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市偽提案:《空白畫布》數位 NFT 自畫像

豆泥
·
·
IPFS
·
您的閱讀與書寫塑造了您的數位肖像,一幅屬於作者與讀者的 NFT 自畫像。
當你收藏這張畫布,它白白一片,什麼都沒有;
但是當你一連上 LikeCoin 錢包地址,它出現了數位世界的你自己...。

這篇文章想要顛覆大家對於 PFP 的傳統認知,重構 PFP,討論馬特市文本互動與衍生 NFT 肖像畫的可能性。

Let me Dance (2021) #026 by Yeataro. Owned by 豆泥


Profile Picture NFT,以下將簡稱 PFP,你可能看過無聊猿(BAYC)、杰倫熊(Phantaci Bear)、CryptoPunk,這就是 PFP。在加密貨幣社群,它們被是為社群共同社群的符號。我現在的頭像 Traveloggers,就是馬特市官方推出的 PFP。

自從去年九月得知 Matters 官方即將發行 NFT(後來名為 Traveloggers),再加上 Matters 一直以來都在處理去中心內容創作、內容經濟等議題,讓我好生期待,同時腦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性。

在此提供其中一個(偽)提案,總結對於內容生態的想像,也算是紀錄這幾個月的洞見。這篇文章完成於 2021 年 9 月,經修改後公開發佈。


偽提案,顧名思義,這個專案並不會真實執行,僅提供一個引子,或可當作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運用想像力,結合現有科技與研究事實,顛覆對於既有世紀的刻板印象),但 web3 的世界的本質便是由一群有志之士一起行動,創造無限可能(與背後的經濟循環),誰知道呢?


當所有人都在談論 NFT 的成交價格,紛紛驚呼一張圖片檔竟然可以賣錢,不知有沒有回頭想過,為何一張圖片在網路時代伊始,竟是免費?我們憑什麼免費在螢幕上儲存一張圖片?NFT 的出現讓「電子物品」重新產生擁有權(即使現在台灣的法律傾向於稱之為數位冠名權)。當你擁有一件物品,不一定表示一定要拿去賣錢,「擁有」的概念將在內心產生無限波瀾,彷彿未來世代的肖像畫。

文藝復興以來,宮廷貴族到社會賢達流行起在家裡擺上自己的肖像畫,它不一定是自畫像,也可以是聘請藝術家繪製,當主人將畫擺出來的那一刻,象徵了主人對於肖像畫本身的認可,可以是精神的、身份的、時代的或情感上的認可。

DECENTRALIZED by hicetubique; Owned by 豆泥

當你把 Traveloggers 小外星人當作是自己的頭像時,你多少也認同它代表心中某一塊。

但這個小外星人如何真的是你嗎?它將與你共同塑造的經驗,PFP 創造的是未來的共同旅程,或許上頭的細節讓擁有者獲得感應,某種程度上彷彿古代 KOL 們,分別聘請同一名一流繪師,以同樣風格繪製他們的肖像畫。掛在家裡牆上,與來訪的朋友展示一番。

我嘗試將 PFP 與肖像畫作一個類比,那有沒有彷彿自畫像的 NFT 類型呢?


《空白畫布》(Portrait)

You are what you write.
You are what you read.
You matter.

這是一個回溯的 NFT,將數位記憶視覺化;如果說馬特市是一座城市,那《空白畫布》便是市民的城市記憶。那座城市並不真實存在,只能藉由口耳相傳,文本遞延,彷彿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當你收藏這張畫布,它白白一片什麼都沒有,但是當你一連上 LikeCoin 錢包地址,他出現數位世界的你自己,白色的畫布上漂浮著你熟悉的物件,這些物件都是你從撰寫過的、讚賞過的物件,這些物件構築成數位的你自己。


以下是我的狂想,Matters 平台的元資料(Metadata)是完備的,我稱之為馬特市暗物質(Dark Matters),包含標籤系統、閱讀時間、拍手互動等後設的基礎資料。這些資料雖然不是馬特宇宙內容本身,但讓我們更加認識整個內容宇宙的互動與現象。

有了這些元資料,我們可以輕易的將使用者標準化同時差異化,量產卻不異化,使用元資料素材打造個人化 NFT。讓 Matters 上面的人人都是收藏者,收藏自己,重新探索自己。

標籤宇宙請參考: @Xa 馬特市標籤宇宙|Matters Tag Universe

利用 Dark Matters 我們可以整合所寫的文章標籤、拍手讚賞的文章標籤、喜愛文章的閱讀時長來繪製《空白畫布》。每一名市民寫過或讚賞的每一篇文章,都已經標籤,這些標籤組合而成《空白畫布》,即為你的數位人格。而早已有人將馬特市標籤宇宙的拓墣結構繪製出來,具有相似標籤群的使用者將自然而然因同樣的愛好聚在一塊兒。Matters 的付費牆「圍爐」也是一樣的概念,只是《空白畫布》產生一種自下而上的集體書寫/集體閱讀行為。

我的畫布會長成什麼樣子呢?肯定充滿區塊鏈、NFT、社會運動等關鍵字。但這與我的真實身份差異甚巨,但我更相信馬特市上頭的足跡,讓我更願意挺起胸膛,說這就是我自己。(而不是手上的醫師執照)

《空白畫布》是個人化的標籤雲,產生獨一無二的 NFT。

您的閱讀與書寫塑造了您的數位肖像。


漂浮之物

使用者的後設資料分成兩大類,書寫與閱讀。自己撰寫的文章由自己標籤,而閱讀文章的標籤,由讚賞行為累積。兩種標籤系統產生不同視覺風格。每一個畫布,產生 10-20 不等由標籤系統產生的物件。

《空白畫布》隨使用者成長經驗同步變化,2022 年的《畫布》與 2023 將會不同。

《空白畫布》可能是空投 NFT、可能是定期發放、甚至可以是 LikeCoin dAPP,藉由使用者付費解鎖《空白畫布》權限維持營運。若為 NFT,最好是可以使用 LikeCoin Chain 位於其上的 Cosmos 生態系,其 NFT 最好可以使用 LikeCoin 購買。(取樣細節與行政細節不在此贅述)

至於《畫布》的視覺長什麼樣子,原寫了一大段,但我認為空白才能產生想像空間。三種方向:插畫 PFP 如 Les Elefants Terribles、動態標籤式 NFT 如 Randomly Common Skeleton、或是 AI 文字生成式圖形(vqGAN+CLIP)(詳情請參考我的文章:利用集體心智創作的機器與藝術家)。

Les Elefants Terribles #5256 by Guillaume Cornet; Owned by 豆泥

《畫布》可以算是一種生成式藝術(Generative Art),它可以混雜時間系統(文章被閱讀時間、閱讀文章時間)產生稀缺性、身份系統如建築師、讚賞公民、圍爐群,做標籤系統如寫作標籤與讀者標籤。

可參考:@刘果Matters 的架構與技術棧

對於文章,是讚賞、支持、評論、關聯、閱讀、收藏和精選;
對於標籤,是編輯、精選和追蹤;
對於作者,則是追蹤,以及對作者文章或標籤的所有行爲。
每一項行爲都是一條時間序列,包含無數種切分時間的窗口;
同時,每一位用戶又有不同的加權方式,比如追蹤者數、收到支持數、給出支持數,能夠給行爲賦予不同的權重。


🎈🧈🐀🌻🎱🧱🎨🍔 by John Karel; Own by 豆泥

《空白畫布》可以是傳統肖像畫,也可以不是一個半身人像,畢竟數位肖像是什麼樣子,從來沒有人說死,或許抽象符號與物件記憶的複合體,才是我們網路心靈的具現。

以上文章討論,數位文本的元資料(metadata),若串連生成式藝術與 NFT 技術,將能重新探討人類在數位世界的生活型態,而這種生活樣貌,我認為就是數位自畫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譯文] 一年後再論D加速主義(d/acc)by Vitalik Buterin

《自主世界:雲端封建時代的安那其法則》中文版譯序

分散式身分會被資本市場的鐵拳制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