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放生,是真慈悲还是假保护|面面观No.17
019年6月16日,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122只鸟儿被放归大自然,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头鹦鹉、亚力山大鹦鹉、画眉、八哥等。这些鸟儿都是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保护动物,是勐海县森林公安局从违法人员手中解救出来的。这样的放生,受到很多好评。
不过,就在今年4月初,南京玄武湖的放生,却成了“好心办坏事”。由于市民擅自放生,玄武湖出现大量死鱼,水务部门每天打捞四五百斤死鱼。
“放生”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儒、道以及民间文化中根深蒂固。佛教传入之后,《金光明最胜王经》为佛教放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戒杀护生”、“众生平等”等佛教义理,与中国本土放生思想相互融合。参与“放生”的群体,不仅仅限于佛教信徒,在一般民众中均有存在。
放生的本义是将被捕获、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动物放归自然。如今,科技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类物质需求,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许多野生动物不是被捕杀,就是失去其栖息地濒临灭绝。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动物的权益应当得到维护,其生命值得受到尊重。
然而,“放生”却渐渐成为了社会新闻中高频率的“负面词汇”,围绕“放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2015年,台湾生命电视台与其信众在公园放生1400公斤鱼苗,被相关部门依法裁处,成为台湾首例因放生受罚的团体。2016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位姑娘用“雪域放生群体”的放生团募捐款510万元,从屠宰场买下6387只羊放生到色达草原,更是引发网络热议。
那么,该怎么看“放生”呢?
面面观
争议1:人类有保护动物的道德义务么?
在很多人眼中,放生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保护动物的生命。但对于这一目的的前提,即人类是否具有保护动物的道德义务,却依旧充满争议。
支持者:无论出于利益、道德还是宗教,都应该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的理由有很多种。很多支持放生的人,是把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当作人类生活的一种独特生态资源来看待,保护和放生动物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例如,我国专门制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来规范放生活动,其目的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发展 。
还有一些支持保护动物的人,不是将动物当作一种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资源来进行保护,而是为了动物本身的利益。他们认为,将那些被人类抓捕或者养殖的动物放生,避免它们遭受人类的禁锢、折磨和宰杀,让它们回到自然界自由地生活,是对动物们最基本的生存利益的保护。
在这些动物保护者看来,动物(至少是某些动物)也是具有生命权、不被虐待等权利的。
最著名的一种支持保护动物利益的伦理学理论是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这种理论认为,我们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最大地促进了所有存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的福利(即增加其幸福减少其痛苦),而至少某些动物是可以感知痛苦的,因此我们就不应该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伤害、杀死动物,同时也应该尽可能促进动物的福利。
而另一些理论虽然认为动物本身不具有道德权利,但是人类具有不杀害与虐待它们的义务,或者应该尽可能避免伤害他们。例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做出伤害动物的行为很可能导致人的性情变得残忍,因此可能也会最终导致对其他人类的伤害。而中国儒家思想家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皆有恻隐之心,同情他人或者动物的不幸遭遇是具有人性的标志。
这些理论认为,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能力,不代表我们就对它们没有道德义务,正如我们人类的婴儿或某些精神病患者也同样没有理性与道德能力,但是我们还是对他们有道德义务。另外,自然法则不能等同于道德原则,否则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正确的了,而人类与狮子不同,我们是有自由意志而非出自本能行动的,因此可以做出与狮子不同的行为。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立法保护动物的福利,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也早在1978年就发布«动物权利共同宣言»,肯定动物有其生存权,亦有受尊重且免遭虐待的权利。
还有一种受众很多的保护动物的理由,是基于宗教信仰。
目前,国内多数的放生行为都是佛教信众做出的,放生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德行,是体现和培养慈悲心的重要方式。在诸多佛教典籍和高僧的言论中,都可以找到戒杀护生的观点。比如《梵网菩萨戒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从佛教的轮回观念来看,六道众生都是在业报轮回之中流转,因此今世的动物说不定还是前世的眷属,即“六道众生都是我父母”,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此动物与人类的生命同样宝贵。所以,在佛教戒律中,戒杀位居五戒之首,而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劝诫杀生,尽力保护生命,拯救生命。总之,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观念,以及善待生命、普度众生的追求。
反对者:人类并没有义务保护动物
反对观点认为,道德是一种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所规范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动物没有理性,也没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无法顾及他人的权利,因此动物也不拥有任何权利,而人类也对于动物没有任何义务。
这种观点认为,即使动物真的能感知痛苦,那也与人类无关,大自然让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人类杀害动物只不过就像狮子吃羚羊一样是,自然的安排,如果狮子吃羚羊没有错,那么人类吃动物也没有错。如果有人要放生,那最多只是他个人的选择,而不能说不杀生、放生是一种人类对动物的义务。
反对观点认为,婴儿和精神病患者都具有或曾经具有成为人类的潜在可能性,而动物不具有这种潜在可能性。而只有具有人的理性能力,我们才能对它负有道德义务,道德义务并非出自感受,而是契约,正如我可以承诺不吃狮子,但狮子却不会承诺不吃我,甚至不会承诺不吃别的动物。
自然法则确实不等同于道德法则,但从这里推出我们必须对狮子负有道德义务走得太远,中间跳过了太多论证。
至于佛教的轮回理念,反对者认为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只是信教者相信的理论,对其他无神论者并无约束。
争议2:即便人类有保护动物的义务,通过放生能有效实现该义务么?
支持者:放生毕竟拯救了更多生命
支持者认为,放生行为虽然可能造成了部分被放生动物的死亡,但毕竟还是拯救了更多生命,而如果不放生,所有那些未被放生的生命都会被杀死。
他们认为,放生的行为结果有时并不是放生者所能预料的,重要的是看他们的动机,不能单纯以结果来否定放生者的善意。对那些身体力行做善事的人不能太苛刻,他们总比那些什么行动都不做反而还批判行动者做事方法不对的键盘侠更高尚。
而且,目前宗教界人士和许多放生者已经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存在,一直在宣传、引导民众科学放生。中国佛教协会于2014年提出“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倡议书,各地放生团体也在积极探讨更科学合理的放生方式。因此,不能仅仅因为以前放生行为存在问题就因噎废食,而应该改善方法后继续放生。
支持者认为,放生活动不仅拯救了许多生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和修身养性的意义,可以启发、深化自己与他人的善心,使得更多人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反对者:放生实际可能是在杀生
许多人反对放生的另一个理由是,放生并不能真的保护动物,实际上是在杀生。
例如,有的人将人工养殖的动物,或被人为控制时间过长的野生动物放生到野外,由于这些动物已丧失在野外觅食、躲避天敌等生存能力,最终无法存活。有的动物在放生前健康状况不佳,或者放生的季节、时间、天气不适宜等, 如果放至野外,就会因饥饿、身体虚弱、疾病和受伤等原因死亡,或者被其他动物捕食。
也有很多动物被放生到不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而短时间大量放生超出环境负荷的动物,会造成动物死亡,被放生的动物还可能因为打破原有生态平衡、传染疾病等而造成原自然环境中其他动物的死亡。据统计,目前国内放生的主要是泥鳅、“四大家鱼”、福寿螺、牛蛙、罗非鱼、巴西龟、“小龙虾”和拟鳄龟等,后六者都是具有潜在生态危害性的外来物种。
放生还会增加动物死亡的可能。比如信众放生了一只鸟,很可能会有更多只鸟在捕捉、运输、储存、买卖乃至放生的诸环节中死去。而“放生市场”的需求,会导致额外的捕猎或养殖。许多信众在佛菩萨纪念日、农历初一、十五等固定时间节点放生,刺激了更多提前捕猎的行为。另外,被放生的凶猛动物常被人们出于害怕等原因而杀掉。
因此,放生并不一定拯救更多生命,有时候放生才是导致更生命死亡的罪魁祸首。
如果将当前放生市场上的放生生物依照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可以分为人工养殖和野生的,将人工养殖的生物放归野生环境中,很少有能够适应野生环境并存活下来的,放生由此变成促死。而比促死更严重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放生动物是否是当地生态系统本身就存在的,误放外来物种进入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灾难的近年来更是屡见不鲜。对此可以从以下的表格中做更好的观察。
即使只看动机,放生者也未必都是为了善而去做某事,信教者更多为了自身的福报或者不加反思的教义。在义务论的前提下,出于自利的动机显然不是善行。如果办的是错事,又有什么理由说他们比没有造成伤害的键盘侠更高尚呢?
争议3:放生是在追求福报么?
支持者:解救六道生灵,是在解救自己
从佛教修行来说,面对弱势生灵,慈而不杀;面对生命垂危的动物,悲而救护,所以放生帮助增长慈悲心,是感得现世与来生善果的功德之行,是佛教慈悲与智慧的体现,是菩提心的表现和要求。
从心理慰藉角度,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于生活节奏紧张,或面对变化无所适从的当代人来说,放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脱离现实生活的机会。符合仪轨的放生仪式的神圣感,让他们经历了从“死”到“生”的生命状态转化,从而体会解脱的愉悦感以及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调节心理失衡,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力量。在信仰实践中,他们获取力量支撑、走出心理困境,这些所谓解救六道生灵的同时,也是在解救自己。
反对者:放生为求功德不是真的善
不过,在佛教界内部,也大有反对放生的观点。不可否认不少民众是出于纯粹的行善和慈悲的目的,但更多的是,放生被人们利用来满足个人的功利性期待。
多部佛经赞叹放生的功德,《大智度论》中写道:“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地藏十轮经》中云:“设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延寿命,安乐畅适无损害。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所以,放生在佛教中是积累福德资粮的方便法门,于是许多信众积极投身于放生,希冀达到消灾、赎罪、治病、祈福等目的,甚至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对放生的功德大小“明码标价”——一定数量的物命就可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或者抵掉相应的灾祸或者罪孽。
按照这种操作模式,放生似乎可以取代正规的医疗渠道以及法治渠道。若是人人放生,便可人人健康。亦或者,即便是犯了错,甚至违法乱纪,也可以利用放生得以免去惩罚。前者容易堕入迷信,而后者更是会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正信的佛教思想,对放生的认知也在与时俱进。农禅寺的圣严法师就认为,过去交通不便利,养殖科技不发达,放生的鸟、鱼原本就捕于就近地区,数量也不庞大,故放生很少产生水土不服或物种差异的问题。但如今的佛诞日,或定期举办的放生会,集合很多人、筹募很多钱、买整批人工饲养的鱼、鸟、龟等来放生,要么就是它们本缺乏野外求生的能力,“放生”反成“放死“, 或者是被放生动物作为外来物种侵略当地生态圈,影响生态平衡和食物链。影响环境,反而造孽。
那么,你对放生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你以为的“放生” 也许是在破坏环境 http://www.gxylnews.com/html/news/2019/02/174794.html
2. 蒋劲松 传统放生的现代转型——奉斋放生https://wemedia.ifeng.com/20421767/wemedia.shtml
3. 女子买6387只羊放生引争议 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yidian/1139302/2016-09-12/cd_26773496.html
4. 打着放生的旗号,做着缺德的事情 http://data.163.com/17/1006/12/D02L250P000181IU.html
5. 李祎. 当前都市中的佛教放生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关于面面观
面面观是C计划的特色栏目。针对当下公共生活中的复杂话题,呈现不同角度的多元观点。了解反对者们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对话。
关于C计划写作小组
C计划写作小组是由一群热爱思辨的青年学人组成的志愿写作团队。小组成员协作写作,为你呈现复杂议题的多面观察。
作者
柴伟佳,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梧州学院哲学教师,C计划志愿者。
吕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C计划志愿者。
屈玉婵,南澳大学幼儿教育硕士在读,主攻儿童哲学及思辨性教育,C计划志愿者。
▷ 编辑:覃旭
▷ 排版:鱼香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