬰觀點的分歧,當時的主流學派-約翰.華生VS.新興學派-哈利.哈洛。
約翰.華生說:嬰兒對母愛的需求來自於他們對食物的需求,而哈利.哈洛對小猴實施代母實驗後,推翻了此一觀點,他提出要讓嬰孩感受到母愛,需具備三個要件,那就是碰觸、運動跟玩耍。
這個影片讓我有很深的反思,原來即便是曾經的主流,也可能是充滿謬誤的,那我究竟是要為了順應趨勢、順應主流而寫作,還是我更想為了非主流,但有價值的事物堅持下去呢?
我的內心告訴我,比起能帶來流量的內容,我更希望能持續的寫出,我認為有深遠意義的內容。
即便高流量可以帶來收益,但是獲得收益的滿足,仍無法大於自我實現的滿足,就像對嬰孩來說,母愛並不只是源自於對食物的需要。
經過這三個階段的思考,我似乎從之前一直無法走出的死路中走出來,而這一次我終於清楚的知道,我要為什麼而寫了。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為我拍手表達支持,或是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真心感謝你看完這篇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