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和憂鬱的區別
IPFS
悲傷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因為失去親友、失戀、失業、生病等原因而感到悲傷。悲傷是一種正常而自然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內心的壓力,調適自己的心理和生活。然而,如果悲傷持續太久或太深,就可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報導,悲傷和憂鬱有一些模糊的共通點,但也有明顯的區別。以下是可以區別悲傷和憂鬱症的「3件事」:
- 時間長度:一般來說,悲傷只會持續幾天或幾週,隨著時間推移和社會支持的幫助,情緒會逐漸恢復正常。但如果是憂鬱症,就會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甚至數年不間斷。
- 原因明確:當我們感到悲傷時,通常都能找到具體而明確的原因,例如某件事情發生了或某個人離開了。但如果是憂鬱症,就可能沒有明顯的原因或觸發點,只是覺得無法快樂或有價值。
- 影響程度:當我們感到悲傷時,雖然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行動,但還能保持基本的功能和興趣。例如還能上班、上學、吃飯、睡覺、交流等。但如果是憂鬱症,就可能影響我們所有方面的功能和興趣。例如無法集中注意力、記住事情、做決定、享受活動等。
所以說,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如何減輕其帶來的後果呢?《huffpost》整理了一些職業心理治療師私下也會自己使用的9招方法:
- 讓自己哭出來:哭泣可以釋放壓力相關的荷爾蒙和毒素。
- 正視自己的悲傷:接受自己感受到負面情緒並不代表錯誤或弱點。
- 尋求幫助:向信任且關心你的人分享你所遭遇到困境與困惑。
- 接觸讓你感到喪失之物(若非創嘔性):例如去槍擊事件的紀念館,感受一切並釋放出來。
- 想想你愛的人:回想和他們有關的美好回憶或照片,找回一些光亮。
-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和傷心事無關的事情,例如出門走走、見見朋友、玩遊戲等,找回生活的常態。
- 利用社群網站:在適當的平台上告訴其他人你發生了什麼,讓他們知道你需要支持和理解。
- 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做一些能讓自己放鬆和舒服的事情,例如冥想、瑜珈、運動、按摩等。
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你面對並度過悲傷,但如果自己調適了一陣子,卻覺得狀況沒有改善,那麼不要害怕,就去找專業的醫師或諮商師聊聊看吧!
除了減輕悲傷帶來的後果外,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成長。根據《遠見雜誌》的報導,在1990年代出現了一個心理學概念「創傷後成長」。這是指你不僅從個人的喪慟恢復並繼續自己的人生,同時也因為它而經歷個人的成長。以下是可能產生心靈覺醒和重生的幾種方式:
- 人生換條路走: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體驗一個「新」人生,在這裡你有更多新奇而有意義的機會和挑戰。
- 更具同理心:你可能會對其他受苦或困難的人更加關心和包容,並與他們建立更親密和深刻的關係。
- 更珍視人生:你可能會更加感恩自己所擁有和所能做到的事情,並把握每一刻享受活在當下。
- 更認識自己: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有更多未曾發掘或表達出來的內在力量、才能和價值。
- 更開放創新:你可能會利用自己所學所得來創造新穎而有益於社會或他人的作品或服務。
極度悲傷是一種艱難而複雜的情緒歷程,它不僅影響我們目前的身心狀態,也可能改變我們未來的人生方向。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最後,我們要記住,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有信心和勇氣,就一定能夠走出陰霾,迎向新的生活。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