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跳出舒適圈系列之一:「出走是我大學生活的必修課」

陶樂思
·
·
IPFS
·
不論傷健,突破現有侷限追求無限,都是人心底深處最原始的渴望。有些人壓制這股渴望;有些人則勇敢地轉化這股渴望為衍化的生命力量。本故事主人公則屬後者。

作者案:今年九月開始,有了自行創造和執行一個寫作企劃的起心動念。企劃的主軸,是視障人士突破現有侷限的非虛構故事。按照原訂計劃,第一篇報導應在十月發表。不料因健康問題,作品發表時間推遲了兩個月。期望各位朋友多多支持,並且給予意見和回饋,好讓日後同一企劃的作品更為精進。感謝!


---------------------------

前言

著名的印度瑜伽士薩古魯曾在他的書中對人性作出一針見血的剖析:「追求無限,是人心靈深處最終極的渴望。」有些人以各種理由壓制這股渴望;而另一些人,則努力實踐,使這股渴望成為衍化的生命動力。本故事的主角,現年二十七歲,自幼因眼疾而嚴重視障的阿知,就是藉著出走他國的經歷,來衍化這股追求無限的渴望。

「我告訴自己,在四年大學生活中必須出走一次」

阿知的早期教育經歷與一般天生就有視障的學生不同。他是在心光盲人學校巡迴導師的支援下,就讀主流中小學的學生。他的朋友圈子當中,同時有著主流學校的同學和心光本校的學生。他很早就感受到從小就讀盲人學校和主流學校的學生,在生活經驗與眼界上的差別。他也自小就覺察到擴闊視野與生活經驗的重要性。即便如此,他覺得自己的中小學教育仍然很規範化,無助於擴闊視野和經歷。於是當進入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他便立下志願,一定要在這四年大學生活中,爭取一次出走他國的機會。阿知入讀的社會科學科系,在畢業前必須到機構實習。他便主動爭取前往外國實習。結果也如他所願,在畢業那年,他獲得了前往北愛爾蘭實習的機會。


阿知在北愛爾蘭生活照三號

峰迴路轉,但得到意外收穫d

阿知本來申請的實習機構,是位於倫敦的視障人士服務機構。本來申請過程相當順利。但就在臨門一腳因機構的人事安排改變,阿知到了申請其的末段才被告知申請不獲接納。滿心徬徨的他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另一個實習職位。剛巧,位於北愛爾蘭的一家服務少數族裔的機構正因擴張服務增加了實習生職位,阿知最後就前往北愛爾蘭實習了。

阿之實習的時候正是2016年。那時正當英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投。阿知實習的機構,正是要就這場脫歐公投向當地的少數族裔作講解,幫助他們了解脫歐對他們的影響。阿知因自己有機會見證這件舉足興訟的歷史事件,並且在當中出一分力,感到十分榮幸。


阿知在北愛爾蘭的生活

出走經歷帶來的改變

提到那次的實習經歷,筆者能明顯感覺到阿知發自內心的興奮。他坦然,那次經歷確實擴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經驗。即使是最微小的飲食習慣,阿知也為到自己能暫時離開習以為常的,以米飯作為主食的環境,投入到以馬鈴薯為主食的生活環境而感到新奇有趣。人在他鄉,家人不在身邊,他也要習慣所有事情都得自己處理和應變。例如在住處自行主食,自行乘搭飛機來回香港和北愛爾蘭。雖然在實習期間有一名在同一機構實習的香港同學和他一起,但畢竟同學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因此他也無可避免地需要在當地獨立行動。阿知認為這些對祂的生活技能與應變能力,都是極佳的訓練。

現時任職於一家英資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阿知,之前也有一段時間從事舉辦訓練課程的自由工作。他認為自己在風險程度不一的環境中工作都能適應,與之前出走經歷給予的鍛煉不無關係。


阿知北愛日常

阿知北愛日常

結語

與阿知的整段訪談過程中,筆者也不知不覺被這位青年的成熟與自信感染。將在短期內結婚的阿知,對將來的生活作出深思熟慮的規劃。問他是否盼望再有第二次出走,他吸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準備這次訪談時,筆者最感好奇的,就是阿知的家人對祂遠赴外國實習的決定,究竟支持還是反對呢?阿知的回答很有趣:「他們若看見我有能力應付,便不會反對。」筆者認為這樣的家人也很難得了。畢竟現時大多數的視障人士的家人,都會因自己擔心而反對。希望本文主人公的經歷,會讓更多人了解出走對視障人士的意義。日後若再有視障人士抱有出走的夢想,希望能少一點阻力,多一分鼓勵和支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